首页 -> 2007年第8期

课堂提问要创设好“引力场”

作者:代保民




  课堂提问是教师实施教学计划、达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有效教学方式。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引导师生、生生互动,指导学生主动探究、解疑释惑、攻坚克难,促使学生形成语文能力并得到情感熏陶的高效途径。教师课堂提问的质量将直接决定整个课堂的教学氛围、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及学生在课堂上的收获大小。教师的课堂提问并非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要想最大限度地保证课堂提问的高效益,一定要努力创设好问题的“引力场”,要能够从多个角度去引起学生的强烈注意。本文仅从五个方面谈谈“引力场”的创设方法,也可以说是语文课堂提问的方法探究。
  
  特色鲜明
  
  下面是一位教师教学《孔乙己》时所提出的四个问题:
  1.孔乙己的名字是谁给取的?他的真名是什么?
  2.孔乙己的籍贯、年龄、学历、健康状况、家庭成员是怎样的?
  3.孔乙己的工作是什么?他有专长吗?他的爱好是什么?
  4.孔乙己死了吗?你的依据是什么?
  这四个问题都跳出了老师们常问的“孔乙己是怎样一个人?”“孔乙己有什么性格特点呢?”之类的老套路,独辟蹊径,以一份类似“孔乙己基本情况登记表”的形式来激励学生自己去给孔乙己“画像”,从而走进孔乙己的生活,感受孔乙己的命运,深入理解孔乙己这个人物的悲剧意义。问题有“特色”,学生就会感到新鲜,就会大脑亢奋,就会情不自禁地去探个究竟,就会高高兴兴地让老师指挥自己“南征北战”。
  
  立足文本
  
  教学鲁迅的《故乡》,我设计了以下四个问题:
  1.“我”认为少年闰土是个什么样的人?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请用文中词语回答。(“小英雄”)
  2.“我”认为中年闰土是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有这样大的变化?请用文中词语回答。(“木偶人”)
  3.“我”这次故乡之行的感受用一个字来形容是什么?“我”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的心情分别是什么?请你用文中的词语来回答。(“悲”“悲凉”“可悲”“悲哀”)
  4.“我”想象中的故乡有吗?“我”对想象中的故乡是什么态度?
  这四个问题可以说是爬地凫水式的问题,来源于课文但又高于课文,学生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读书,整体把握课文,仔细研究教材后才能够得到正确的答案。这类问题具体、实在、可感,指向性非常强,不空泛,不漂浮。“文本”就是“课文”,教师设计问题一定要针对课文中的一些关键词语和句子来设问,引导学生细读课文,精读课文,品味美文,以提高其语文素养和能力。而不要吊在半空中提问,所提问题游离课文,学生不读书都能回答。这其实就是叶圣陶所讲的“语文教师不是只给学生讲书的,语文教师是引导学生看书读书的”。
  
  层层推进
  
  教师所提的问题应该层次分明,应该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层层推进,充分体现问题的“梯度”。
  以下是我执教《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片段。
  师:鲁提辖认识金老父女吗?
  生(齐):不认识。
  师:那他为什么要给金老父女十五两银子呢?
  生:他听了金老父女的哭诉,非常同情他们的悲惨遭遇。
  生: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仗义疏财之人。
  师:鲁提辖给了金老父女十五两银子就行了,为什么第二天微明之时还要赶到金老父女所住的旅店?
  生:他担心店小二不准金老父女走。
  师:发生此事没有?
  生:发生了。
  师:那为什么金老父女走了两个时辰鲁提辖才离开呢?
  生:怕店小二向郑屠告密。
  师:看来,这个鲁提辖除了仗义疏财,他还——
  生:胆大心细,考虑周全。
  师;鲁提辖为什么不直接打死镇关西,而要以买精肉、肥肉、软骨来激怒他呢?
  生:他要找借口,不想给人蛮横的印象。
  生:这说明他还是一个有勇有谋的人。
  师:鲁提辖的三拳分别打在什么位置上?哪个位置最致命?
  生:分别打在鼻子、眼眶眉际和太阳穴上。太阳穴最致命。
  师:那鲁提辖为何不一拳打在太阳穴上,打死他算了?
  生:如果一拳打死了,说明鲁提辖是蓄谋已久。
  生:我们读起来也不解恨。
  生:“三拳打死镇关西”是小说的高潮部分,是精彩之笔,理应详写。还有,鲁提辖的侠肝义胆要通过这三拳来淋漓尽致地表现,为了素昧平生的金老父女的遭遇他一定要痛打郑屠……
  对鲁提辖这精彩的“三拳”,每位教师一定会精讲。但如果引导不当,学生就会生吞活剥一些词句,就只能概念化地接受一些东西。“三拳打死镇关西”是鲁提辖为金老父女鸣不平,因此,在教学时,我采取步步推进、层层深入的做法,由学生最容易理解的问题说起,难度逐步加大,最后说到对这“三拳”的赏析,学生理解起来就会水到渠成。所以,一堂课中教师预设问题的呈现方式也是大有学问的。
  
  新颖别致
  
  教学《醉翁亭记》,我设计了三个问题:
  1.请从课文中选一个词填在横线上。醉翁亭记______。(学生将会在“景”、“游”、“乐”等词语中争论挑选)
  2.欧阳修自称为“醉翁”,此时他有多大年纪?(学生根据注释推算,此时他不足40岁。那他为何称“醉翁”?何来“苍颜白发”?)
  3.文中有多个“醉”字和“乐”字?你能说说这两个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吗?
  卢梭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课堂提问要引起学生强烈的共鸣,要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探究问题,最关键的是教师所预设的问题要“新颖”,要让学生感到问题别致有趣,要能够猛烈地冲击学生的大脑,促使大脑思维活跃起来。
  
  提纲挈领
  
  教师提问一定要抓住教学内容的主旨、要领,使问题产生“纲举目张”的效果。“提纲挈领”就是教师必须围绕解决主要问题去提问,要有助于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中心,准确把握文章的要旨。
  教学《出师表》,在学生自己疏通文意并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依次抛出了以下两个问题:
  1.诸葛亮此次北伐所选择的时机成熟吗?为什么?
  2.诸葛亮先后五次北伐,最终还是失败了。按他的智慧,他一定能预料到,为什么还要多次北伐呢?
  这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侧重引导学生在总体上把握理解全篇内容,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课文回答问题;第二个问题侧重于引导学生去客观地评价诸葛亮,去感悟诸葛亮作为“人臣楷模”的内心世界,去感受诸葛亮那伟大而崇高的思想境界。这两个问题都是关键问题,都是事关全文理解的主旨性问题。两个问题依次抛出后,引起了学生的强烈反响,激发了他们极大的探究欲望。他们反复研读课文,从课内到课外去找材料,都想用自己的理解给诸葛亮一个最公正的评价。当然,要圆满回答这两个问题是非常困难的,但学生在探究分析的过程中,在对课文的归纳提炼中,已经有了自己对全文的理解,已经领会了文章的主旨。
  重庆市涪陵第十四中学 40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