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8期

发展个性 鼓励创新

作者:于树泉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一次带有根本性的改革,随之而来的便是考试的改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考试的改革对于新课标的实施,不只在于检验,更在于保证。正因如此,新课标实施之后的广东、山东、海南、宁夏4省区的首次高考,就格外引人注目。其中语文试卷的作文题,更是关注的焦点。
  四省区的三个作文题给人的感觉是:喜忧参半,得失并存。
  新课标关于作文教学的阶段目标共有28条,其中贯串着一个根本点,即注重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这个根本点不仅要落实在作文教学中,更要体现在高考命题上,使之成为评判一道作文题高下优劣的标准。也就是说,新课标理念下的高考作文题,应该有利于考生展示个性和创新精神,在考场上写出千姿百态、个性鲜活的文字;而不是将其个性和创新精神紧紧地束缚住,让他们只能写出千部一腔、千人一面的文章。
  一道作文题,怎样才能体现出“注重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的要求呢?以笔者的浅见,应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其一,要求上的放与收。一道有利于“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的作文题,首先应该是放与收的有机结合。放,是就题目的开放而言;收,是就题目的限制而言。题目的开放性强,考生才有自由驰骋的天空,才能写出个性飞扬、富有创意的文字。
  作为考场作文,限制也是必要的,没有限制,也就少了标准与法度,考生会因此无从下笔,评卷会因此无从把握。但如果限制过严,考生的手脚就会被捆住,个性与创新也就无从谈起。譬如宁夏海南题(以下称宁海题),在给了一个有关科学家的创造的故事之后,也为考生选择角度搭建了一个平台:“有人评论说,创造需要机遇,更需要执著的追求;也有人说,创造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困难,那么崎岖,那么遥远。”两个“有人说”把立意限定得很严,除此以外考生似乎也很难再找到其他立意角度。此外,“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的要求更有些莫名其妙。这显然是从2006年全国Ⅱ卷关于图书阅读率的作文要求中“拿”过来的。但是,这是两篇类型不同写作要求也截然不同的作文。有关图书阅读率的作文属于评论,它要求考生就某种社会现象发表看法,写作文时自然“不能脱离材料内容”;而有关科学家创造的故事是一篇给材料作文,写作时只能由此及彼,生发开去。如果要求“不脱离材料内容……作文”,考生就只能去评论法国博士发明玻璃“薄膜”的是与非了。在这种严苛得没有道理的限制下,不但写作的个性与创新无从谈起,甚至不知两省的考生该怎么去落笔、两省的评卷老师又该怎么去掌握评分标准。
  其二,题意的宽与窄。这是就题目的延展性与丰富性而言。一道有利于“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的作文题,应该是一个非常宽阔的舞台,每位考生都能从中找到适合自己表演的位置。如广东卷的“传递”,既可以写历史,也可以写现实;既可以写本民族,也可以写其他民族;既可以写具体的传递,也可以从抽象的角度去写一种习俗、文化、传统、精神的传递,选择立意有很大的余地。如果题意过窄,考生就会被压挤到一条狭窄的巷道里,纵有天大本事也难以施展。宁海题在过窄之外,还有一种老气、陈旧感,这与新课标理念下调动考生的写作激情,写最具个性和鲜活生命意识文字的精神不合。
  其三,意蕴的厚与薄。一道有利于“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的作文题,同时应该具备意蕴丰富而深厚的特点。目前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说法是:“人人都有话说”就是一道好题,笔者对此不敢苟同。生活中,家常里短、吃喝拉撒之类,自然也是“人人有话说”,但未必能出成一道像样的作文题。就像一条小溪无法检验出弄潮高手的本领,一道过于肤浅、狭窄和单薄的作文题,也无法见出考生的真本事。考生是一个极其庞大的群体,他们认识有高下、积淀有厚薄、表达有优劣、情趣有雅俗,一道好的作文题应该能考出这些差别,让不同层次的考生都能找到展现才华的空间,让每个考生都能充分调动积淀,展示才华,凸现个性,写出亮色。湖北卷的“母语”,就以丰富的内涵和强烈的时代色彩,为考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阐述事理、抒发情感的空间,而宁海题的“创造”就相形见绌了。
  其四,神色的荣与枯。题目也有神色,一道有利于“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的作文题,应该神色俊朗,精神饱满,给人容光焕发的感觉,考生一见就会产生强烈的写作冲动,甚至欲罢不能、不吐不快。当一个考生的写作热情被激发出来,丰富的想象力、联想力和创造力就会一如泉涌,写出自己所能写出的最好的文字,个性和创造力的培养目标便由此实现。
  总体而言,山东卷的“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很让人称道。文题兼开放与限制于一身,内涵宽展丰厚,极富启发性和思辨性,利于考生调动积累,展开想象与联想,去写出不“风化”的记忆。写作内容空间很大,既可以写一个人、一个家庭,也可写一个集体、一个国家,甚至整个人类。题目看起来不难,要写好却不易。在审题时,如果没弄清“风化”其实就是对历史的遗忘、对过往的无视,“记忆”就是对历史的凝视、对经验的传承,不会“风化”就是刻骨铭心、永志不忘,那么就会出现写作失误。文题似浅易实深厚,似直白实富赡,考生之间是很可以拉开距离的。文章可记叙,可议论,也可写成侧重抒情的散文,考生完全可以扬己之长。这在体现新课标的“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的理念方面,的确有让人眼亮之处。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 100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