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9期

审视中考叙述类现代文阅读

作者:蒋红森




  应该说采取延伸拓展式考查的出发点是好的,其意在于突破过去现代文阅读考查方式,体现阅读的过程,促进阅读的个性化,力推阅读攀上探究高度。但时至今日,这种考法所表现出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第一,考点指向过于泛化。类似于“谈谈你读完本文后的感想”这类的题目,所指过于宽泛,考生可以信马由缰,可以以点带面,可以言不由衷,这样的题目实际上是无效题,基本上丧失了考查价值。第二,考查内容游离文本。类似于“联想式”和上面“探究式”的考法,其考查内容已经超出了文本自身,它不是基于文本自身具体问题的思考,而是转悠于文本之外。
  3.语言表达类考题成了点缀,考查方向较单一。
  语言表达涉及的内容很多,有词句运用、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可在40篇选文的204道题目中,语言表达类考题只有39道。语言表达类考题在叙述类现代文阅读考查中几乎成了点缀。不仅如此,语言表达类考题考查视野不宽,考查形式过于单一。常见的考法如下:
  例1:下面两小题,任选一题作答。⑴点评第④段中加点的词语。⑵点评第⑤段中画线的句子。
  例2:本文善用修辞,语言富有表现力。请参照示例,赏析下面这句话。示例:句子:一波波湖水,犹如一页页史书,记叙了当年他们曾经结伴月湖的佳话。赏析:运用比喻修辞,把“一波波湖水”比作“一页页史书”,形象贴切地写出了驻足月湖的名人大儒之众多,月湖历史文化底蕴之丰厚。句子:在喧喧闹闹的市中心里,卧着一环清清的湖水,实在是这个城市的福分。赏析:
  类似上面的考法,将语言表达的内容过分圈定在词语、句子两个考点上,似乎语言表达就是怎么用词,怎么造句,忽视了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谋篇布局等内容。用词造句是最基本的表达能力,而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谋篇布局等所表现出的是语言表达的思维能力,从这个角度看,仅止于词句运用方面的考查,是语言表达的一种不完整的考法。
  进一步的问题是,一涉及词句的品味评析,往往又必然地与修辞牵扯到一起。好像只有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才是好句子,好像只有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才具有品评价值,这对于学生的语言认知实在是一种误导。
  “学什么就考什么,怎么教就怎么考”,中考叙述类现代文阅读的现实状况似乎就印证了这条命题的潜规则。现代文阅读教学有两种表现:一是重“义”轻“文”。很多教师一头扎进文意的海洋里,看重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看重的是对文章内在含义、主旨的体会,忽视了对文章语言表达的体悟和认识,仅有的涉及更多的也只是停留在词句“好不好”“为什么好”这个层面上。“文以载道”是中国的文化传统,于文中“寻道”“取义”是语文教学的传统,语文教学重“义”轻“文”由来已久,语文课程改革以来在这方面一直试图“纠偏”,但效果不佳。二是热衷于延伸拓展。课文教学时下正盛行一股“续尾风”——在课文学习结束之前,教师或要求学生结合课文谈感想,或联系实际谈认识,或补充资料求深化,或链接内容扩视野,等等。作为一个教学环节,这种做法本无可厚非,甚至是必要的。问题是有很多教师一味追求“尾巴”的漂亮,在课文学习这个重点上用力不够,深入不够,结果做出来的“尾巴”只能勉强衔接在一个虚弱无力的“教学躯干”上。
  以上两种教学表现与叙述类现代文阅读的现实考查状况高度契合:阅读教学中的重“义”轻“文”与阅读考查重内容轻表达的做法一致,而拓展延伸类考题分明是在试卷上复制课堂教学的一个环节。这些问题将如何解决?中考命题者们应该深思了。
  湖北省教研室 43006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