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0期
技能训练:阅读课的主题
作者:余贻贻
“言语技能训练不是字、词、句的习题操练,它是循着精细的心智动作要素和合理的心智动作顺序,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合乎言语心智活动法则的言语活动方式的操练,是按预定的范式从低到高、从简单到复杂分项逐一有序进行的技术化练习活动。它的前提是熟悉言语过程,结果是内化为能力。”{4}也就是说,言语技能训练实际上是一种言语心智技能训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参照我国心理学家冯忠良提出的智力技能三阶段理论(即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和原型内化三阶段)来进行{5}。对于语文阅读教学,“原型定向”就是在具体的“学得”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可以看得见、听得着的规范合理的言语及其活动方式懂得应该如何去做,必须掌握哪些要素等,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言语活动的步骤及顺序。以此为基础,参照模仿着去做、去亲身实践,就进入“原型操作”阶段了。经过多次的操作,这些要素、步骤逐渐积淀内化为学生的言语能力,完成了“原型内化”阶段。在这一心智技能形成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在“原型定向”阶段的示范尤为重要,这阶段要求教师善于将原型示范给学生,使学生形成完整的活动映像,利于学生的模仿,使学生理解掌握原型,既而进行“原型操作”。从这个角度上说,一位优秀的老师是一位善于示范的老师。
在《散步》教例的“品味语言”这一教学环节中,余映潮老师为了引导学生读懂文章,精心选择了一个小切入口:“建议大家这样来品味语言:以‘字、词、句、段对人物的表现作用’为话题,自选文句并联系上下文用简洁的语言进行评点。”然后,不惜时间,不惜笔墨,具体选择一例句从用词、词序、句式、表现手法等方面给学生以准确的示范:“看例子:‘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你们看老师对这句话的品味:‘散步’紧紧扣题,全句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人物。另外一个角度:全句很有意味,不用‘三代人散步’而用现在的写法,表现出了浓浓的亲情。还可以品味,‘我’这个字摆的地方非常重要,把‘我’放在前面,就表现出‘我’的一种责任感,且与后面‘我’起的作用是相呼应的。还可以看,这个句子的句式很美,是一个倒过来的句子,这样写很庄重,表现了‘散步’这件事在‘我’心中很重要。你看这个句子,我们从不同的角度都可以品味。”这样准确的示范,其效果是为学生在“原型定向”阶段形成“原型操作”意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又,在《〈梦溪笔谈〉二则》教例中,潘老师为了对学生进行言语技能训练,更是紧紧抓住原型定向阶段给学生以准确示范,他把概括课文大意的方法和具体操作步骤和程序以书面材料的形式发给学生学习,让学生清楚明白地知道应该如何去操作。
3.抓住“原型操作”,科学训练促进技能形成。
“原型操作”阶段的反复实践操作可以强化学生在“原型定向”阶段时在头脑中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抓住这一阶段训练,对促进学生的技能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学的第三步就要紧紧抓住“操作”这一关键词,对学生进行科学训练以促进技能的形成。
在潘凤湘老师的教读法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基础就是通过训练培养学生概括句意的技能,也就是前文教例中“具体内容属于什么问题”。为了促进这一技能的形成,老师进行反复训练:“我姓潘名凤湘”,引导学生概括为“姓名”;“我今年68岁”,学生概括为“年龄”;“我原先高度近视眼,视力是0.08;后来眼底病变,视力降到0.05;现在发展到视物不清,视力下降到0.02”,引导学生懂得这是写“下降情况”;还有随后的“诗歌、小说、散文、戏剧”概括为“文学”,“火车、汽车、飞机、轮船、自行车”概括为“交通工具”等。这样的多次操作,使学生懂得了运用概括的思维方式,使句子的具体内容抽象化,抓住句子反映的事物的本质,用更具概括性的词来表述这一阅读方法。在以后的学习中再反复操作,就逐渐内化为能力。
如果说余老师很好地引导学生读懂了所教的一篇课文的话,那么潘老师的教法就更高明地以选文为例文,教方法,练技能,从而架设了从“篇”到“类”的桥梁:“篇”—阅读技能—“类”,使学生终身受益。可见,阅读课的主体应是阅读教学本身,教学中不提炼、不讲明方法,只是一味地教学生读一篇又一篇的文章,放任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悟得阅读方法,渐渐提高阅读能力水平,这样做费时又低效。阅读课中归纳出阅读的方法直接教给学生,把选文仅仅当做教方法的例子,直接教如何读一类文章,这便是先教学生如何抓鱼,再让学生练习抓,这样,悟性再差的学生也能掌握些怎样抓的方法,从而达到授之以“渔”的目的。
总之,一堂好的阅读课一定要教给学生“能理解这类句子、这类文章的技能与方法”,要“授之以‘渔’,使学生较快地提高阅读能力”,因为“理解‘一篇’只是语文教学的手段,理解‘一类’才是语文教学的目的”。{6}
{1}{4}曾洁、余应源《“科学世界”语文教学科学化刍论》,《江西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4
{2}《名师授课录·高中语文》,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
{3}王荣生《变“讲课文”为“教读法”》,《中学语文教学》2007.6
{5}冯忠良《智力技能新探》,《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88.1
{6}余应源《语文教育学》,江西教育出版社,1998,第224页。
上海市紫竹园中学 20023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