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1期

对语文课堂教学管理发展趋向的浅思考

作者:张洁银




  人性管理 评价反馈
  科学人性的管理是现代社会文明发展的支柱之一,也必将是语文教学发展的方向,无论是现行以选文解读为中心或是以言语技能训练为中心的语文课堂教学活动,都应提升为管理工作。我们应学习、引进管理科学理论以为借鉴。发本组文章是盼老师们去探索,去认识、思考与实践。
  
  近年来,随着课程与教学的改革,有效教学运动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掀起,语文课堂管理研究也备受重视。在继承优秀的传统经验的基础上,对新的课堂管理理念、模式的理性的借鉴和学习,对当前情形中课堂管理环境、行动策略的分析和审视,对我们把握课堂管理的走向,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是非常有益的。
  
  一、将语文课堂教学工作提升到“管理层面”
  
  语文教学工作不单单是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和进行言语技能训练,因为学生不是容器。教学中与“管理”有关的问题也不单单关乎纪律问题,因为教师的教学活动和管理行为是相伴相随、浑然天成的。只有做到对教学的过程、步骤、方式、方法等统筹安排,激发学生动机,有机调控课堂气氛,才能实现语文教学的高效。
  “组织教学活动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际上是一种管理行为。”{1}“而语文比之其他学科,更需要科学的管理,语文教师,应是优秀的管理工作者。”“言语习得的潜在性,口语书面语的错综关系,言语形式与内容的不可分性,这些都决定了语文教学更需要科学的管理。”{2}可以说语文教学工作本质上就是一种管理工作。
  语文课堂教学的管理,就是在语文课堂中以言语技能训练为中心的协调师生教学关系的组织方式,是教师对学生言语学习心理和学习行为的一种调整,是促使课堂言语学得的情境中消极因素向积极因素转变,保证教与学有机统一的行为方式和过程。[主持人:一般以选文解读为中心的语文教学工作也应是管理活动]
  语文教学工作的最高境界就是实现学生语文学习活动的自动化管理,科学高效地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
  强调语文课堂教学工作是一种管理,意义在于:“如果不坚强而温和地抓住管理的经绳,任何功课的教学都是不可能的。”{3}
  这种意义,从现实的角度看,课堂管理为学生提供一种明确的组织与结构,起“组织协调课堂学习活动”,维持课堂秩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降低学生的焦虑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的功效。教师的管理能力强,其教学效果就相应好;反之,课堂教学效果差。魏书生老师的教学就是一个案例,他取得巨大成功的根本原因,正在于他实现了语文教学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
  从长远看,课堂管理不仅是影响课堂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而且是能够塑造和强化学生行为的重要力量。教师课堂中的行为态度、方式策略对于学生有长期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可能成为他们今后取得成功或者遭遇失败的重要根源。
  但是长期以来,我们许多教师缺乏课堂管理的意识,更缺乏对课堂管理科学与艺术的研究,教学过程中没有明确的课堂管理的理念和目标,甚至没有课堂管理的概念,只有严肃课堂纪律、维持课堂秩序的习惯。
  要提高语文课堂的效益,就要改变盲目的褊狭的非科学的语文教学管理,施之以科学的管理。
  
  二、确定“共同的目标”,逐步变“他控”为“自控”,是实现语文课堂科学管理的关键
  
  1.“凡预则立,不预则废。”
  “预”即“预设”,指预先设立教学目标。目标是行动和发展的方向,获取成功的基点。“它具有激励效应、自主效应和整合效应。”“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一旦有了愿意为之努力的目标,会变成学习的动力,将产生巨大的引领和激励作用,能变‘他控’为‘自控’,发挥出巨大的主动性”。{4}学生这种在明确目标下产生的“动力”是一般兴趣所不能比的。
  可是近年来,由于新理念层出不穷,出现了过分强调课堂“生成”,放弃“预设”的倾向。一堂课完全由学生自己活动,甚至让学生来“教”,让学生提出“挑战性”与“独创性”的问题。教师甚至退避三舍,为体现民主,只在课堂上做“讨论讨论”“要敢于发表自己的独到的意见”的谨小慎微的鼓励性的发言。这种把教学的权利完全交给学生的课堂教学,是不可能成功的。“凡预则立,不预则废”。
  一味地排斥“生成”将会造成教学的呆板,人性的流失;但一味地追求“生成”,可能会因目标的游离,教学的失控,而致教学无效。语文课堂教学是学生言语“学得”的阶段,“学得”应是科学世界的教育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自觉的理性的专业技术化的科学高效的活动。课堂教学必须有“预设”,即要有明确的目的。
  需要指出的是这种片面强调“生成”的语文课堂管理,并不同于魏书生的学生那样的课堂自我管理。魏书生的语文教学管理有严谨的系统:计划系统、监督检查系统和总结反馈系统。他的课堂教学活动分为六步:①定向;②自学;③讨论;④答疑;⑤自测;⑥自结。魏氏模式保证了学生学习目标明确,线路清晰,进程有序,经过训练后,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最终实现了学生的自动管理,而这正是语文课堂管理所追求的境界。
  2.教师的课堂要求只有内化为学生的行为目标,才能达到最优的课堂管理效果。
  以范文为中心的传统语文教学,在教师方面,都要求有具体而明确的目的,无论是否真正成为行为目的,形式上总要求在教案中写清楚。但是实际的情形,对不少教师而言,只是纸上的目的,而不是教学行为;于学生而言,对教学目的并不清楚,更无法将之转化为自己的行为目的。在教师的教授过程中他们被动地思考、阅读,主动性积极性处于被抑制的状态。教学目的于师生两方几乎都流于形式。
  要实现高效学习,要实现语文教学的高效管理,离开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便无从谈起。教师就要善于将自己所确定的每一教学课题的教学目的,变成学生的行为目的。学生在具体行为目标的牵引下,所产生的兴趣和动机将更为强烈和持久。学生的主动性逐渐增强,课堂的教学管理就能由“他控”转为“自控”。
  为了避免目标的“虚设”,使之有效地转化为学生的行为目标,制定与实施目标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单节课的任务,应是在明确单元目的前提下确定。这就必须改变以“范文为单位”备课的旧习,在明确每个阶段、每个学期学生应获得的语文知识和言语技能的目标体系下,以单元为单位,确定每篇范文在本单元听说读写训练内容中所要达到的要点,使教学任务具体化。
  目标设置不能贪高求多。每篇范文在字、词、句、篇、语、修、文,听、说、读、写各方面相应的方法技能可供学习的内容很多,一节课必须根据单元教学目的,确定范文的教学目标,力求“一课一得”,有所教,有所不教。贪高求多,看似教学内容丰富,学生其实接受不了,只会让目标流于形式。
  目标的设置应符合学生实际,应向学生公开。教学目标应是符合学生实际,经学生努力就能实现的目标,过高过低都会产生负效应。另外,对班级内程度不同的学生,在目标的实现上也应有高低不同的要求。每节课的教学目的都应该向学生公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以“言语技能训练”为中心,追求科学、高效、和谐的语文课堂管理秩序
  
  尽管一个单元,乃至单篇文章的教学过程不是一种类型的课能完成的,“语文课按照课的目的和师生活动的不同结构有导学课、范文初读课、范文精读课、练习课、效果检验课、总结评议课和综合课六种不同类型的课”。{5}尽管总体的语文教学由教师设计,但在课堂范围内,无论哪种课型,都应以言语训练为中心,给学生以自主权,实现语文课堂的科学、高效、民主。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