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1期
管理与评价 科学与人性
作者:胡仁真 张洁银
因此,课堂评价应该在以下三方面有所侧重,以便保护学生的学习机智,也恰当地发挥教学机制。
1.评价要能引导学生思维。既要善于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又要善于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不同角度,透过现象抓住本质,使矫正有的放矢,促使学生进一步思考。另外,小组之间、同学之间的评价应该得到老师的及时反馈。“教师角色将更多地促进和帮助学生自发地学习如何对付迅速的变化,如何思维,如何决策,如何解决问题,如何获得洞察力,如何变得富有创造性。”{2}在这方面,宁鸿彬老师向学生明确提出的语文课“三·三”原则,即“三不迷信”(不迷信古人,不迷信名家,不迷信教师)、“三欢迎”(欢迎上课随时质疑,欢迎发表与教材不同的意见,欢迎实验老师的观点)和“三允许”(允许出错,允许改正,允许保留不同意见),非常值得学习。
《沁园春·雪》的教学中,任务6组对毛泽东选择距写作时间隔了十年的《沁园春·雪》送给柳亚子先生提出了疑问,任务2组结合背景很精彩地回答了疑问,教师对此进行了及时的肯定和矫正:“问题和回答都很精彩,知人论世,有利于我们准确地把握诗人的内心世界,而从词的意象去挖掘这种自信乐观和豪情,才是我们这节课的重点。”温故知新,既复习了知人论世的读诗方法,也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本节课的学习重点上去,这无疑是不错的;如果稍稍放开一点,就毛泽东的事迹与个性稍作渗透,则更有益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思维的发散。
2.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标准是: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主观体验应建立在尊重文本价值的基础上。
有的教师唯恐被戴上“不尊重学生”的帽子,不敢也不愿及时指出学生的缺点错误,于是不分青红皂白,千篇一律地予以廉价的表扬,以致学生错误的认识得不到纠正。如对《背影》中的父亲,有学生认为他“形象不够潇洒,又违反交通规则”,这一解读表面看起来富有创造性,其实完全脱离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忽视了文本的审美价值,这种有悖于文本价值取向的观点居然得到了教师的肯定与赞扬:“你的见解很有一番见地!”学生沾沾自喜之余,也容易感到困惑迷惘、无所适从。长此以往,势必对学生的认知产生误导,不利于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
《沁园春·雪》教学实录中任务2组发挥出色:“对此我们可以证实,毛泽东少有大志,一向都表现得非常自信乐观!前段时间的电视剧《恰同学少年》,演到雷电大作,他和同学在山上沐浴风雨,好潇洒啊!”并推荐同学朗诵下阕。教师即刻点评“同学的朗诵也潇洒得很呀!音调高亢激昂,感情真挚饱满!我们请任务4组的同学把你们对这首词的上下阕的理解加以概括”。学生善于即兴发挥,教师也能巧妙转题,避免了学生对剧情的过分追究而将他们引导到正确的学习轨道上来。
3.评价要准确而有针对性,要避免随意性、目标不确定性。
现在课堂中总能听到“太好了!”“你真聪明!”这样的评价从教师的口中随意而出,廉价的评价,其实未必能激起学生的热情,点燃智慧的火花。
《沁园春·雪》的教学中,学生质疑毛泽东对历史伟人的态度,是读这首词的一个难点,教师指正之后强调,“在诵读的时候,对这些人物的议论应该读得稍稍低沉一些”。对诵读的指导,并不是这节课的重点,但教师在学生的质疑中顺手牵进,是对学生敢于发问的一种肯定,也让学生学会触类旁通。
学生全篇背诵之后教师又说:“大家的背诵很有意气风发、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英雄气概啊!说明我们通过学习,已经与毛泽东英雄所见略同了!”紧扣主旨评价,很有针对性。
课堂评价不仅存在于师生之间,还要注意学生之间的评价。彼此质疑和认可,是小组活动良性循环的重要保证,应该予以指导和保护。
4.要善于利用教学机智处理突发情况,保证全部活动都有利于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李镇西老师教《我的小桃树》,先让学生齐声朗读课文,之后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可以就不懂的问题提问,可以谈自己的感受,也可以就自己最喜欢的某一点作简要分析。
学生问的第一个问题并不是教参上确立的重点和难点,如果按教师的教学程序,显然不应该从这儿讲起,但对于这个学生来讲,这个问题就是她的“难点和重点”。李镇西老师顺应学生,把问题交给学生讨论,学生便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于是,新的问题又涌出来:关于“奶奶”,关于“小桃树”,关于“我的梦是绿色的”……在学生无拘无束的讨论中,或者一个学生的话引起了大家的共鸣,或者一种观点引起了不同的看法,或者是学生之间的碰撞,或者是学生和老师的辩论……整个教室看起来不够严谨不够整齐,但弥散其间的浓浓的学术氛围与交流的快乐却使得课堂多了一种人性的回馈。
李镇西老师对自己这堂课“比较满意”的唯一原因是在课堂上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就是让学生思想的火花随心所欲地迸射,让学生心灵的翅膀无忧无虑地飞翔。这其中就包含了一个科学管理课堂的机智问题,学生的反馈出乎意料,却可以合理利用和发展,关键在于教师的正确把握,心中有数,能够让学生体验到言语之美、情感之美,就是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
语文课堂不是整齐划一的教学,科学的管理蕴藏在教师的机智当中,无论是讲授还是组织自主学习还是评价,都需要教师充分发挥机智,机智无处不在,科学的管理也就无处不在,课堂的民主、自由、科学也就真正落到了实处。
{1}刘云生《刘云生经典课堂与创新设计》第27页,山西教育出版社。{2}谭学纯、朱玲《广义修辞学》第118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转引自韩雪屏《课堂教学的垂直性对话》,《中学语文教学通讯》2004.2,第11页。
广州市铁路一中 510632
广东东莞市光明中学 52312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