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2期

谈阅读教学体类特征的体现

作者:黄厚江




  (6)教师指导学生诵读。
  (7)学生背诵诗歌。
  这节课的教学,所采用的范读、把握感情基调、想象画面、品味语言、推敲构思、指导诵读、当堂背诵等教学方法,既体现了诗歌这类文体教学的共性特点,也体现了《天上的街市》这篇课文体类的个性特点。
  应该说,一定的体类,教学方法的运用有一定的基本规律。比如说明文教学,让学生大谈阅读感受,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诗歌教学进行课本剧表演,议论文教学大搞配乐的所谓美读,一般说就不妥当。有老师教学屈原的《离骚》让学生一人两句接力式诵读课文,教学杜甫的《石壕吏》、苏轼的《明月几时有》以及《邹忌讽齐王纳谏》让学生演课本剧,教学王勃的《滕王阁序》以分析词法和语法为主,我们以为其教学方法都不切合体类的特点,很值得探讨。但不同体类对教学方法的要求,又不是绝对的公式化的,因文而异才是合适的。一位老师教学《南州六月荔枝丹》,先让学生将文章缩写为300字左右的介绍荔枝的短文,认识文章大量引用古诗文对说明的作用,再设置情景让学生从文章中筛选信息编写介绍荔枝的MTV脚本,其教学方法既有创新意识,也切合文类的特点。
  3.强调阅读教学的文体特征,不是让学生识记文本的文体类型及其特点,而是根据体类不同确定语言训练的重点。
  阅读教学都要以语言的训练为核心,但语言训练的内容因为体类不同而各有侧重。如前面列举的于漪老师《晋祠》的教学案例,整个教学过程都是把品味语言作为教学的重点,但显然又不同于散文、小说和诗歌的语言品味,教学的重心落在形象准确地说明事物的特点上,这就是文章体类特征的体现。而宁鸿彬老师教学《皇帝的新装》则可以说是体现这一要求的经典案例。全文的教学思路主要为:
  (1)学生阅读课文,给课文加一个副标题“一个……皇帝”(在空缺处填写适当的形容词)。
  (2)学生阅读课文,用一个字概括情节。
  (3)学生结合课文具体内容谈谈骗子为什么能成功。
  (4)学生讨论为什么小孩子能够识破真相。
  (5)小结抓住课文叙写的事件去追查原因的阅读方法。
  毫无疑问,全文教学的所有环节都是着眼于语言的活动,而这些语言活动又是着眼于人物和情节的欣赏,通过人物情节理解主题,这样的教学是由童话的共同特点和这篇课文的个性特点所决定的。不同文类,阅读教学语言训练的重心不同,这在现代文和文言文的教学中区别最为明显。一方面,文言文的教学要关注的语言和现代文不一样;另一方面,文言文的文体分类和现代文也有不尽相同。我教学《阿房宫赋》的基本思路是这样的:
  (1)学生课前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并整理自己的疑难问题(基础较差的班级可安排一课时在老师指导下学习)。
  (2)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在教师引导、点拨下解决问题,教师随机穿插提出应该注意的语言问题(主要关注古今词义的区别,文言文句式的特点,根据上下文揣摩文意等)。
  (3)出示教师根据课文缩写的文段,学生阅读课文填出文段中留空的词语。
  (4)集体讨论文段中应该填写的词语,学生根据括号中填写的词语回读课文中对应的语句。
  (5)归纳文章铺陈描写的特点,并介绍“赋”体文章的基本特征。
  (6)教师配乐诵读课文,学生跟读并体会“赋”体文章铺陈描写的文章魅力。
  (7)指导学生诵读典型的“铺陈”段落,小结铺陈描写的作用。
  (8)出示教师改写的文章结尾,比较改写结尾和原文的异同。
  安排这样的思路,是力图在体现文言文教学语言特征的同时,又以“赋”体文章的语言特点为重点。尽管没有形成系统的文体知识,尽管没有清晰的文体分类,但讲究体类是母语文章的特点,文体有别是客观存在;不同的文章体类,必然决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不同,无视这一点或者刻意回避、否定这一点,都不是科学的态度。也许我们的认识还很肤浅,但承认这一点并探索体现各种不同体类要求的教学方法还是必需的。
  江苏省苏州中学 215007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