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2期
定性·悟道·讲法
作者:王俊鸣
要多快好省,就得讲“法”
教师“悟道”是为了“传道”。“传道”就不能不讲究“方法”——作文的方法,读书的方法;学生学的方法与教师教的方法;而且应该做到教法与学法的统一,使教师的教法适应学生的学习心理规律。从这个意义上说,“法”也是一种“道”,是具体操作层面的“道”。
讲“法”是为了提高“效率”。随着人们生活的日益丰富,学生的学习任务也空前地繁复,语文学习的时间则大大减少。多快好省,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唯一出路。而要“多快好省”,就不能不讲“法”。有人反对讲“法”,以为一讲“法”就会僵化,就会千篇一律。他们的主张就是让学生自己“感悟”,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而且无一例外地主张“多”——“多读多写”是一些人的唯一法宝。我想请这样的先生们本着良心想一想:学生要都能自己“悟”(或者有效率地“悟”),还要老师做什么?而且,现在的学生有几个真能“多”起来?
我们所说的“法”,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反映客观事物规律的法则,而不是为了名利而逐世风的臆造(这样的臆造从上世纪80年代到如今,屡见不鲜)。世间万物都有规律,读书、作文以及语文教学怎能例外?
“法”,也分层次,有大小。
就作文而言,“法”与“八股”之间并无必然联系。《诗经》中多重章叠句,八大家的文章也来起承转合。如果分析一下,盛唐的律诗、绝句,起承转合者更不可胜数,现在报章中起承转合的议论文也俯拾即是。不管自觉不自觉,“法”都要在实际中被人们所遵循!在一次高三学生的作文中,所有学生在文章开头部分都直扣题目,味如嚼蜡。为此我从议论文文章开头的规律入手,给学生讲了诸如直入法、反入法、设疑法、引入法等几种开头的方法。学生学习这些方法之后再写出的文章,效果与原来相比明显要好……这是一个肤浅的“小”例子,不过通过这个例子也可以说明符合文章规律、符合作文教学规律的“方法”的作用!
当然,作文,首先要引导学生把作文看做是自己生活的一部分,看做是自己成长的需要,看做是自己生命的“史记”。
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自然,关注历史,关注自己的心灵(这种关注不同于作家的“深入生活”,他们“自在”地生活着,也就“自然”地关注着);同时强调文化的积淀,强调各种文化知识的积累。
——同时引导他们养成“思考”的习惯——在生活中思考,在阅读中思考。
——同时指导一些具体的“思考”方式:诸如在生活中“观形而思神”“观物而思理”“观此而思彼”“观果而思因(观因而思果)”“观难而思解”;在阅读中“提要钩玄”“判断是非”“评价优劣”“比较异同”“展开想象”“引发感想”,等等。
“思考”中最有价值的部分是“质疑与创新”。如何质疑?除了引导学生解放思想、破除迷信之外,也要教给一些“思维方法”。比如,要质疑一种“说法”“主张”,可以“质以环境”(把它放到特定的环境中去考察),可以“质以事实”(事实胜于雄辩),可以“质以事理”(“事理”就是规律,就是普遍性,违反事理者,自然可疑),还可以“质以别议”(对同一对象,还有不同的“说法”“主张”,自然可疑),等等。
“疑”了之后,能不能产生新的更有价值的“说法”“主张”?这时又可以授之以“创新思维法”,比如,“倒过去想”(逆转思维,从反面设想、推想),“进一步想”(在他人思考的基础上前进一步,或向横向扩展,或向纵深开掘),“换角度想”(事物是“多面体”,别人从此一角度观察思考,你就可以从另外的角度去观察思考),“合起来想”(对同一问题有种种不同说法,可能各有真理的成分,你可以取各家之长而综合之),等等。
如果只是号召“学会思考”“质疑创新”,就让学生自己去“研究”去“自主学习”或“合作学习”,会有多大的“效果”,或者会有怎样的“效率”?
就读书来说,“整体把握”已经成为阅读的第一法规,成为人们的口头禅。但如果把这四个字甩给学生,还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还应该说清楚所谓“整体把握”的内涵,诸如“文章体式”“话题范围”“相关背景”“层次脉络”“情感基调”“主题宗旨”等等;还应该指导学生把握“整体”的具体方法,比如从抓住“关键语句”入手,结合相关背景等等;再进一步,还应该指导学生认清哪些语句是“关键”——比如“指示语”“概括语”“情态语”“过渡句”“主旨句”等等。
光有这“第一法规”还远远不够,还应该有更具体的文章解读法。根据“文章诸因互解律”,我们有“以文解文”法(又可以细化为“同义互解”“对义互解”“连义互解”“虚实互解”“宾主互解”等);根据文章与作者、与时代的联系,我们有“以事解文”法;根据文章是作者心灵的产物这一事实,我们又有“以理解文”法、“以情解文”法,等等。
讲“法”,就应该有“序”。凡说不清楚为什么讲完此一“单元”就要讲彼一单元、讲完此一篇章就要讲彼一篇章者,都只能算是“文章选读”,是缺乏科学性的,是不配称为“教材”的。用这样的教材施教,是教师的苦难,也是学生的灾难。
如果我们的语文教学“大纲”与教材,定性准确,悟道深刻,序列、方法适宜(而不是光在“单元”“板块”的编排、“必修”“选修”的划分上下功夫),我们的执教者方向正确,有道有法,语文教学的改革一定会取得“多快好省”的效果。
北京十二中 10000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