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2期
建立“作文成长档案袋”
作者:于 扬
一、什么是“作文成长档案袋”
“档案袋”是教师、学生或同学之间针对某专题收集材料并作出评论的相关资料库,凭借它可以判断、评价学生在要求的能力发展上的进步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把“档案袋”与写作教学结合,便产生了“作文成长档案袋”。
“作文成长档案袋”用于记录学生的作文学习和老师的作文指导过程,装载着学生写作学习过程中丰富的资料:写作目的认识,写作努力目标,写作学习的详细计划,在各个阶段的习作,每次习作后的自我评价及反省记录,创作心得,家长的意见,教师评语,学习小组成员的评价,为提高写作水平而阅读的佳作及阅读摘要,读范文后的分析与感悟,发表的作品,参赛获奖证书等。也可以在袋中装入个性化的内容,如个人抒情小诗、书信、日记等。总的说来,其内容不外乎三类:学生作品、学生反省与感悟、多方评价,它由教师指导学生设计,遵循的是自主性、开放性、激励性、科学性的原则。
二、建立“作文成长档案袋”的作用
新课程标准强调“立足过程,促进发展”,注重学生学习和发展过程评价,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作文评价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考查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作文教学过程,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
对学生而言,首先“作文成长档案袋”能充分尊重和发扬学生的主体意识,积极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避免部分学生畏难怕写的情绪;其次,它有利于积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认识自我,运用语言文字表达真情实感;另外,对放入档案袋的材料的收集可促使学生养成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质疑和反省的学习习惯,便于学生对学习进行自我评价;同时,档案袋中收集的成果利于学生判断自己的进步,感受成功的喜悦,积极发现自身的不足,主动寻求改进的方法和途径,对自己下一步的发展提出目标。“作文成长档案袋”在很大程度上达到了促使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激励了学生的发展,促进了学生潜能与创造性的发挥。
对老师而言,“作文成长档案袋”避免了教师批改作文少、慢、差、费等负面效应,它有助于教师及时、准确地获得学生作文学习与发展的信息,对学生形成合理的教育预期,提出适当的学习目标,选择有效的教学策略,调整与改进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所需要的有效的帮助与指导。而且“作文成长档案袋”大量个性化信息的反馈,使老师可以顾及到个别同学,跟踪他的发展,具体制定针对性的个性化辅导,帮助他攻克难点,这是传统作文教学难以顾及的。
总的说来,“作文成长档案袋”真实而深入地再现学生作文发展的过程,既反映了学生作文的全貌,又留下了学生作文成长的轨迹;它巨大的信息量也为老师的诊断、调节、激励和针对性指导提供了最充足的依据。
三、怎样建立“作文成长档案袋”
“作文成长档案袋”是新生事物,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下面介绍笔者建立和使用“作文成长档案袋”的具体做法:
第一步:组成小组,建立档案。
根据高中入学摸底考试的情况,依据学生习作水平,分层次建立学习小组,每组人数适中,以便于交流、争鸣、评价。然后,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建“作文成长档案袋”。首先,让学生逐项填写下表(该表由老师设计并制作,作文考题为“登山”),作为放入“作文成长档案袋”的第一份资料。
需要说明的是,上表以文字形式客观如实地反映学生的情况,评语既要中肯地指出其优缺点,又要有激励作用。
第二步:定“训练点”,练笔比较。
写作教学应该讲求阶段性、层次性,高中低年级更多地注重写作技巧(如“结构”“论证方法”“开头结尾”“语言表现力”)等方面的知识传授与训练,高年级更多侧重于深度挖掘素材,训练立意,体现出思想的深刻性。面对高一新生,可以先选择一个需要解决的难度不大的写作技巧方面的“知识点”作为“训练点”,重点突破,循序渐进,步步提升,最终发展到全篇。笔者从学生填写的表格中找出一个共性问题——“如何开头”,把它确立为训练点,布置多个作文题目,让学生专门练习写文章“开头”(别的部分要求写提纲)。再从完成的片段作文中选择三篇佳作印发给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在范文下面写上“分析与感悟”。提供班级同学作品作为范本出于以下考虑:同龄人的作品缩小了学习者之间的距离,易于产生共鸣和认同感;范文直接呈现了如何写作的范例,思路往往更易于把握;品读同窗佳作,促使生与生在同一水平上比较差距,明确努力的方向;仔细研读分析范文,可以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矫正和指引作文构思。最后,每位学生将阅读的范文及写于其后的“分析与感悟”放入“作文成长档案袋”中。
第三步:课外阅读,品悟默写。
“阅读得其方,写作能力亦随而增长”。①学生从阅读中领略写作技巧,是提升写作能力的一条途径。单单欣赏同学的范文还很有限,远不能解决问题,必须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外阅读,通过博览积累强化写作的基础。积累过程中阅读的面、量、质都直接决定着学生行文的质量。阅读范围:课本及各类报刊杂志,经典名著。阅读重点:近期训练点。阅读方式:品味、分析、记忆、摘录。阅读巩固:写读后感悟、回味默写。每次的“读后感悟”及“回味默写”都收入“作文成长档案袋”,留下成长印记。为了防止学生怠惰,小组成员互查“读”和“默”的数量与质量。
第四步:仿写试误,交流评论。
在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和有所收获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片段模仿写作,即仿写。心理学研究认为,通过模仿而获得知识能力是学习初期的主要方法,不同文体的写作训练过程中模仿训练必不可少。要提醒学生在模仿时注意有意模仿与无意模仿相结合,重复性模仿与创造性模仿相协同。模仿是个“试误”的过程,“试误”是指在不断的反复尝试中,使错误动作逐渐减少、成功动作逐渐增多、最后完全获得成功的学习过程。②模仿中因为借鉴问题、能力问题,难免有画虎类犬、东施效颦之感,但这是一个必经的过程,学生的每一次“试误”就是一次蜕变。在教师的要求下,针对具体知识点(“开头”),学生完成“仿写”练习。
小组交流。虽然学生写作能力有限,但毋庸置疑的是他们拥有正确的判断能力和评价能力。小组成员共同欣赏“仿作”,客观而恰当地对每篇“仿作”作出判断,写出评语。作者本人也可在作品上写下不同意见,在卷面上记下在评论探讨中遇到的不同见解、疑惑问题,一并收入“作文成长档案袋”中,以待老师了解与指导。采用小组交流讨论效果很好:每个人写出“作品”后有自我欣赏期待他人作出评判的心理,此时讨论正是趁热打铁;“仿写”呈现了针对性阅读的质量,展示了个人阅读努力的成果,同时也了解了他人的阅读范围、收获;交流中找出了差距,激发了更高的写作与阅读热情;思维撞击出火花,矫正或拓宽了思路,互相启发,彼此受益。
第五步:指点方法,个别辅导。
老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一直处于关注、管理、推动、引导的地位。在学生小组交流讨论之际,老师积极参与到其中一个小组中,帮助分析“仿写”的作品和发现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时给予纠正与辅导,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学生们亲身实践、针对性阅读、尝试仿写、小组探讨等有感性有理性的学习摸索之后,老师适时地传授写作的相关知识,提醒相关的注意事项。比如在系统地介绍了“开头”的方法——开门见山法、名言发端法、疑问开头法、抒写情感法、妙用修辞法、景物传情法、情境引入法等方法之后,教师提醒:①“仿写”并非教会你盲目照搬,必须考虑“开头”的方法与文章内容和表达方式之间的联系,合适的才是最好的;②语言要简洁,切勿烦琐冗长,拖泥带水;③要快速入题,切勿含糊其辞,故弄玄虚。老师给予的指导必须形成书面文字,分发给每个学生,学生在上面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放入“作文成长档案袋”,便于日后复习与反思。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