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实施人格教育:语文教育实现自身价值的必然

作者:程红兵 郑桂华 孙宗良 张广录




  本期名师:程红兵
  青年教师:郑桂华 孙宗良 张广录
  
  背景:“语文人格教育研究”是“上海市程红兵语文名师培养基地”的一项研究课题。以下内容是他们的一次研讨会记录摘要。为此,程红兵老师为全体学员作了一次关于“语文人格教育”的专题讲座,阐述了自己关于“语文人格教育”的基本观点。程老师认为语文人格教育,就是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当中,有意识、有计划地结合语文知识的传授和语文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实施人格教育的活动。研讨是在这个背景下进行的。
  
  ●学校教育中要通过什么渠道来实施人格教育?
  孙宗良:对人格养成在教育中的意义我们都是能够认识到的,关键是需要落实通过什么渠道来进行人格教育。程老师在讲座中提到了在学校教育中,人格教育必须靠学科教学来实现。
  程红兵:我的看法是,学科当中承载着多少年来社会的文明财富,人类的文明财富转化成课程资源,来发挥它的培养人的作用。所以,学科教学是所有青少年的人格形成的主要的教学形态。同时,学生的人格成长需要在集体的教育环境当中,通过对课程资源的学习、交流,来实现他的人格成长,来发展他的人格。
  ●为什么要在语文教育中进行人格教育?
  张广录:语文学科和人格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但现在语文界的声音似乎更重视语文本身的学科特点,往往有反对把语文课上成“政治课”“班会课”的声音,那语文的学科知识和人格教育之间的关系究竟该如何把握界定?语文学科的价值点究竟是什么?
  孙宗良:新课标对语文学科的性质界定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我认为语文有多重教学价值,比如基于语言知识的价值,基于语体知识的价值,基于语用能力的价值,基于文本思想意义的价值,乃至更丰富的文化精神价值,等等,这些价值都具有丰富的育人因素。
  程红兵:确实是这样的,语文教育的育人因素很丰富,换句话说,语文教学中的人格教育因素当然也很丰富:经常有报刊杂志包括很多专家谈到,教材就具有育人作用,我们上课使用的课文本身,就可以陶冶学生的人格情操;我们语文教学有逻辑因素,它可以优化学生人格中的认知结构;语文教学有伦理道德因素,它可以优化学生人格当中的伦理结构;语文教学中有审美因素,有助于优化学生人格中的审美结构;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的自主意识,等等。这是罗列和举例,其实还可以更广泛地把它延伸开来,举出更多的例子。
  孙宗良:语文文本中确实充满人格教育的因子,这些因子构成了语文课堂最有价值的东西,比如《跨越百年的美丽》,可以让学生看到生命因何而伟大,正是由于居里夫人崇高的生活目标与高尚的生命境界,才使“她的青春美丽换位到了科学教科书里,换位到了人类文化的史册里”。而在《密室日记》中,学生则可以感受到一种艰难中不屈的生存追求,一种摧残中美好的道德渴望,一份黑暗中执著的未来憧憬,安妮正是以她在困境中积极乐观的心态,超越了年龄,超越了民族,也超越了历史,而成为现代人的精神图腾。
  张广录:您所说的这些内容在我们的语文课上应该是和语文学科知识的教学、学科能力的培养有机融合的,但在我们的课堂上却往往呈现出各自为战、相互隔绝、油水分离的状态,往往是突出了人格教育的因素,却丢失了对学生语文学科能力的培养,被人指责为把语文课上成了“思想政治课”或者“班会课”。面对着诸多的目标和要求,语文课实际最难上。
  孙宗良:所以,我们需要寻找能够来统帅整个语文课堂诸多目标的核心价值。人格教育,就是语文课堂的核心价值之一。语文教育缺少了人格教育,就不是完整的语文教育,程老师,我这样看对吗?
  程红兵:是的,语文教育必须进行人格教育的原因在哪里,我做了一个非常粗浅的罗列:首先,是我国传统的教育,特别是传统的语文教育,虽然它没有用非常明确的人格概念来表述,但它实质上是以人伦教化为核心的道德教育,这种人伦教化的思想在语文教学当中是非常明显的。它通过学习诗书礼乐经史典籍这样所谓的语文教材,也可以说是历史教材,也可以说是政治教材,也可以说是道德教材等等,来培养它认为理想的人。所以,传统教育说到底是人文的教育,塑造人格是我们一贯的习惯,是一种传统。
  其次从当今世界语文教育的发展趋势来看,有一种共性化的东西,世界教育改革的共同课题都会涉及到人的个性问题,涉及到如何发展学生的个性。日本的教育法提到了培养独立精神,韩国讲的是自我完善和个性建设,这样的材料非常多。
  郑桂华:是的,我国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明确提出六项要求,其中有五条直接关乎人格教育,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了解人类文化遗产,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提高文化品位”,“养成独立思考和自我反思的习惯,注重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以及在“发现、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潜能,获得发展等。
  英国关于学校课程的共同价值体系,包括:个人(The Self),尊重每一个人,认识到每一个人都有独特的精神、道德、智力、体力上的发展潜力。人际关系(Relationship)——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好的人际关系不仅对自己有利,对社会也同样有利。社会(Society)——真实、自由、公平、人权、法律,以及为集体所做的努力,是个人的真正价值所在;尤其应当认识到家庭是社会的基础。自然环境(The Environment)——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都是人们的兴趣与抱负的来源之一;其核心是尊重、理解、和谐。等等。
  孙宗良:澳大利亚英语课程标准,也提出“通过理解和掌握英语以发展自信心,提高适应学校、就业和继续教育需要的能力”,“对自己所处的世界和全球社会进行批判性思考,从中获得乐趣”,“增进学生对自己、对自己所处的文化,以及对当代世界的理解”。其共同点是“求真的态度、尊重与宽容的心态,独立思考精神,反思与批判意识。”也就是程老师归纳的真、善、美、圣四位一体的境界。
  张广录:语文学科如果不进行人格教育,只是以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最后的结果可能会是,学生只知道文字,而没有领会智慧的本质,没能够抓住真正的思想。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语文学习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学生“成人”——在思想精神上“成人”的过程。
  程红兵:对的。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什么?培养人,培养有健康人格的人,为社会造就这样的人,利用社会的精神财富和文化价值体系去发扬、发展学生的个性,形成全面发展。
  郑桂华:这就是您所主张的语文学科自身是促进人格发展的必然。语文人格教育这一命题之所以能够成立,是因为人格教育和语文课程之间有紧密的契合度。
  程红兵:所以,语文教育要实现它的价值,不管从学科教学目的本身,还是从它的教学目标来讲,它都离不开培养人。我们经常听到专家讲学语文就是要学做人,人都做不好,没有这种人格,没有这种气质,没有这种个性,他的文章也写不出来,写出来也不是好文章。
  培养人就是培养人格,人格应从完整意义上来理解,虽然阐述的过程当中把人格分成这个方面那个方面,但人格作为一个核心词来看,侧重于讲一个完整的人,独立的个性,独立的人格。
  ●如何在语文教育中实施人格教育?
  郑桂华:现代课程理论的重要奠基人拉尔夫·泰勒将课程归纳为“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四个基本要素。语文课程框架内实施人格教育,必须经得起四个纬度的检验:人格教育与语文课程目标是否一致,与语文内容是否相关,在课程实施中是否可行,教育结果是否能够评价。这是语文人格教育的课程论基础,也是决定语文人格教育的价值所在。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