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关于教学人教社《外国小说欣赏》的思考和建议
作者:胡 勤
一、教学目标要符合小说的特点
过去由于对语文学科性质认识的偏差,文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不够突出,把小说混同于一般的记叙文。教材的编者也不把小说当小说来编写。教学契诃夫的短篇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会觉得索然无味,很奇怪作为世界级的小说大师,怎么写出如此低劣的小说——三流的都算不上,只是一个故事,一个躯壳,没有小说的要素。其实是教材的编者把作品删改了,而且删掉的几乎都是文学味很强的内容,那些隐喻、暗示,耐人寻味、可供品咂,给人以丰富的联想的细节,几乎都在删掉的内容中,这样一来,这篇小说变成了一个枯燥的故事,失去了小说的生命,没有了活力。
之所以会这样,可能与我国一定时期语文课程的目标和任务有关,过去我们的语文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理解汉语和运用汉语的能力”,这个能力目标是指基本的阅读能力,读得懂一般的文章,表达上做到文通字顺,“就是对于普通文字的阅读与写作,人人要得到应得的成绩,绝不容有一个人读不通写不好”(叶圣陶《国文教学的两个基本观念》)。对于“普通文字的阅读与写作”这个目标,不需要通过文学教学来实现。这个定位在当时社会是恰当的,因此小说教学也就没有必要突出小说的特点。
而随着全民族文化水平的提升,语文教学的人文目标更高了,新一轮课程改革把语文学科归入“语言和文学领域”,重新确立了文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强调,“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对语文教育来说,审美教育最重要的途径是文学教育,把文学作品当做文学来教,才有可能是有效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了文学作品教学的内容要求,“在阅读鉴赏中,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可是没有对不同的文类提出相应的具体的教学目标和要求,而是按照五个系列,把小说和戏剧的教学目标混杂在一起,语言表述原则性很强,很笼统,体现不出小说的特点,很难在具体教学中发挥作用。为了指导具体教学,浙江省语文学科组编印了《〈外国小说欣赏〉模块教学指导意见》,对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学习要求和教学建议作了具体说明,以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所依据。为了防止教学迷失在琐碎的内容中,我认为对这门课的教学目标及内容有必要强调以下几点:
1.加深对外国小说文化意义的理解,从中学到中国传统文化之外的其他的文化,形成良好的文化心态。能够从文化背景的角度来审视作品,学会尊重、理解外国小说所体现的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流派风格的文化。
2.能够分析小说对一些问题的表述,这些问题包括人性、世界观、价值观和社会思潮等,思考它们在当时和当今的文化背景中表述出来的不同意义。理解小说所展示的人类生活的永恒问题以及作者或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并能够对这些问题提出自己的恰当评价。
3.能够判断外国小说的类型,深入了解不同类型小说的特征,学会运用不同方法阅读和阐释不同类型的小说。认识到小说可以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也可以建立在虚构的基础上,重视培养分析虚构类小说的能力。
4.学会把小说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分析和评价。能有意识地利用有助于理解小说意义的文学要素来分析小说。认识到正确的解读可能不只一种,理解小说形象和意义具有可以多元阐释的特点。在学习的过程中,发展学生个性化地从不同层面、不同视角,运用各种策略对具有多重含义的小说进行细致研究和评价的能力。
二、知识更新是教学的突破口
虽然教学目标和内容明确了,但是,实际教学差异会很大,甚至南辕北辙,因为知识体系不同。知识体系不同,课程内容也就不同,也就决定了教材的编写方法不同,教学设计不同,教学模式不同,评价内容和方法也不一样。陈旧的知识是影响外国小说教学的瓶颈,有效教学的突破口在于知识的更新。
譬如对小说的认识。小说是什么?每一个作者看法是不一样的,不同的看法影响他们的创作,也决定了我们的阅读。
传统的观点认为,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按照胡适的说法,是生活中精彩片段的截取。这一观点是从古典小说和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的特点归纳出来的。
现在不这样认识。根据现代主义小说特点,人们认为小说是在虚构故事中,捕捉人物生活的感觉经验,并将其诉诸散文化语言文字的叙述艺术。现代主义小说是创造的心灵的世界,追求的是内心的真实。虚构是小说的生命。
现实主义小说以是否塑造了“典型人物形象”为小说艺术价值的重要尺度和依据,而现代小说,人物性格越来越模糊,甚至连外貌都不清楚,留下来的只是“心理的真实”,比如意识流小说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墙上的斑点》。
对现代主义小说来说,情节不那么重要,有的就根本没有情节,有的即使有情节,也不应该过分关注,比如沈从文的《边城》。
在现代主义小说里,带有时代特征的风俗和生活的场景已经基本消失。现代主义小说所塑造的思维空间里,模糊了时间和地点,提供的场景是虚幻的,很难断定故事发生在什么时代、什么地点。现代主义小说热衷于抽象、符号化,以虚构、寓言的形式揭示人类存在的本质。因而,环境更趋于虚化,风景逐渐退隐,与社会生活的距离越来越远。
可以这样定义:小说是作家凭借想象虚构的一个世界。
这个定义有几个关键词,一个是“作家”,小说里有作家的经验、人生态度、价值观;一个是“虚构”,小说是虚构的,不是真实的,却比真实的生活更加真实;还有一个是“世界”,按照曹文轩教授的说法,这个世界是第三世界。第一世界是纯粹的物质世界,人类生活在这个世界里,表面看是真实的,也是虚假的世界,它会欺骗你;第二世界是哲学的,文学的世界,是直接从物质世界里提出的精神世界;第三世界是虚构的世界,乌有之乡。
浙江省之所以选择人教社编的《外国小说欣赏》,主要是它的知识开发相对系统,而且增加了许多新的文学要素。它以小说的基本元素来区分单元,分为“叙述”“场景”“主题”“人物”“情节”“结构”“情感”“虚构”等八大单元。按主编曹文轩教授的说法是“引入较新的学术成果,清洗关于文学、小说的一些陈旧认识”。比如,在谈“主题”时,明确提出“小说忌讳主题鲜明,主题鲜明对于小说很难说是一个优点”。在谈“人物”时,引入英国小说家福斯特的“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的概念。在谈“虚构”时,区分“事实”与“真实”,明确指出“呈现事实不是小说的目的,心灵的真实才是最重要的真实”。
知识更新促使建构起新的知识范畴,以便读者与作者,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在新范畴里对话。当然要防止狭隘地理解知识,不能为了知识(概念)而讲知识。知识不是教学的目的,而是提供一个交流的范畴,具体地说是确定概念,是帮助阅读欣赏的手段,是使我们有更多的方法解读小说。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