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写作教学应该重在过程管理
作者:杨继利
需指出的是,“无为”并不意味着可以无所用心,教师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对学生写作状态的掌控上,思考学生在作文中可能遇到的困难,需要哪些帮助,多提供一些“后勤”服务,因此教师又是“有为”的,这种“有为”是从“无为”中产生,是从纯粹的技巧方法讲解中解脱出来的结果。
写后反馈。及时到位的反馈可以使一次写作训练事半功倍。这个环节往往容易被学生和老师忽略淡化。许多学生都有这么一种习惯,只要一篇文稿脱手了,一次作文训练就宣告完毕,他们是不愿意再花时间去做什么反馈工作的。不少老师也持这样的想法,学生的一篇文章,花几分钟或者更长一点的时间去评改,写上几行评语,就心安理得了。这种状况必须改变。
1.自评反馈。学生评改自己的文章应该成为最主要的评改形式,学会评改自己的文章是提高其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应改变以往在作文评改过程中教师操作过多,学生无所作为的状况,把师生位置互换,确立学生在批改环节中的主体地位。正如叶圣陶所说,改的主动权应该掌握在学生的手里。我们应该提倡学生的“二度创作”,在他们着手修改的过程中,切实体会到自己的进步。
2.互评反馈。互评反馈是对自评反馈的补充,有时学生评学生的文章,比教师评学生的文章更精彩,更到位。因为教师评学生的文章总是习惯于用俯视的姿态,而学生评学生的文章,是以平视的姿态进行的,往往是彼心更能知此心。
3.对照阅读。通过阅读研究同题作文或同类作文来发现自己文章的不足,这些文章可以是同龄人的文章,也可以是名家名作。不同层次的文章可以提供不同的审视视角,像多面镜一样照出自身的差距与不足。
笔者曾以“感悟生命”为话题让学生作文,起初是限时完成,学生上交的习作多为泛泛而谈。随后组织学生“升格训练”,先是引导他们阅读与话题相关的美文佳作,有了一定的阅读感悟再让他们对自己的文章进行“升格”,学生果真有“柳暗花明”的感觉,那种泛泛而谈的文章明显减少了。这种以课题化训练方式规划写后反馈评价环节的方式,大大提高了作文训练的效率。
三、建立多元立体的作文教学评价模式
随着作文教学模式的重新建构,写作评价方法也要相应地改变。
(一)突出写作者在评价方面的主体性地位
与写作训练中要强调写作者的主体性地位一样,作文评价方面也要把写作者的主体地位突出出来。学生既是作文训练的主体,又是自我评价、相互评价的主体。这样才能使教与学在评价中得到和谐的统一。
(二)评价向多元化、立体化方向发展
评价的参与者应该体现多元化,评价者或是学生个体,或是学习小组和整个班级;或是单个指导老师和课题指导小组的老师。评价内容应该体现多层次特点,不再只关注文章本身,对于写前、写中、写后几个环节要全面关注,尤其是写前和写后两个环节。写前积累环节的评价重在看素材积累是否丰富,是否新颖,是否有条理性。这个环节可以采用档案袋评价法。档案袋内容包括观察日记、访谈记录、社会调查表、实验记录、各种原始数据。写中练笔环节,要着重进行练笔的纵向比较,可以比较写作内容,也可以比较写作态度,要善于发现进步之处。对于写后反馈的评价,要重在看反馈的及时性、全面性和深刻性,要看反馈内容对下一阶段进一步的写作是否有指导价值。这样,评价主体和评价内容的交叉就使整个评价体系呈现出立体化状态,从而大大增强了评价的效率。
(三)评价要体现激励性特点
要肯定每一个学生在写作方面都有充分的潜能,要善于挖掘他们的创造能力,激励他们的创新精神。要以发展眼光评价他们在写作训练方面取得的成果,要纵向评价他们的发展和提高,肯定他们的成绩和优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评价尽量用描述性语言,不要用等第或分数形式。
构建立体化写作训练模式,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我们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在实践上积极投入,坚持不懈。若持之以恒,定能为我们的作文教学另辟佳境。
(浙江省苍南县桥墩高级中学 32580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