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追求言语的陌生之美

作者:蔡 伟 王秋菊




  例7:上帝给了我们七情六欲,我们却把它们变成了色情和暴力。
  例6模仿了殷夫翻译的匈牙利著名诗人裴多菲的诗句“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作者的模仿在形式上还是与裴诗比较相似的,但这种模仿却是毫无意义的废话,为了“生死”,“人命”“爱情”皆可抛,“人命”和“生死”是什么关系?显然作者逻辑上犯了严重错误,仿用反成对名句的糟蹋。
  例7模仿了顾城的名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要用它来寻找光明”。“七情六欲”与“色情和暴力”有必然联系吗?作者的仿用看似创新有文采,实则前言不搭后语,这种仿用不但没有鉴赏的价值,而且在思想意识上都存在问题。
  
  三、“言语陌生化”策略举例
  
  虽然要真正达到言语陌生化的程度实非易事,但它至少并不神秘,每个考生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逐步把握高考作文言语的创新技巧,从而实现言语的陌生化效应。
  
  (一)反弹琵琶
  人们解决问题时总是习惯于依循思维定势,但很多情况下,按惯性思维的固定模式解决问题却收效甚微;如果运用逆向思维解决问题,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与此相同,一板一眼的言语运用,固然可以达到清楚顺畅的效果,但难以产生艺术魅力;如果在言语运用中“反弹琵琶”,将逆向思维运用于写作,就有可能收到奇效。“反弹”要求破除习惯性思维,从习以为常的、传统的言说中,寻找到不同的甚至相反的论点与见解,或以一种与众不同的言说方式来阐发自己的观点,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作文时“反弹琵琶”能使文章闪动着创新的灵性,使阅卷者精神为之一振。
  例8:只有经过地狱般的磨炼,才能拥有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血的手指,才能弹响世间的绝唱。挫折终会成为我们最好的老师,请你们让爱细水长流,要知道,我们的舟载不动那许多爱!(2007山西考生作文,文题《只恐三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爱》)
  此段文字之所以令人耳目一新,就在于考生一反思维惯性,认为“力量”是经过“地狱般的磨炼”创造的,“绝唱”是由“流血的手指”弹响的,“挫折”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增强了语言的表达力。其题目和最后一句“我们的舟载不动那许多爱”,则成功仿写了李清照的“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仿写中把“愁”反弹为“爱”,把抽象的事物转化为可测量之物,传神地表达了对父母之沉重溺爱的无奈与拒绝。“三溪”对“双溪”,并且与考生所在地“山西”谐音,作者的文字功底和语言创新让人佩服。
  
  (二)夸张变形
  在写作中,夸张要求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达到对事物的变形,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和表达力。
  例9:书是大千世界的缩影,它将无限的世界收藏于有限之中,放于我的手尖。我爱这世界,我爱书,于是我爱上指尖的这个世界。在午后无人时,饮一杯香茗,让世界从指尖流走。(2006年广东考生作文,文题《指尖的世界》)
  此段文字在夸张变形方面下了番功夫。指尖被夸大为世界,无限的大千世界被缩小为书,通过对指尖、书、世界等事物的夸张变形,“让世界从指尖流走”,创造了不合常理的语言结构,使读者摆脱常规的审美习惯,产生陌生的美感刺激。
  
  (三)反常组合
  反常组合是词语组合的基本形式之一。在创作中,作者为了传达其特殊的情感,使用各种方式技巧,打破语法基本规则,违反常规使词语反常组合。这种非常规的组合看似不合理,却能显出新颖独到的语言魅力和作者的创新智慧。
  例10:每一只蝴蝶都是一朵花的轮回……阳光安静地淌过我每一寸藏青的肌肤,我听到山风掠过树梢,如同一支深远的骊歌。(2007年重庆考生作文,文题《没有翅膀的飞翔》)
  这篇作文,题目“没有翅膀的飞翔”一反常理,“没有翅膀”与“飞翔”的反常组合,一下子吸引了阅卷者的眼球,激起阅读欲望。把“蝴蝶”说成是“花的轮回”,动物与花开花落的过程也是一种反常的组合;“淌过”是动词,一般与物理意义上的流体组合,在这里却与“阳光”搭配,作者的创新智慧可见一斑。同时,“安静地”是作者运用拟人化的手法赋情于无情之物,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
  例11:有名的峨眉山,所谓风景奇特,五步一小变,十步一大变的,我欣赏过一个星期。虽然多变化,可是气势{磅礴 非凡 急促 局促},岩石峰峦,近近地迫在眼前,往往看得透不过气来的样子。
  这是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的一道阅读训练题,这一段文字选自许钦文的散文《鉴湖风景如画》。从题中看,“气势”应与大括号内的哪个词语搭配呢?按照我们的思维习惯,恐怕大多数人都要选择“磅礴”或“非凡”吧,可作者原文是用了“急促”一词。“急促”一般不与“气势”搭配,但是这个词正是对峨眉山“风景奇特,五步一小变,十步一大变”的最好诠释,表现了时间的短促,并且,“岩石峰峦,近近地迫在眼前,往往看得透不过气来的样子”,也使人产生一种“急促”感。
  
  (四)词语错位
  词语错位一般当做语病来处理,即所谓搭配不当。但有时候,词语的错位能产生陌生化效应,收到意想不到的表达效果。所以写作时要善于破除词语搭配定势,使本来不相关的词在特定语境中产生联系,造成词语错位搭配,有利于增强语言表现力,给文章以美感。这种陌生化方法,较多地体现为移用与通感这两种特殊的修辞手法。
  例12:云飘在水中∕帆飞在天上。(冰夫《莲塘月》)
  按照常理来说,在水中漂的是帆,在天上飞的是云,可在这里“云”和“帆”却交换了位置,逼真地展现了水天一色的和谐画面。
  例13:文人放下锄头/农人放下眼镜。(陈黎《在一个被地震所惊吓的城市》)
  “文人”和“锄头”、“农人”和“眼镜”搭配显然出现了错位,却传神地向人们呈现了被地震惊吓的城市中的人们的慌乱状态。
  总之,“陌生之美”,乃作文语言中富有探索价值的一种审美追求。请尝试之,愿我们的文字精进。
  
  【参考资料】
  胡敏《对“陌生化”的概念理解及扩容尝试》,《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7.23
  范欣欣《“陌生化”理论在文学创作中的运用》,《文艺理论与批评》2007.2
  杨向荣《陌生化》,《外国文学》2005.1
  刘真瑜《给中学生作文增添亮色——“陌生化”理论与作文教学》http://bbs.ywms.net
  黄平科《语文教学要重视“语言陌生化”现象》http://www.sunwang.cn
  潘慧群《谈高考作文语言的不足与对策》,《中小学教材教学》2005.6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321004)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