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中考现代文阅读核心能力的培养
作者:谢丽云
一、整体感知能力
新课程特别重视现代文阅读中对整体感知能力的培养。所谓整体感知,就是在通读文本的基础上,对文章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感知和了解。整体感知能力的考查主要体现在把握文章(文段)的主要内容,领会文章的主旨(观点),感受作者的感情倾向,把握文章的思路结构,理解文章的写作方法等。然而,有的学生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文章匆匆忙忙,大略浏览,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凭主观感觉肢解文章,造成对文本的误读。所以,整体感知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读”,阅读是对信息的吸收、处理和运用,它的一切基础都必须来源于文本,都必须根植于文本;另外,“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要关注文章的整体,不能孤立地理解它的字词句段。因此,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时,首先要具有文本意识,回答问题一定要从文本传递的信息出发,要深入文本仔细推敲,认真揣摩;其次,学生要形成有效的阅读思路,即注重整体把握,锁定问题指向,确定答题区域,捕捉答案要点,纵观全文验证。
只有从整体上把握了阅读材料,才能有助于对文章局部的字词句、层次关系、表现方法的理解,使局部的理解不偏离全文表达的内容,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片面思维方式,从而更全面、准确地解答问题。
全国各地的中考现代文阅读试题强化了对整体感知能力的考查。如2006年重庆市中考现代文阅读第16题:本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不超过50字)。这道题考查对全文内容的把握。文章是一篇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记叙文,解答时可把文章分成三个部分,分别归纳出每部分的主要意思,再把它们组合起来进行概述,这样就保证了答题既能抓住主要内容,又不漏掉要点。此外,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还有:采用标题诠释法,许多标题就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可结合标题对文章进行阐释;采用摘要法,文段的意思总是多层次的,如有主次之分就提取主要的省去次要的,如果层层递进就提取它最后归结的意思;采用词句整合法,把表达文段主要意思的重要的句子、词语重新整合概括;采用概述法,某部分的意思有时很难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句,那就在分析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答题时,这些方法可以交替使用或综合使用。
感受作者的感情倾向,领会文章的主旨,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的抒情、议论句,它们往往传达了作者的感情。尤其是开头结尾的抒情议论句,往往就是全文的主旨所在。如果文章的主旨比较含蓄,就要引导学生从主要事件中去分析。
现代文阅读有很多涉及写作方法的试题,教师在教材的阅读教学中一般已讲授过,在复习阶段应做归类、总结。如表现手法,铺垫、对比等;如谋篇布局的技巧,过渡、前后呼应等。复习时总结这些写作方法可以让学生更系统、更清晰地掌握知识。对学生没有掌握的知识点,教师要在阅读训练中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出一些相关题目,让学生不断地巩固。
总之,对学生整体感知能力的培养,要强调阅读时有整体意识,善于从宏观上把握文章内容、结构、情感、写法。
二、信息筛选和概括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评价中提出:评价浏览能力,重在考查学生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文章是信息的载体,阅读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信息。因此,从文章中筛选并提取信息,是现代文阅读一项不可或缺的基本能力。在培养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时,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认真读题干,明确问题的指向,再由此确定筛选提取的内容及展开筛选提取的范围,才能有针对性地答题。如有的题干要求从整体上把握,有的只要求从局部探究,有的题干要求从内容上理解,有的要求从写法上分析,等等。另外,要善于从题干中找出考查的关键信息,特别关注题干中的限定性词语及隐含意义,这些关键信息,即是答题的关键点。明确了问题的指向后,再链接到文本内容,看题干涉及文中哪些段落或区域,与哪些语句有关,从而准确找到答题区域。在提取的过程中要特别关注有信息标志的句子,如首句、尾句、过渡句、线索句、抒情议论句、主旨句、描写句、中心句、特殊修辞句等等,这些句子可以提示和帮助学生进行筛选和提取。以上做法似乎多花了一点答题时间,但由于把握了问题的正确指向,实则提高了筛选的速度和答题的准确率。如2007年上海市中考现代文阅读第17题:品读第⑥段画线部分“奶奶。”“奶奶!”“奶奶——”,从语气角度分析“我”心理变化的过程。阅读这道题的题干,首先要明确答题的方向,是从“语气”角度作答,链接所学知识,句子有四种语气:疑问句、祈使句、陈述句、感叹句,再判断题干中三个句子分别是哪种语气,最后结合上下文揣摩语气的含义。“心理变化”是关键信息,说明了与人物的情感有关,要从情感角度作答,由此能准确得出答案。
筛选提取出来的信息要精读,对某些重点的段、句、词反复研读,反复琢磨,力求读懂读透,再根据题目的要求进行整合,形成正确的答案。这个整合的过程就需要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概括能力在现代文阅读中的考查,主要体现在对文章(文段)主要内容的概括,对文章要点的概括,对段落大意的概括。对此类型概括能力的培养,可以采用上文对文章主要内容把握的方法进行训练。概括能力的考查还体现在对人物形象的概括,对事物特征的概括等,如2007年山东省中考现代文阅读第19题:阅读全文,概括苏七巧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概括人物的形象特点,一般要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进行分析,苏七巧接骨的动作描写,不等病人觉疼,断骨头就接上了,可见他医术精湛。另外可抓文章主要事件分析人物形象,“赠药”这一细节就突出了他的善良。还可抓作品中对人物的评价性语言,如文中写“人有能耐,脾气准格色(特别)”。抓这一句关注全段,可见他性格倔强。此外,概括人物形象有时需要关注人物的身份、人生观和所处的特定环境。从以上几方面引导学生答题,对人物形象的概括就会更全面准确。
概括能力的培养和提升,需要在阅读的过程中经常加以训练,训练的关键是引导学生抓内容核心,抓文章要点,抓重要语句进行概括。
三、理解分析能力
广义的理解能力是指综合理解能力,是以整体阅读为基础,通过综合文本各种信息对文本进行多方面把握的能力;狭义的理解能力多指词句理解能力,是指学生通过阅读来感受、理解、揣摩文章中重点词句的含义。分析是在理解能力基础上的一个高层次的阅读能力,它是把整体分解为部分,并对每个部分做具体阐释。现代文阅读中对词句含义的理解,对文章结构、思路的认识,对信息的筛选,多用分析的方法。新课标中指出“在通读文章的基础上,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因此,考查词句含义的试题,成为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能力的重要考点。
我们在理解分析句子含义时,不能孤立单纯地从句子本身去理解它的含义,要把句子放到具体的语境中理解。教师可采用以下方式指导学生:1.从句子结构入手,留心句子中那些修饰限制成分,因为它们在一定程度上起着揭示句子内涵的作用。有时还要分析句子使用修辞手法或一定的句式的表达意图。2.从句子的地位入手,重要语句往往在文章(语段)中起关键作用,分析它的含义要考虑它在文章中所处的地位,如果句子是总起句,理解它就必须从它所领起的那些内容中去看去理解。教师要归纳出不同位置的句子的不同作用,如开头的句子有总起全文、引出下文、点题等作用,结尾的句子有总结全文、点明中心、首尾呼应等作用,这些归纳有助于学生答题。3.从相邻句入手,它们往往隐含着解题的信息。4.由近及远,查找释句。有些句子比较抽象,较难理解,所以作者往往在提出之后,对它们进行解释,而这些解释往往就是我们所要寻找的答案。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