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由言揣意 分解整合

作者:王忠亚




  “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规律特点小结3:
  ①了解诗歌的“意象”,诗歌意象可能是人,也可能是景,还可能是物。
  ②要分析出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思考作者为什么要赋予意象这样的特点?
  ③分析意象的这些特点与作者要表达的主旨有什么关联?要把诗句置于诗歌的整体中去解读诗歌的内涵。
  三、课堂小结
  诗歌阅读的方法很多,但无论以何种方式去鉴赏诗歌,都应先读懂诗歌的内容。读懂诗歌写的是什么离不开对词句的理解,也只有理解了词句才可能理解诗歌的主旨情。当然,很多时候如果能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内容,也可以很好地帮助我们深入地理解词句的含义。由此可见,解读诗歌的内容,应从词句出发,而又要把词句置于整首诗的语境中去理解,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诗。
  四、巩固训练
  ⒈阅读下面这首诗歌,说说这首诗中的“渺茫”一词在诗中有什么含义?
  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参考答案】“渺茫”一词包含着复杂的情感,从字面上来看它似是形容春江上烟波浩渺,雨雾蒙蒙,其实是写诗人心中的茫然,写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怅然若失。
  ⒉阅读下面一首诗,简析“望”字在诗中的作用。
  湖州歌(其六)南宋·汪元量
  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
  [注]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
  【参考答案】“望”字起到对全诗景物描写的统领作用。“望”字是全诗的统领,四句诗紧紧围绕一个“望”字来写。北“望”燕云,不知命运如何;眼前“望”着大江东去,无力挽回颓势;向东西的四百州一“望”,不胜依恋之情。
  ⒊阅读下面两首诗并分析其中所蕴含的哲理。
  雪梅(二首)卢梅坡
  一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二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参考答案】{1}世间的事物都是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即成语所说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这正如雪比梅白,却没有梅花那袭人的幽香一样;因此,不能以己之长,度人之短,只看到别人的缺点,看不到别人的优点,一味标榜自己处处正确、了不起,而应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2}以梅雪的相辅相成、相映成趣、相得益彰说明世界上的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不是绝对孤立存在的,事物之间是互相依赖、互相制约、相互作用、互为存在的,从而构成了事物的普遍联系,构成了五彩缤纷的世界。
  (北京回民学校 100032)
  编后絮语
  古诗鉴赏,讲什么,讲多少,怎么讲,讲多难……这些问题本已令教师感到困惑;而“如何形成学生的鉴赏能力”这一迫切要求就更成了教学的难题。对于高考的古诗鉴赏而言,合理的训练序列是怎样的?对于手中的复习资源,如何进行科学的排列组合以发挥最大效益?——这是宏观设计。拿到一首诗,如何循着正确的路径将它一点点读明白?面对一道题,如何根据诗歌的固有规律将它一步步想清楚?——这是微观探索。总之,我们的古诗鉴赏训练课,能否令学生举一反三,真正提升他们的阅读鉴赏能力,是需要广大高三教师认真思考的。在此,我们选择了北京回民学校王忠亚老师的课,希望这一案例能引发更多元、更深入、更全面的教学探究。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