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必须关注三个“度”
作者:靳贺良
对于托物类的文题,我们还可从物的形体、成因、本质、功用、关系等诸多方面寻找角度。比如写“砖块的启示”,若从砖快方方正正、有棱有角、不圆滑的外形上审视,可类比方方正正做人,规规矩矩做事;若从其服从分配,砌入高墙,身居内层,不显风姿的本质特征和功用上审视,可类比那些坚守岗位、不图名利、默默奉献的平凡而伟大的劳动者;若从其手拉手肩并肩共为一体的关系上去审视,可联想到我们社会所需要的真诚的团结和伟大的凝聚力;若从其“出身”泥土,经受了搅拌、重压、造型、煅烧等形成条件上审视,可类比青少年成才的过程。
有的标题如“生有所息/生无所息”“走与停”“生活中的减法”等,含有明显的思辨色彩,那就要着眼于正反两方面或辩证的角度去立意。以“生活中的减法”为例:1.生活中需要减法。减法是一种排解,是一种放弃,是一种消除。它是打开通往快乐、通向幸福、通过成功之门的重要法宝。要巧于做减法,“减”去悲观厌世的情绪,畏首畏尾的心理,违背常规的主意,固守己见的观念,争名夺利的贪欲,急于成功的浮躁,唯我独尊的狂妄,排除异己的心计,生不逢时的消沉,遭遇误解的郁闷,碰到失败的低迷,失去朋友的痛苦等等。我们似乎习惯用“增加”的方式去思考如何获得快乐幸福和成功,但事实却是,快乐幸福和成功往往存在于我们努力的相反方向。这就是生活中的减法哲学。2.生活中需要减法。一加一有时会小于二,人多不一定势众,投入大可能产出小,精简机构,精兵简政,节能减排,减少内耗,减少大锅饭等等,是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3.生活中应少一些减法,多一些加法,多一些创造。诸如财富、幸福、快乐、理解、诚信、坚韧、忠诚、信念、关爱、友谊、感恩、互助、聪慧、才智、朋友、历练、奉献、健康等不可减去。4.减法会消减合力。“众人拾柴火焰高”,“众人划桨开大船”,“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一加一大于二”。5.减法与加法相反相成。从某种意义上看,只有会做减法,才能做好加法;牺牲个人利益,排除艰难险阻,化解消极因素才能不断进取,不断创新。当然,还不止上述诸点。再如,“减法”还可指在兼容并蓄中的去粗取精,在丰裕物质生活中的节俭戒奢……考生可紧扣题旨,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对繁纷社会生活的认识,寻找多个角度。
寻找角度,是便于全面审视试题,尽量发现所有立意的着力点;而最终目的,还是通过分析权衡,追求立意的高度。
三、追求立意的高度
这里所说的高度,即文章立意的最佳程度。“意”当存高远,追求立意的最佳点,应是考生孜孜以求的。何为立意的最佳点?那就是所立之“意”,能反映作文题旨的主流本质,能显示作文试题的最大价值取向,能展示作文试题的最新视野。具体来说,在切题的前提之下,能透过现象揭示本质;能探求事情发生的原因;能预见事物发展的走向;能烛照焦点,披露矛盾,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能惩恶扬善,激发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能创新思维,展示自己对传统习惯和思维定式的反叛式思考;能立足现实生活,给人以思想的道德的人性的等理性思考和有益借鉴;能着眼深厚的文化底蕴,给人以文化的艺术的熏陶和审美感受。一句话,即向善,向真,向美。
如何追求立意的高度?其一,应关注“我与自然、我与社会、我与他人”三个向度,应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不仅要培养自己的思维品质,更要注重思想认识个性的涵养。要从客观真理、道德标准、文化审美等方面,对标题或材料进行综合评价,发掘其文化内涵和生活哲理。要思接时事,关注媒体,思考国内外热点。要亲近自然,陶冶性情,汲山水灵性,解自然法则。要见微知著,披沙拣金,倍加珍视诸如善良、亲和、仁慈、友爱、互助、谦恭、感恩、诚信等人性中最重要最美好的德性的弘扬。其二,应会分析,善表达。要充分利用提示语和关键词,给标题或话题设置不同的时空背景,对标题或材料进行形象化、情节化处理,使其关联不同的生活对象。应注重对所占有材料的筛选、体悟、分析,比如所亲历的真实故事,所谙习的典型事例,所了解的文化现象等,选取能顺理成章与素材对接的最佳立意点。可根据自己的写作特长,选取最应手的文体、最擅长的技巧来彰显文章的最佳立意点。可捕捉自己写作的灵感,激活自己临场表达一吐为快的写作冲动,以真情实感来强化文章的最佳立意点。可预测大众心理,另辟蹊径,大中求小,俗中求新,力避与大多数考生立意的撞车点。其三,应具备作文应试的高度敏感性。快速审题,果断立意,不畏首畏尾,不疑心重重,沉稳而不沉重,求快而更求好。立意与选材、定体、谋篇布局等往往相辅相成,立意的过程就是构思的过程、蓄势的过程。要在最短时间内积聚最大势能,一旦打开行文的闸门,写作激情的潮水就会喷涌而出。
(江苏省南京市第十二中学 21001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