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必须关注三个“度”
作者:靳贺良
一、把握立意的尺度
尺度,即标准。衡量一篇文章是否切题、合题,总要有一个标准。这个“标准”往往由以下几点“约定俗成”:一是文章的立意是否与题旨合拍。若是材料作文,要看是否能符合所供材料的主要寓意;若是话题作文,要看是否能正确理解话题的内涵,准确界定话题的外延,行文是否圈在话题的范围之内;若是命题作文,要看是否能切中题眼,是否能在悟准所给标题(词语、短语或句子)的或实或虚或显或隐等多重含义的基础上,择其要点合情合理地演绎。二是要看立意是否符合客观事物的认知规律,是否有着正确的价值取向,是否有着健康的情感态度。三是要看文章的立意是否有着确定性,即主旨是鲜明的,至少是明确的,而非枝枝蔓蔓甚至飘忽不定的。考生在审题立意时,要绷紧尺度这根弦,机敏地悟透命题者的微妙意图,捕捉命题的隐性指向,使立意必在话题或标题或材料寓意的有效价值的范围之内,务必做到不偷换,不转移,不超框,不打擦边球,不大而化之。例如: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老大娘不慎摔倒,后脑勺摔出了血,许多人从她身边绕过。一位出租车司机把老大娘扶了起来。路人劝他不要多事:如果被赖上就麻烦了。
一个老母亲给儿子打电话,儿子开口就问:“有事吗?”母亲反问:“没有事就不能给你打电话吗?你不打过来,因为你忙,我打电话给你就一定要因为有事吗?”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可以就两则材料来写,也可以就一则材料来写,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
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这两则材料,从思想内涵上看是比较接近的。第一则材料可以引出的立意范畴是关爱、信任、社会责任、真诚等;第二则材料引出的立意范畴是母爱、感恩、理解、回报、孝心、沟通等。两则材料结合起来,其立意范畴可以是关爱、理解、责任、沟通、拉近心距等。能符合上述立意范畴中的任一角度,则视为符合题意。作文时,有的同学却未能全面审视材料,未能参透材料的寓意,竟着眼于文明、人性、和谐、选择、美与丑、苦难与幸福、物质与精神、诚信的重要性、团结就是力量等范畴去立意作文,这无疑是陷入了曲解题意、立意偏颇、大而空洞等失误的陷阱。
再看一道命题作文:请以“你听,多美!”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的关键词是“听”“美”二字。“听”应引出文章要表达的对象,文章应抒写对所听对象的由衷赞美之情;“美”是文章要表达的中心,是需要突出的主旨,“美”可以是自然美,可以是生活美,也可以是艺术美等等。文章应着重展示审美享受的过程,即为什么美,美在何处。“你”显示了文章所要使用的人称,可以具体指,也可以泛指。文章可以实写,比如写听雨听雪,听松涛听海潮,听鸟鸣听蛙声,听朗朗书声,听谆谆教诲,听至理名言,听美妙音乐等等带来的审美感受;也可以虚写,比如写听生命之曲,听历史回声;还可将艺术作品(一幅画、一首诗等)中的某些图景幻化为听觉感受,从而进入审美佳境。对美的感受应是符合审美客观标准的,深刻而有感染力的;表现的“美”不应该是低俗不健康的。有的同学顾此失彼,只着眼于“美”,将标题改成了“以‘美’为话题作文”,于是仅写“助人”“自强”“关爱”等美好的事情;有的泛谈自然风光或社会生活等美的现象,写成了“你看,多美!”,从其文章中根本“听”不到任何“声音”;有的同学只着眼于“听”,忽略了“美”,罗列一番听的内容,让人感受不到美在何处;有的竟写成了“以‘倾听’为话题作文”。此类文章,不管其文笔多美,也只好在三类卷以下判分了。
审题失误、立意偏颇,大都是因没能把握立意的尺度;而要把握立意的尺度,必先找准立意的角度。
二、找准立意的角度
角度,即视点。审题立意时,不同的角度,就会有不同的视点。高考中,无论是材料作文还是命题作文,都因其试题丰富的内涵而具有一定范畴的立意多元性。也正是这种多元性,才能有效地展示考生的写作个性,才能体现具有选拔功能的作文试题的效度。考场上,接触作文试题的短短几分钟内,多角度地审题立意,有助于考生稳定情绪、集中精力,迅速打开思维的通衢,有助于考生想出“意项”一大片,筛选定准“意”一点。我们常说,要发散思维,要逆向思维,关键是我们很难找到发散点和逆向点。其实,这些一触即发的宝贵的“点”,就在作文试题的材料、导语、话题或标题中。
先说材料作文。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基础是准确解读材料的寓意。审题时,要借助联想和想象,展开多角度思维。若是抒情性材料(如诗歌),每一个意象往往就是一个角度;若是叙述性材料(如寓言故事、历史故事、现实生活现象等),其中一人一事一景一物及其两两关系的组合都可能是一个角度;若是议论性材料(如格言、警语、论断的编组等),每一个观点及其相逆方面就是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依据材料的表象,探究其内在的本质;可依据材料的“结果”,探求其发生的“原因”;可依据一景一物,类比社会中的人与事;可依据材料中的矛盾关系,辨析其内含的哲理;可打破常规的思维定势,逆向推出一个崭新的理念。例如: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南美洲草原上,发生过一件惊心动魄的故事。在一个秋日的下午,一片临河的草原突然起火,呼呼直蹿的烈火形成了一个大火圈,向草丛中央的一个小小丘陵包围过来。丘陵上无数蚂蚁被逼得节节后退。包围圈越来越小,它们似乎除了葬身火海而别无选择。但是就在这时,它们看到了希望——小丘陵下面的小河。于是出人意料的事情发生了,只见蚂蚁迅速聚拢,抱成一团,滚作“蚁球”,冲进火海。烈火将外层的蚂蚁烧得劈啪作响,然而“蚁球”越滚越快,终于穿过火海,冲进小河,使大多数蚂蚁绝处逢生。
要求: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
面对这则寓言式材料,我们可从以下几个角度立意:若从蚂蚁家族的角度看,它们面对灭顶之灾,不是坐以待毙,而是毅然“冲出”,表现出的是一种珍爱生命、绝处求生、英勇无畏的精神;若从蚁球的角度看,它们迅速聚拢,抱成一团,表现出的是一种团结奋进的团队精神;若从蚁球外层蚂蚁的角度看,它们被烧得劈啪作响,粉身碎骨,表现出的是一种顾全大局、牺牲奉献的精神;若从蚂蚁家族的希望——小河的角度看,它揭示了正确的目标是夺取胜利的重要条件这一道理。很明显,求生无畏、团结拼搏、牺牲奉献、目标正确等,正是蚂蚁家族绝处逢生的保障。若从其中一点或几点的组合进行立意作文,都将符合题意。
再看命题作文。带有引言导语的命题作文,在其引言导语中往往就有角度的提示;但不管有无引言导语,审视标题都会发现不同的角度。一般来说,标题本身或标题中的关键词语都含有多义性,其中有本义,也有比喻义或引申义。那么,每一个义项从宏观上看都是一个大的立意范畴,而每一范畴内从微观上看又有许多小的角度。让我们审视2007年江苏省高考作文题“怀想天空”。题目中的“天空”一词,可以说包罗万象。它可以实指,即自然的天空。考生可以通过回顾并展望,抒写对蓝天白云、明净天空的向往,发表对生态环境问题的思考;可以基于怀想至于理想,叙写人类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探索广袤宇宙的无穷奥秘……“天空”又可以虚指,可以是美好的境界,情感的寄托,心灵的港湾,和谐自由的环境,成就事业的平台,风云变幻的历史……因而,可以写心灵的天空,精神的天空,思想的天空,情感的天空,历史的天空,文化的天空,艺术的天空,政治的天空,经济的天空等等,不一而足。当然,这些都可以作为立意的角度。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