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说说我的“五子”方针

作者:王俊鸣




  当然,“做样子”并不等于教师唱独角戏,同样可以跟学生交流、互动,这只是一个教学设计的技术性问题。
  “选例子”“指路子”“做样子”,这几步主要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也激起了学习者学习的兴趣。接下来就要给学生自己动脑动手的机会,让他们遵照着教师指引的“路子”走一走。这就是所谓“给场子”,就如同武术教练,在给学习者作了“样子”之后,必须让他们“下场”去操练。这也是近来倡导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过程。但我所主张的“自主”是以教师的训导为前提的,而不是自以为是的“猜”、无师自通的“悟”;这里的“探究”是以教师指引的道路为“方向”的,而不是随心所欲、胡思乱想(像什么从《背影》看出“父亲违反交通规则”、从《孔乙己》看出“短衣帮不善维权”之类),不是让学习者像没头苍蝇一样四处乱撞。而且,在学生“操练”的整个过程中,教师都是参与者:观察,讨论,激发,点拨,等等。
  在学生完成一个学习过程后,比如研读完一段或一篇文章,写完一篇作文,教师就要做“挂牌子”的工作了,这就是“讲评”。讲评固然要指出缺点、不足,不能模糊是非,不能迁就谬误;但更重要的是表扬、鼓励,也就是要多“挂金牌”“挂银牌”。这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兴趣)的重要一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何而来?来源于他对所学内容重要性的认识,来源于教师适时的激发和深入浅出的引导,更来源于学习过程中的成功感。所学的东西是“有用”的,而且自己会用了,而且自己的实践得到老师(权威)的肯定了,他自然就有了进一步学习、进一步“表现”的欲望。当然,教师的表扬必须及时,必须得当,又必须真诚。如果时过境迁,或者表扬的“不是地方”,或言不由衷,也许就会适得其反,变成“讽刺”。这里有“教育学”原理,也有“心理学”原理。至于有的人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搞一些庸俗的表演,不仅污染了学生的心眼,也贬损了自己的形象,实在不足为训。
  最后要说明的是,我的“五子”方针不是什么“五步法”。虽然从教学的全过程看,这五个环节有明显的区分,有先后的顺序,但在教学实践中,往往是交错的、随机的,这要发挥教师的“教学机智”。比如,“指路子”不一定一“指”到底,“指”到一定程度就“给场子”,在学生操练过程中再“做样子”;或者在学生操练过程中发现“亮点”马上就“挂牌子”,不一定等到全部操练完毕之后再给予表扬和鼓励。只要施教者价值取向明确而坚定,心中有“方针”更有“学生”,教学活动就会丰富而灵活,生动而有效。
  课上实施“五子”方针,课后则要求“两笔”训练:阅读教学的延续活动是“三新”(新知识、新方法、新感悟)笔记(《读写月报》已对此做了推介),作文教学的延续活动是“课外练笔”。这就是我在教学“操作层面”上的一套做法,虽然未必完备,但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实践证明,效果不错。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