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谈谈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中的“资料链接”

作者:冯为民




  在高中语文必修阶段,散文虽是学生接触最多的文体,但并非学得很系统。苏教版选修课教材《现代散文选读》是在必修基础上的拓展与提升,旨在通过教学,对学生“培养鉴赏散文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学习鉴赏散文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散文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尝试散文创作”。《现代散文选读》选文32篇,共设6个专题,每个专题由五部分构成:导读提示、文本呈现、资料链接、品读与探讨、积累与应用。其中“资料链接”每专题4-7则不等,可视为是对新课标有关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理念的形象诠释。全书共精选了鲁迅、叶圣陶、老舍、梁实秋、梁衡、余光中、汪曾祺等28位名家大师论散文及文学的经典片段33则,这些可供“链接”的“资料”,是教材完整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组织有效教学的重要凭借,应引起足够重视。
  
  一、“资料链接”的多元呈现
  
  《现代散文选读》中的“资料链接”与专题主题、文体类型、写作艺术、阅读视点等密切相关。“资料”是丰富的,具有工具性;“链接”是紧密的,具有鲜明的针对性。这些资料涉及范围极广,是专题文本指向的多元辐射。有的资料是与教科书某专题所选文类相一致的经典之论,如第一专题是写人为主的散文,“资料”中就有节选自叶圣陶先生《〈熟悉的人〉序》中有关写好人物需要“识人观”的论述,极富启发性。有的资料与所选作家作品互为表里,相得益彰,如第一专题梁衡《把栏杆拍遍》的课文是写古代名人的,“资料”就遴选了梁衡《触摸人生的坐标》中一段有关写“杰出人物”的“秘诀”;再如第二专题课文有老舍的《北京的春天》,“资料”就选了老舍《怎样写文章》中有关写文章要抓牢重点,写出特色的一段。有的资料是作家对自我文本的诠释,是读者解读文本的金钥匙,如第六专题课文有史铁生的《想念地坛》,“资料”就选了史铁生《我们活着的可能性有多少》中谈《想念地坛》的一段独白,言简意赅,无疑是解读文本的最好媒介;第五专题课文有汪曾祺的《葡萄月令》,该文选自汪老的《蒲桥集》,“资料”就选了他《〈蒲桥集〉自序》中谈自己散文写得平淡些,“家常”一点的论述。有的资料是评论家或译者针对性极强的评论或解读,如第三专题课文有萧红的《春意挂上了树梢》,“资料”就选了肖凤《〈萧红散文选集〉序言》中论萧红散文因写“心”而震撼读者的一段;第四专题课文有日本德富芦花的《晚秋初冬》,选自陈德文所译德富芦花的《自然与人生》,“资料”就选了陈德文《〈自然与人生〉译者的话》中论述德富芦花对自然的写生蕴含着炽烈的爱国情怀的阐述。有的资料与作家自我实践遥相呼应,多视角佐证,如第二专题课文有孙犁的《鞋的故事》,第六专题的“资料”中选录了孙犁《关于散文创作的答问》中有关议论、抒情、状物等的经典论述。有的资料是著名散文家谈散文,如朱自清、余光中等,有的资料是著名评论家谈散文,如格非、郭枫等;有的资料视点集中而一语中的,如罗大冈《法布尔〈昆虫记〉》说法布尔以真诚之心写真诚之文;有的资料多点辐射而意味深长,如所选鲁迅先生的四个片段。有的资料是就散文个性谈散文,有的资料是借助文学创作议散文。这些资料多姿多彩,是对“中外现代散文”的精心过滤,是极为重要的课程优质资源。这些多元呈现“资料链接”为课堂教学的多重对话和交流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是引导学生认识散文特性,积累鉴赏经验,激活写作热情的良方。
  
  二、“资料链接”的使用原则
  
  目前,教学《现代散文选读》的现状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绝大多数教师都对其中的“资料链接”视而不见,这恐怕是与选修课程设置的初衷大相径庭的。之所以如此,一是课程意识差,不明了必修与选修的差别,套用必修课的模式来上选修课,以为必修课都没有编“资料链接”,选修课中的“资料链接”就更显多余了;二是教学时间紧,高中阶段的选修课目很多,教学都在赶进度,教师认为能在规定时间内把《现代散文选读》中的数十篇文章简单过一遍就相当好了;三是取舍不得当,选修课重在“选”,教学最忌面面俱到,有的老师并不是不知道“资料链接”的可取性,但生怕教学不够周详而影响考试成绩,于是课文篇篇讲,对“资料链接”就只好忍痛割爱了;四是习惯不良,有不少教师在备课时主要是借他山之石攻玉,自己的研读做不到篇篇到位,“资料链接”当然根本不看,很多学生也没有充分预习的习惯,有的连课文都不看就进课堂,看“资料链接”更甭提了。
  其实《现代散文选读》的“资料链接”从某种程度上讲,正是对不少一线教师对课程资源的关注度、重视度不够的有效矫治。它充分体现了选修课程“个性化”特质,具有开放的态势和多元的风格,有较大的选择空间,为高效的“教”和实实在在的“学”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
  要用好“资料链接”,必须坚持三大原则。
  首先是突出选择性。“资料链接”固然是选修课程实施“弹性教学”的很好资源,为教师优化课程、精心设计教学提供了品位高且足够多的“参照系”,但在教学中切忌面面俱到,而应根据实际需要有选择地加以“链接”。如第二专题“难以忘怀的故事”的六篇文章都是以记事为主的散文,我们应根据专题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兴趣点和兴奋点从四则资料中选择一二则,与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整合,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在“链接” 中授之以渔,让学生通过读一篇而知一类的阅读方法。
  其次是强调拓展性。拓展性是选修课程的本质特征,上选修课最忌凌乱随意,急功近利,浅尝辄止,应着眼于“随风潜入夜”的滋养,抓住重点篇目用心领略散文的意境,探索散文的意蕴,抓住散文的线索,品味散文的语言,把握散文的特点,了解散文的类别,在必修基础上有所拓展,有所提升。可根据“资料”的个性化进行梳理,启发学生拓展阅读视域,不断向外延伸,或重在鉴赏陶冶,或重在探索研究,或重在实际应用,或重在潜能激发。
  再次是关注有效性。33则“资料链接”看似零星而缺乏系统,实则对散文的体裁特征、内容和艺术特质等进行了相对系统的开发,教学时应充分利用资料的针对性和链接的紧密度进行有效整合,找准一条探索思考之路,适时适度地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起学生的知识储存,自然而有效地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获得整合拓展的启示,归纳出在实践中能有效应用的方法,从而保证散文教学的有效甚至高效。
  
  三、“资料链接”的链接策略
  
  讲求“链接”策略,可以使教学过程走向最优化,让学生清晰地认识散文特性,积累独特的鉴赏经验,激活写作热情。
  首先,以“资料链接”引领文本鉴赏。如借助曹文轩《具象——支撑情感的衣架》和谢友顺《散文的后面站着一个人》这两则资料去领略写景专题“文字绘出的图画”中形象逼真的描绘,抒情主体的精神意蕴,体悟“以形传神”的技巧,了解大自然的雄阔、坦荡、妩媚、深邃无边、残忍暴戾、无私多情等特点,并从中认识自然,感受作者对自然、对人生的关注度。这样既能达到鉴赏的目的,又会获得审美的愉悦。在学习状物专题“人与物的对话”时,可借助“资料连接”中汪曾祺、罗大冈、莫言、何立伟等的相关论述,引领学生个性解读文本,了解这类散文以神写形的特点——常调动底蕴采用夸张变形、象征手法来塑造形神兼备的意象,从而进一步走近作家们的心灵世界,了解作家在对鸟、葡萄、灶、蟋蟀等的描写中启迪人类进行自我反省的遥深寄意。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