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解牛之道
作者:杨建民
⑤治理国家的人不要使自己被积久而成的威势所胁迫啊!
⑥赵国曾经对秦国五次作战。打了两次败仗,三次胜仗。后来秦国两次攻打赵国。李牧接连打退秦国的进攻。
⑦⑧见前文课堂投影显示。
⑨率领着疲惫无力的士兵,指挥着几百人的队伍,掉转头来进攻秦国,砍下树木作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天下人如同云一样聚集起来,回声似的应和他,都带着粮食,影子似的跟着他。崤山以东的英雄豪杰于是一齐起事,消灭了秦的家族。
⑩五千壮士又随后悄然无声地杀来,而城里的人乘机擂鼓呐喊,紧紧跟随在后面,甚至连老弱妇孺都手持铜器,敲得震天价响,和城外的呐喊声汇合成惊天动地的声浪。燕军非常害怕,大败而逃。齐国人在乱军之中杀死了燕国的主将骑劫。燕军纷乱,溃散逃命,齐军紧紧追击溃逃的敌军,所经过的城镇都背叛燕军,归顺田单。
{11}前秦军队紧靠肥水(也作“淝水”)而摆开阵势,晋军不能渡河。谢玄派遣使臣对平阳公苻融说:“您孤军深入,而布置阵势又逼近水边,这是准备持久作战的打算,不是想要速战的做法。如果移动阵势稍微后退一点儿,让晋国军队得以渡河,以此来决定胜负,不也很好吗?”秦国的众将都说:“我们兵多,他们兵少,不如阻止他们,使他们不能攻上来,可万分安全。”……秦兵大败,自己互相践踏而死的,遮蔽了田野,堵塞了河流。那些败逃的秦兵听到风声和鹤叫声,都以为是东晋的追兵即将赶到,白天黑夜不敢歇息,在草野中行军,露水中睡觉,加上挨饿受冻,死去的人十之七八。
【课后反思】
目前的日常文言文教学之所以效率低下,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学中存在相当严重的“零散”问题:既是文言教材编写缺少系统性,显得非常零散,又是文言文教学缺少效率意识。
例如,苏教版课标本高中《语文》,整体上以人文内涵来组织课文单元,以学习方式“文本研习”“问题探讨”“活动体验”的变化来组织安排教学程序,所选取的文章虽然都很经典,但在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上却缺少一个明确的序列,犹如一粒粒珍珠,散落了一地,却不知如何将它们打造成一件精美的饰品。其“文言文”部分完全不顾及文言文体的特殊性,不顾及教学的合逻辑的程序性,不顾及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实际困难,只是依附于人文专题,没有一点系统的影子。和人教社早在2000年10月出版的周正逵主编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实验课本(必修)《文言读本(上下)》相比较,就不难发现,苏教版新课程教材以人文专题组编文言文,实际上是文言文教材编写在科学性上的严重倒退。其实叶圣陶早在1979年1月在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成立大会上的书面发言《探讨语文教学问题要重视调查研究》一文中就说过:“特别需要调查和研究的是语文训练的项目和步骤。为了培养应具备的听、说、读、写能力,究竟应当训练哪些项目,这些项目应当怎样安排组织,才合乎循序渐进的道理,可以收到最好的效果。对于这个问题。咱们至今还是心里没有数。——至于教材选多少篇,选取哪些篇,这些篇怎么编排,我看未必是关键问题,也未必能说得出多少道理来……咱们一向在选和编的方向讨论得多,在训练项目和步骤方面研究得少,这种情形需要改变。”(《叶圣陶教育文集》第3卷,第214页,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叶圣陶的话质朴而透彻,这话已说了近30年,我们的教材还没有多少根本性的改变。
由于文言教材编写的严重零散,导致文言教学时间的零散,使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存在大量的“反生”现象,即陌生、熟悉、再陌生,宝贵的文言语感消耗在这个过程中。而且大多数老师教授文言文仍然以“讲课文”为主,缺少总体的系统训练意识;考试评价又存在脱离教学实际的严重偏差,日常阶段性考试脱离学生的日常学习范围,高中三个年级的文言考卷几乎是可以通用的。如果能编写出围绕文言文阅读能力训练的教材,给学生相对完整的系统学习时间,老师们多一些能力训练意识,考试评价发挥正常的功能,那么不愁学生的文言阅读能力不能提高。事实上,我们现在文言文教学所花费的时间并不少,但为什么却没有理想的效果呢?究其原因,就是缺少对文言文教学在整个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通盘考虑,缺少对文言文教学特殊性的区别对待,缺少对学生学习文言文所面临困难的认真研究。一句话,缺少文言文教学的效率意识。当务之急是尽快编出由浅入深的(不以时代为序,不是单纯文选式的)以能力训练为本的教材。但围绕语文能力训练来编写的教材又不是个人所能及的,需要突破地域限制,打破门派之见,通力合作,博采众长,集全国“真正来自教学一线”而又各有所长的老师、专家们来编写。
(江苏省省张家港高级中学 21560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