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教科书中的名著阅读比较研究

作者:郑 浩 周晓明




  我们以《朝花夕拾》为例。人教版在“阅读提示”中指出:“书中篇章多是写童年往事的,阅读时不妨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体味其中的思想感情;几篇记人的文章尤其值得反复阅读,领会文章强烈的感情色彩和笔法的精妙。”苏教版在“推荐·阅读”中说:“首先要细读书前的《小引》(也就是序言),并从此养成读书先读序的好习惯。读任何一部书,都应当首先读它的序、跋(有的书上称为‘后记’)以及出版说明、凡例等等,以便对该书的内容、体例、成书过程、书名含义等等有所了解,然后再读正文。”这就给学生提供了一些方法性的指导,让学生能更深入地阅读和接受作品,还能将这些方法运用到对其他作品的阅读中。有问卷调查显示,大部分中学生都认为阅读课外书籍是必要的,但在面对文本时,由于没有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从而造成阅读效率低下或阅读兴趣下降。{3}由此可见,给学生提供阅读方法上的指导,是帮助学生更好地展开阅读以吸收书中营养的重要措施。同时,这也给教学提供了便利,教师可根据教科书中阅读方法的指导,将课内教学和学生课外阅读有效地联系起来,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至于利用推荐阅读进行读写结合训练,人教版在《朝花夕拾》“探究思考”中给出练习题:“在你的童年中有没有一些难忘的人和事?试着写出来,或讲给同学们听听。”苏教版也在“写作·活动”中要求:“写一篇回忆儿时往事的文章,除叙事以外,还要有一点描写和抒情,要求把三者结合好。能写得风趣些就更好了。”这两道写作题的设置,很好地将学生的阅读与写作结合了起来,让学生能有感而发,联系实际,写出自己的生活;教师则可利用推荐阅读中的写作要求,加强对学生的写作指导,使之在阅读的同时获得写作上的提高。
  综上所述,教科书中设置推荐阅读内容,为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这样,课外阅读不再是毫无目的、难以具体指导的活动了。教师可利用教科书中的相应内容,从阅读方法上、写作上都给予学生一定的引导,从而确保课外阅读落到实处,使学生真正从课外阅读中获益。当然,搞好课外阅读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探讨,而且仅靠教科书也是远远不够的。不过,通过在教科书中设置推荐阅读板块这样的方式,毕竟在鼓励和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1}钱理群、顾之川等《阅读教育引导学生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中学语文教学》2004.5
  {2}孙 戈《乱花渐欲迷人眼》,《中学语文教与学》2003.10
  {3}宋德超《中学生语文阅读现状分析及对策》,《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