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2期

学生“自主”之后

作者:刘德水 吴欣歆 辛加伟 蒋吉姝

生结合初中学过的杨绛的《老王》来分析。我对其中的一点就把握不准:老王把自己得来的鸡蛋香油送给杨绛,杨绛给了他钱,说“省得以后托别人送了”。很多学生都觉得老王这个人是很典型的北京人,舍己为人,而杨绛给老王钱,是对老王的“侮辱”:别人好心好意给你送东西来,你却要给人家钱!所以,作者在听到老王死了之后感觉到惭愧。作品的主题到底是不是这样呢?
  刘德水:其实,这是对老北京的风情不了解。过去的老北京生活中,穷人家有了好东西,自己舍不得享用,经常拿到富贵人家,名义是“送”,老北京叫“孝敬”,实际上是“卖”,但避讳谈钱,不直说;接受者一般也不直接给钱,而是换一种场合或方式委婉地付费;讲究的,连别人盛东西的家伙儿,当时都不送还。所以,杨绛这里丝毫没有“侮辱”老王的意思。文章的深意,就在于“无辜负疚”:老王不是因我而死,甚至我还对他有所帮助,但是对于他的不幸,作为一名幸运者,仍然感到愧疚。这是多么深刻的人间情怀啊!老舍的《茶馆》,刘麻子淘换到一支怀表,说明花了五两银子,松二爷看上了,又拿不出现钱来,刘麻子就说:“您爱吗?就让给您!”说“让”,不说“卖”,其实也是这个意思。只不过刘麻子这路人,生意味更浓一些。
  就“京味小说”来说,教师自己不妨先阅读一些,像汪曾祺的《云致秋行状》之外,再看看他的《陈小手》《异禀》《大淖记事》《受戒》,读读他的散文《蒲桥集》,甚至《沙家浜》也可以看看。对老北京文化,翻翻金受申的《老北京的生活》,翁偶虹的《北京话旧》,还有齐如山的书等等。老舍的东西你们比较熟知,不多说了。我的意思是,老师必须多读书,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才能胜任语文教学工作。
  辛加伟:我还有一个问题。教师读书,对具体的个别的问题指导起来确实益处多多,但是班级制教学不同于个别指导,它有一个问题:教师必须讲,要讲就一定是共性的、方法的东西。总不能把课堂变成自习室吧。
  刘德水:记得十几年前我曾经跟张中行先生谈到过这个问题。他说,“方法”这个东西,对不读书、不动笔的人来说,是空的,没用。所以,要让学生自己“动”起来,再以老师自己“动”所得到的“方法”来指导,这路子就对了。不让学生动不行——这是语文教学的根本;学生动起来了,老师没有动,没有动的经验,还是不行。现在,教师读书少,仅仅满足于教参,因此,上课时也就不敢放手让学生自己读,自主学习就落空了,课堂上就只剩下老师面面俱到的“讲”。学生上课。自己能读懂的老师在讲,自己不知道的、有问题的老师却很少提到,甚至根本涉及不到,听课怎么不索然寡味?遑论教学效果!
  辛加伟:现在我明白了“‘自主学习’是对我们老师的挑战”这句话的意义了。
  刘德水:确实如此。首先,要建立一种真正的师生平等观,尤其在今天这个信息渠道日益增多的时代,“弟子贤于师”的情况太普遍了,我们根本没有什么高高在上的资格。学生学,我们也要学,这就是课标所说的“师生共同成长”。其次,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尤其是有志于做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更要不断进德修业。我常常把读书、写作看做语文教师的基本功。我们的前辈都是这样做的。钱梦龙先生的旧体诗写的非常好,这是众人皆知的。有一次,我和顾德希老师谈起头天晚上刚看完的麒派名剧《萧何月下追韩信》,先生马上就能背出萧何的唱词来。不久前去北京四中参加李家声老师的教学研讨会,李老师送了一本书《诗经全译全评》,那是他研究《诗经》的专著!语文前辈的修养,真让人感佩不已。这样的老师,在课堂上凡有所讲,必是高屋建瓴,学生怎能不获益多多?
  所以,在学生自主学习真正开展起来之后,我们教师要做的就是两件事:读书,写作。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