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改造拜上帝教的构想和实践



  太平天国运动始终都是在宗教外衣下推展的。拜上帝教是太平天国军民所信奉的宗教神学,由于洪秀全等人的宣传和灌输,使它成为太平天国的集体意识,对太平天国运动产生巨大的精神影响。

  拜上帝教的理论和教义的重要资料来源是西方基督教。基督教原来是"属于人民最下层的受苦受难的人的宗教"。"它是犹太人对于过去和未来历史模型的理论,在任何时候都会强烈投合被压迫者与不幸者心意的。"①后来,基督教在传播和发展过程中逐渐为统治者利用,终于成为麻醉人民精神世界的鸦片,并随着殖民侵略,推向世界,成为西方列强侵略扩张的宗教工具。出乎西方殖民者和宗教士意料之外的是,洪秀全这位未受正规宗教洗礼的贫寒儒生,利用了基督教的若干教义,在中国土地上独立地创制了拜上帝教,而且以此武装了千千万万的贫苦农民,掀起了一场旨在推翻清朝的革命运动。而这正是列强打开中国门户,企图向中国扩大侵略的严重时刻。列强虽然向清廷取得了传教权,但基督教遭到中国官绅土农的一致抵制和排拒,很难迅速打开宗教渗透和侵略的局面。在困扰和失望之中,出现了拜上帝教引导下的太平天国运动,使西方传教士大受鼓舞。罗孝全在1853 年12 月就宣称:"中国将革命化,基督教化,一大群人将得到拯救。"预言这场运动,"会有一个光辉的未来"。他认为,洪秀全将充分学习耶稣的真理,而且在向人民宣传基督教的工作中,"和外国传教士进行合作"①。可见,他们把太平天国运动看作是使中国"基督教化"的大好机会,外国传教士可以乘此取得洪秀全的"合作",在中国展开大规模的传教活动,以策应西方列强扩大殖民侵略的行动。

  但是,外国传教士高兴得太早了。拜上帝教并非基督教的翻版,洪秀全也绝非外国传教士的代理人。相反,这两个宗教存在明显的区别。

  就政治功利而言,长期以来,基督教是统治者麻痹人民斗争精神和革命意识的鸦片,在当时则是外国列强在中国推行殖民侵略和奴役的精神工具。传教士企图透过传教,诱使中国人民认同基督教及其文化,把外国侵略视为传播福音,从而丧失自我的民族性格,麻痹反侵略的斗争精神,消极地接受外国侵略和奴役。拜上帝教则是洪秀全用来反抗清朝暴政的精神武器。他批判基督教"过于忍让和谦卑,殊不适用于今时"②。因此,揭举斩邪留正的大旗,向黑暗邪恶的现实社会宣战,用暴力批判现实世界,建设一个独立自主、平均平等的太平世界,这与外国传教士的政治期许大相径庭。

  -----------------------------------------------------------

  ① 恩格斯《论早期基督教的历史》,《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卷22,页541。

  ① 转引自茅家琦《太平天国对关系史》,页19。

  ② 《太平天国起义记》,《太平天国》(六),页864。

  -----------------------------------------------------------

  在目标设计上,基督教主张人们忍受现实生活的苦难,对剥削与奴役逆来顺受,摈弃对压迫者的反抗和斗争,要贫苦人民安于命运,期待身后灵魂升入天堂,获得心灵上的解脱。拜上帝教则强调人们起来扫除妖魔,诛灭阎罗妖,"扶主打江山",改变现实社会,创建平均温饱的"小天堂",争取自身的解放和幸福。至于身后的天堂则称为"大天堂"。这样,广大教徒的奋斗目标定位在对现实社会的改造和建设,从而投身太平天国运动,形成反清斗争的强大物质力量。

  在教义上,基督教与拜上帝教也大有差异。

  拜上帝教虽与基督教有直接渊源,但却渗透着中国传统文化成份,即使是上帝耶和华,洪秀全也考证出不是西方所独有的。"自盘古以下至三代,君民一体敬皇天"。皇天就是上帝耶和华。中国和外国原来都信奉同一上帝,所不同的是,番国一直坚持下来,而"中国行这条大路,到秦汉以下则差入鬼路,致被阎罗妖所捉。"①上帝是"天下凡间大共之父"②。而且被描绘为一个中国式的神,所穿服饰也中国化了:"身穿黑龙袍,头戴高边帽,满口金须拖在腹上",③一副中国老者仪表风度。

  -----------------------------------------------------------

  ① 《天条书》,《太平天国印书》(上),页27。

  ② 《原道醒世训》,《太平天国印书》(上),页15。

  ③ 《太平天日》。

  -----------------------------------------------------------

  洪秀全出于自己的政治功利,不仅将上帝中国化,而且将基督教世俗化和人格化。他声称上帝是其父亲,耶稣基督是其长兄,他本人则是天父的次子。兄弟俩一个被上帝(父亲)派到西方,一个被派到东方,来拯救世上受苦受难的群众。在那凡人不可至的天国,有天母、天嫂,俨然是人间的帝王之家。洪秀全的血管中流淌着上帝的高贵的血液,而基督教中的上帝却是无形的抽象存在,根本没有具体形象,遑论上帝的家庭。

  在基督教中,圣父、圣子和圣灵"三位一体",圣父即是上帝,圣子就是耶稣,圣灵是耶稣死后上帝派到人间来感化人的神灵。在马礼逊圣经译本中,将圣灵译成"圣神风",洪秀全并不理解,遂牵强附会认为,"圣神风"是"圣神上帝之风,非风是圣神也,风是东王、天上使风者也。"①因此,他又将冯云山说成"云师",萧朝贵是"雨师",韦昌辉是"雷师",石达开是"电师"。将风、云、雨、雷、电与太平天国首义诸王联系起来。"三位一体"的本义在拜上帝教里消失了,变成了三神分立,而且还加上诸王的神灵,和中国民间传说中的迷信沟通,也合乎儒学的天人感应。

  -----------------------------------------------------------

  ① 《钦定旧前遗诏圣书批解》。

  -----------------------------------------------------------

  拜上帝教的宗教伦理观也迥异于基督教。基督教从个人本位观出发,偏重于个人的价值实现。基督是最完美的道德样板,他追求精神的幸福和超脱,忍耐人世间的一切痛苦和灾难,为拯救世人献出生命,却实现了至尊至贵的个人价值。拜上帝教则以儒学的三纲五常为伦理道德的核心,以社会为本位,直接效忠和献身于天王和太平天国,谋求建立美好的社会,从而实现自身的幸福。但是,人们的个人思想行为又必须适应和服从社会利益,不宜与社会悖离和抵触。拜上帝教主张政教合一,而且以严格的组织纪律约束信徒,个人的自由发展受到压抑和束缚,但能够汇聚为强大的群体力量。

  在宗教仪式上,拜上帝教一面沿袭了基督教的洗礼、礼拜、祈祷、唱赞美诗、讲道理等仪式,一面又揉台了中国拜神仪式,烧香、叩头、献茶祭祀等内容,而且经常借此展开政治教化和宣传,对教众进行思想教育和统合工作,"讲道理"就是明显的例证。

  因此,从政治目的、宗教理论、教义和仪式等方面,拜上帝教咸与基督教差异颇大。在政治功利和若干重要理论上二者则正相反对。不少外国传教士对此大失所望,转而攻击和否定拜上帝教,反对太平天国运动。另一些传教士也深感忧虑,但仍然倾向改造和引导政策,试图修正拜上帝教的理论和教义错误。洪仁玕熟悉拜上帝教的历史和教义,流亡香港时,曾向韩山文作了详细陈述。当然,他对拜上帝教也是颇为认同和信崇的。及至香港期间,他接触最多的是西方传教士,全面和系统地学习了基督教理论与教义,接受了洗礼,成为一名基督徒,被外国传教士评价为"香港的一位最真诚、最有成效的布道师"。①洪仁玕遂把圣经作为信仰的指针,赞美它"非人乎所作","心心印,句句真"。西方传教士最初目的是将洪仁玕塑造成一个为他们所用的传教士。未久,因为其天王族弟的特殊身份,洪仁玕被寄于更大的宗教和政治期许。

  洪仁玕决意奔赴天京时,外国传教士大受鼓舞。他的心愿是"辅佐天国",但能否受到重用,并领导和策划军政大事,尚是未定之数。外国传教士对洪仁玕"尝以马丁·路德相期许,盖迩日太平天国宗教极端腐化,冀干王能一乎改正之也"。而洪仁玕本人则退而求其次,暂时不想辅政,只愿从事宗教改革工作,"广传圣经,普化世人,以不负生平之夙愿。"就是说,他"盼望在太平天国的居民中尽力传播真正的基督教,改正现有的错误。"①可见,无论是外国传教士,或洪仁玕本人,都想透过天京之行,对拜上帝教加以修正和改造,以统合到基督教的理论和教义体系上。

  -----------------------------------------------------------

  ① 邓嗣禹:《太平叛乱和西方列强》。

  ① 引自茅家琦《太平国对外关系史》,页28O-281。

  -----------------------------------------------------------

  当洪仁玕身负重任、总理朝政后,传教士们更是兴奋不已。 1860 年8月,他邀请艾约瑟、杨笃信等访问苏州,并给以隆重接待。洪仁玕与他们进行了"推心置腹"的会谈,具体讨论了基督教在太平天国的传播和宗教改革的问题。洪仁玕认为,洪秀全尽管有错误,但"他是个虔诚信教的人。他敬拜上帝,经常诵读圣经。""干王想竭力从各方面去帮助他逐渐改正错误"。而且,洪仁玕向上帝祷告,祷词"符合圣经。他祈祷一切偶像将被消灭,寺庙将变为教堂,纯正的基督教将变为中国的宗教。"②因而杨笃信对洪仁玕满怀信心。他向教会报告说:"洪仁玕对基督教、外国人和世界大事之知识,比之其族兄天王较为深刻,较为正确。他之膺封显职,表示天王对他的钦佩和宠爱。他的职位将可以纠正天工之谬误,而且可以向其左右的许多人传播基督教的优良的正统影响。"③这番话反映了一批外国传教士的共同心声。洪仁玕执政时,拜上帝教正面临严重危机。在太平天国的初期,拜上帝教在宣传和动员群众、神化洪秀全以及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等方面的特殊功能,在组织和掀起一场大规模的反清起义中的作用是显然的。但随着太平天国定都南京,领导集团封建化倾向加剧,拜上帝教也成了他们相互争夺权力的工具。杨秀清就以天父传言人的身份上逼天王,下压首义诸王,引发了内讧。这位天父传言人被杀后,韦昌辉也相继伏诛,石达开破逼出走。上帝大家庭里的兄弟相互血腥杀戮,牵连数万名无辜将士,或惨遭屠杀,或追随翼王远征。拜上帝教宣传的天下一家、人与人是兄弟姐妹的平等亲密关系也被血腥的内证所否定。洪秀全、杨秀清等借拜上帝教编织的光环也因此暗淡。人们的宗教虔诚受到亵渎,感受到拜上帝教的虚幻。于是,他们不再象以前那样对拜上帝教崇信不疑,宗教原先产生的凝聚力大大减弱。加之局势恶化,士气下降,人心涣散。洪秀全出于稳固局势,统合人心的目的,仍然坚持用拜上帝教作为思想武器,他排除了天父天兄的传言人,自己直接与上帝、耶稣沟通,并把他们的旨意达给臣民。拜上帝教也因此更加凸显洪秀全个人迷信的倾向。

  -----------------------------------------------------------

  ② 引自茅家琦《太平天国对外关系史》,页280-281。

  ③ 引自茅家琦《太平天国对外关系史》,页277 页。

  -----------------------------------------------------------

  这样,拜上帝的功能和作用也相应发生变化:由前期动员和组织军民、推动反清战争为主要目的指向的正面效应,逐渐转变为以强化洪秀全神权为主要目的指向的负面效应。洪仁玕到天京执政后,正面临这种宗教现实。他看出洪秀全对传播基督教根本不感任何兴趣,而只是竭尽心力恢复和加强拜上帝教的政治教化功能,使它成为收拾人心、重振洪氏江山的精神支柱。这样,洪仁玕原来设想的使拜上帝教基督教化的宗教改革遇到了不可逾越的障碍。他无法说服洪秀全放弃拜上帝教中的非基督教的理论和教义,因而对宗教改革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①不仅如此,他还对洪秀全的努力表示理解和支持,对拜上帝教义在反清斗争中的实际功效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肯定拜上帝教义"言近旨远,由显入深,真足使智者踊跃,愚者省悟。"①因其符合中国人的社会心理,通俗浅显,故比基督教更具直接性的政治功能。同时,他也敏锐地感到拜上帝教正在日渐丧失前期所具有的感召力,指出:"即我天朝初以天父真道,蓄万心如一心,故众弟兄只知有天父兄,不怕有妖魔鬼。此中奥秘无人知觉。今因人心冷淡,故锐气减半耳。"②面对这一现状,洪仁玕调整了宗教改革的构想和思路,由对拜上帝教的彻底改造、使之基督教化的改革方向,转向对拜上帝教自身教义和仪式的建设,使之更加理性化和正规化,并透过新的宗教宣传和教化,企求恢复拜上帝教的思想凝聚力,重新统合涣散的人心,以团结一致共挽危局。由于改革方向发生重要转变,因而内容也凸显中西结合的特色。

  -----------------------------------------------------------

  ① 《太平大国史料译丛》,页140。

  ① 《太平天国印书》(下),页703。

  ② 《太平天国印书》(下),页703。

  -----------------------------------------------------------

  首先,为配合强化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大力论证和宣扬洪秀全人神合一的特殊地位。

  洪仁玕出于神化洪秀全的政治功利,不惜违背基督教的常识,反复强调和渲染拜上帝教的宗教神话。这些宣传文字充斥在他的文告和著述中。

  洪仁玕组织撰写的《钦定英杰归真》,叙述洪秀全1837 年病中升天,"左手执日,右手执月","一接太阳,即复原体畅其光明",把洪秀全本人说成是"照万方而群妖不敢出现、月星不敢争光"的太阳。这是对天王升天受命神话新的加工。在洪秀全、洪仁玕的策划下,一批神化洪秀全的宣传品相继出台,使天王的神权迷信推向新的阶段。

  洪仁玕没有采用基督教理论改造拜上帝教,而是加强其儒学理论色彩,使拜上帝教义更具有中国传统伦理纲常的倾向。他到天京后,曾向洪秀全解释基督教中的"三位一体"的含义,但却没能改变拜上帝教三神分立的理论。虽然洪仁玕肯定,由天父、基督、圣灵所组成的"三位一体"是拯救人心的"上宝",①但他却从未公开否定洪秀全三神分立的严重理论错误。洪仁玕更多地注意把儒学命题纳入拜上帝教的理论体系。他大力鼓吹注重内在修养,以克服私欲的诱惑,坚定对上帝的信仰,就可以"以此克邪,何邪不克?以此歼敌,何敌不歼也"②。试图恢复上帝在天国将士中的万能形象,由此坚定自身的信仰和意志,从而转化为物质力量,推动反清斗争事业。

  -----------------------------------------------------------

  ① 《资政新篇》,《太平天国印书》(下),页680。

  ② 《克敌诱惑论》,《太平天国印书》,(下),页702。

  -----------------------------------------------------------

  在宗教仪式上,洪仁玕注意引进基督教的规范,对宗教典礼、圣餐、洗礼、祈祷等,均有所创新。每个家庭的宗教教育,礼拜日宗教崇拜,以及婚、丧礼仪,也作了新规定。他还制定了知罪、悔罪、改罪、赎罪、无罪、受福等一系列祈祷文,正式颁布,使拜上帝教的仪式更加趋于完善和正规。

  洪仁玕的宗教改革从基督教引进的只是仪式规范,而在内容上则坚持拜上帝教的体质。较之洪秀全一味沉迷于梦境中的神人对话和片面追求洪氏家天下的神学论证,洪仁玕的宗教改革更具理性和积极意义,不失为统合人心的合理选择,既出于政治功利的动机,也体现了务实和弹性的作风。

  在一些西方人士眼里,洪仁牙是"一个严肃而坚定的基督徒"①。"对于真理之诚心笃信,确无可疑"②。因此,他们把彻底改造拜上帝教的期望寄托在洪仁玕身上,一度充满信心,以为会有积极成果。一些传教士先后到天京参观访问。其中,罗孝全、艾约瑟还长住天京,与洪仁玕、洪秀全研讨宗教,交流看法,甚至发生激烈争议。结果,他们几乎普遍感到失望。最先是美国南浸会传教士花兰芷(J·L·Holmes)于1860 年8 月7 日访问天京,他的结论是:"我感到遗憾。我发现根本没有什么基督教的原理在内,只是徒具基督教的虚名,并且加以滥用,把它当作一种令人憎恶的偶像崇拜制度而已。"这位美国传教士还对拜上帝教对三位一体等基督教理论的歪曲进行批判。他说:他们对于上帝的观念是歪曲的,比拜偶像的中国人的神的观念还要恶劣。他们对于救世主的观念也是低级的、感觉性的,并且认为救世主的荣誉是被另一个所分享的。东王是赎病主,又是赎罪主。他们的教义最使我感到震惊的就是:他们竟提到了天父的妻子,并称之为天妈等等。

  -----------------------------------------------------------

  ① 《北华捷报》,第518 号。

  ② 吟唎《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

  -----------------------------------------------------------

  1861 年春,英国伦敦布道会传教士慕维廉(WilliamMuirbead),来到天京,企图"宣讲福音",直接向太平天国军民宣扬基督教。但他遭到抵制。洪仁玕告诉他:"天王关于此点(指传教--引者)不欲依赖外援,他以为中国人可以自己做这件事。"慕维廉对洪仁玕颇为不满,指称:"他极愿与我们有友好关系,但是,在我们中间意见分歧,统一不起来。"因此,他对拜上帝教大加诋毁,声称:"它计划用纯粹中国人的方式使中华帝国基督教化,而在实际上,可能只是一种名义上的福祉而已。我们担心,他们活动的方法将产生巨大的灾难,而只能导致出现一种假的基督教。"之后,洪仁玕的朋友、英国传教士觉士也到天京,竟遭冷遇。洪仁玕告诉他:"传教士不应该来到南京。天王不允许除他自己以外的任何教义。"①艾约瑟、罗孝全也在与洪秀全论战后,因谁也无法改变天王的宗教观点和理论,只得相继失望而去。1862 年2 月8 日,罗孝全还在《北华捷报》上发表文章,抨击洪秀全说:洪秀全在传布基督教方面,完全无用,比无用还要坏。他仅仅是为了传播他自己的政治宗教,把他自己和耶稣放在同等的地位。耶稣、天父、上帝、他自己以及他的儿子构成对一切的统治者。②他们相继与洪仁玕分手,一些人甚至成了鼓吹镇压太平天国的侵略分子。

  洪仁玕的宗教改革和他的政治革新是同步进行的,彼此相互渗透与影响,而且宗教改革从属于政治需要。这样,基督教的运用范围非常狭窄,在基本理论和教义上都无从选择,而是沿袭拜上帝教的体系,增益以儒学观念。从基督教择取的只是礼仪形式。这与政治革新的思路可谓异曲同工,从而体现出洪仁玕思维模式的定格并未超越中体西用的框架。

  -----------------------------------------------------------

  ③ 引自茅家琦《太平天国对外关系史》,页308。

  ① 引自茅家琦《太平天国对外关系史》,页311-315。

  ② 引自茅家琦《太平天国对外关系史》,页296-2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