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私人资本——不包括对土地、房屋和奴隶的占有——直到近代才数量大增。
在大工业时代的早期,资本主要由奴隶构成,或至少由农奴构成。但商人却把资本大量投放于存货中,有时也投放于船只或大群骡子或其他驮兽中。
罗马以武力发了财,但以商业精神繁荣了经济。它成了欧洲大部分地区的大工业中心。当它衰落的时候,君士坦丁堡起而代之。在这整个期间,资本主要是投放于船只和奴隶方面,其次是待售的货物方面:当时生产工具并不昂贵。
后来,人们利用瀑布和风的生产能力建造了一些工厂,其中每一个都吸收了大量资本。但若干世纪以后,用蒸汽作动力的工厂和铁路成了国内资本的主要化身,同时用蒸汽推动的船只对统一资本主义世界的贸易发挥了巨大作用。
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期,富翁或由富翁组成的小集团占据了首要地位。在现代,许铁路公司和其他企业在很大程度上则为许许多多小资本家所拥有。由此而带来的主要结果是一方面加强了中产阶级相对于工人的地位,另一方面加强了中产阶级相对于富人的地位。
据说,“capital(资本)这个词最初是指游牧部落的主要财富牲口的头数,后来是指在耕种土地或“manufacture(制造)方面所使用的奴隶的人数:“manufacture”这个词的原义是直接的手工劳动。在中世纪,封建的土地占有制使“土地占有者”对居住在其土地上的人拥有某些权利,后者必须向前者提供劳役。而土地占有者则从君主(即国家)那里得到土地,间接地“占有”它,但实际上他们是拥有土地,只不过要向君主尽某些义务(一连好几代律师都在解释和限定这种义务),直到国家的土地成了私产,从而被认为是一种特别稳定的资本为止,这种情况才中止。
在这种情况下,地主本应开办一些大银行,来为迅速发展的工商业提供所需的资金。当时推动工商业迅速发展的因素是世界贸易的扩大,以及制造业和海陆运输业设备的成本和效率的不断提高。但实际上,工商业却一直是大量资本的主要来源,这使得人们在当代几乎能够蔑视这样一条严酷的自然规律,即:把更多的人力加在已经耕种得很好的土地上,会使“报酬”不断“递减”。
2.商业信用的早期状态:资本家主要是商人;最大的借款人是君主和共和国政府。
现代信用的作用在两方面不同于早期的信用。以前大都是职业放债者借钱给浪荡子弟,而现在则主要是生活节俭的人借钱给不乱花钱的国家,借钱给私人经营的或合股公司经营的大企业。其次,以前借款人一般要受放债人的催逼,而现在借款者则大都是从事生产、运输或商业的有权有势的企业。
君主常常为了战争而大量借款,但大部分借款都被他们自己和他们的宠臣挥霍掉了,偶尔也为筑路和兴办福利事业而大量借钱。的确,他们有时打着兴办急务的旗号大举借债,而把其中很大一部分用来供自己及其朝臣们挥霍。在这种情况下,往往是由银行家和其他资本家出面借款,因而放债者可向法院控告这些名义上的借款人,而这些名义上的借款人则可以向实际借款的君主施加压力,威胁说以后不再借钱给他,从而迫使君主给他们可靠的物质担保品。
但数额最大的借款毕竟还是那些人们认为是消除国难所必需的借款。这方面的例子有英国政府在拿破仑战争时期的借款、美国内战期间和最近欧洲大战期间的借款。
为此而提供贷款的人一般都,或至少一部分是出于爱国的、无私的动机,他们由此赢得了人们的尊敬,从而彻底消除了那种流行很久的看法,即高尚的人不应作贷款生意。①
①的确,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教会领袖在其著作中坚持认为,借钱给别人(不同于出租房屋、工具或其他有价值的商品),没有提供可以正当要求报酬的劳务。这种看法的理由是,借钱者往往是遭到不幸的人,当时人们还很少借钱来兴办大企业。
需钱用的人常常先以某一价格把自己的东西卖出去,然后过一段时间再以较高的价格把它买回来,这种虚伪的作法减少了全盘否定“高利贷”可能遇到的困难。也许有人认为,贷款和收取利息也是同样的双重交易。凡是当局禁止存在的东西,便谁也不去仔细想一想这东西是否真的一无是处。
关于这个问题的著作很多,而且有时很琐细。值得参阅的是克尼斯的《信用论》和拉斯贝立斯的《荷兰经济学史》。拉斯贝立斯在其著作的第六编谈到了荷兰国内出现的划时代的冲突,一方面存在着反对一切借款利息的旧偏见,另一方面人们则越来越倾向于把支配资本的权力转让给善于利用资本的人。比维斯在《商业法》(1761年)一书有关高利贷的章节中开列了一长串人们直到十八世纪中叶还采用的手法,来逃避那条禁止收取五厘以上利息的法律。
3.在英国,有一时期,商人是主要的信用借贷人,但用于制造业的资本也在迅速而稳定地增加。
在中世纪,商人是主要的信用借贷人,他们信贷的数额大,条件合理,而磨坊主们则放帐多而规模小。小额贷款的对象常是遇到不幸的人,其条件的苛刻在某种程度上使人们对“高利贷”抱有了成见。①
①借款者往往不知道,月息五厘的一镑债务(如果让它滚下去)四年以后就是十镑,十六年以后就是一万镑。但高利贷者对这一点却很清楚。他们知道不可能完全收回这样利滚利的债务,所以便想方设法避免收回全部债务及其利息,劝借款者不要为偿清债务而苦恼。
因此,商人们便可以贷出巨额款项而谋取厚利,其利率在资本充裕的现代也许是不合理的,但在当时的条件下却不算高。现在许多声誉卓著的银行,都可以上溯到这些发放信贷的商人。
大商人很受人们的尊敬;其中许多人继承了好几代以诚实地作大生意而赢得的声誉。但制造业却以几乎令人看不见的步伐,依靠粗野的人们在村舍里的劳动而成长起来;这些粗野的人从商人那里得到羊毛或亚麻,然后把这些原料制成呢料或亚麻布出售给商人,从而得到报酬。商人由此而被锻炼成了银行家。
但银行业与工业的关系在逐渐变化。原始手工业让位给了大工业,在大工业中传统方法已无用武之地。不断变化的环境要求制造业者头脑灵活,不向后看。如果他头脑灵活,总是向前看,他就会获得发展,成为富人。固然他也需要了解过去,但他了解过去主要是为了弄清现在同过去有什么不同,从而更准确地预见到将来同现在有什么不同。
制造业上升为金融界的主要顾客,部分是因为不断发展的制造业需要大量资本。但在很大程度上也由于以前需要具有建设性的想象力的是向手工业者们定货的商人,而现在则要求制造业者和商人都具有建设性的想象力。在许多情况下,建设性的想象力实际上首先是来自制造业者,商人只不过是亦步亦趋而已。这种变化,加上不断发展的制造业所需要的资本的增加,改变了而且正在改变着国内和国际信贷市场的结构。①
①在《工业与贸易》第一编第九章里,我曾谈到现代商业的基础是一般信任和信用,并谈到为什么现在工业界的领袖会享有以前只有大商人才享有的声誉,为什么他们现在负有那么大的责任。还谈到采用现代工业方法,首先是把工业从城市迁到了僻静的地方,因为那里瀑布的力量可以用来推动纺织机器和其他机器。但这种力量很少集中于一处,能为一座大工厂提供所需的全部动力,因此人们常利用河流来连续不断地推动许多小工厂的水轮,有时这些小厂同属于一个主人。
好久以前,我曾见到一个矿井利用约四分之一英里以外的瀑布作动力。水推动一个巨大的轮子,轮子每转一圈便把装在滚筒上的一长串木制滑车拉到坑口:轮子转到半圈时,滑车被拉到坑底,拉力停止时,一个几吨重的平衡力又把滑车拉到坑口。现在花不了多少钱就可以很容易地把机械能变成电能,或把电能变成机械能,因而上述器械已经过时了,但它们仍值得人们尊敬。
当大工业的体系确立起来之后,它便不再依靠商人来供给资本,而向银行家去借,银行家则以从一般公众那里得来的钱来补充自己的财源。特别是他们能发行钞票;而钞票可以在市面上流通,这实际上等于公众暗中向银行发放贷款,贷款最终又转到一般公众的手里。最后的结果是:公众几乎无偿地把发行钞票的权力给予银行,银行则把钞票当作提供贷款的主要工具,在双方商定好贷款利息(或贴现率)后,又向公众中的某些人提供贷款。
4.因为贷款利率通常用货币来表示,所以它实际上(而不是表面上)很容易受货币购买力变动的影响。①
现代商业信用的用途,一般人都了解。本书作者在其以前的一些著作中对这个问题也有许多论述。②
①这一节主要转载本书作者1899年向印度通货委员会(Q.11,765)及1888年向金银委员会(Q.9,981)提供的证词。
②特别请参看《经济学原理》第二篇第六至八章,“资本利息,以及资本与经营能力的利润”,并参看《工业与贸易》第二篇第九章,“商业组织的金融基础”。根据这几章的内容所作的简短摘要见后面的附录D.
“利息”这个词严格地说是指任何人在一定时期内因为提供贷款而得到的报酬;贷款对象或者是私人,或者是政府(例如购买统一公债),或者是企业(例如购买铁路公司的债券)。可以想象有这么一个世界,在那里有利可图的投资机会如此之少,以致人们愿意把他们的资本委托给政府或其他一些可靠的接受者,他们除了要求能随时提取全部本金外,不希望有其他报酬。在这样的世界上,人们不会知道有利息这种东西。即使在我们这个世界上,在一些落后地区,人们也很少借钱来增加个人消费或作生意。因此,在这样的地区,可贷资本的供给,除了得到不丧失资本的保证之外,不可能得到高额利息。
一般说来,利息因借款人想要多借款或贷款人不愿多贷款而上升。第一种现象一般表示信心的增加,经济有可能更加繁荣;后者则表示相反的情况。在价格高的时候,贷款给一个人,会使这个人成为另一些人的好主顾,从而使后者也想借钱,而这又使他们成为另一些人的好主顾,如此一环套一环地发展下去。所以,货币购买力下降,过一段时间往往会提高投资的利率,无论是长期投资还是短期投资,都是如此。大量发放短期贷款,是那些不发行通货的银行的利润之主要来源。银行发放信贷大都采用支付现金换取汇票的形式:汇票承诺于某一日期(常常是三个月以后)支付一定金额,由此所作的扣除叫作“贴现”。①
①因此,如果贴现率为4%,银行就要付给三个月后到期的汇票九十九镑。当然,以4%计算,九十九镑在这个期间的利息少于一镑。
短期贷款在技术上的这种不精确之处是很明显的。但这种不精确对利率的影响,同货币一般购买力的变动对贷款的实际利率产生的影响(尽管以货币计算的利息不变)相比,则是微不足道的。显而易见,如果在借款人偿还借款以前物价普遍上涨的话,则他将获利。因为物价上涨就是通货价值下跌,因此他就能以低于物价不变时的成本得到要偿还的通货。上面第一章第一、三节已经指出:如果一个人在4月里借了一配克绿豌豆,而在6月里归还两配克,那就等于没有付利息,甚至连本金也没有还;如果一个人借了一百英镑,按合同在年底归还一百零五英镑,而在此期间货币的购买力上升了10%,那么,他如果不比年初多卖出十分之一的商品,就得不到他必须归还的一百零五英镑。另一方面,如果物价的上涨使货币的购买力在这一年中下降了10%,那么,他出售年初值九十英镑的东西就可以偿还那一百英镑。因此,他不但没有付5%的利息,反而得到了5.5%的保管费。
这说明了这样一条原理,即如果人们预期通货的价值与商品价值相比将逐渐下跌,那就将提高一般利率;如预期通货的价值将上升,则即使需求和供给的一般情况没有变化,利率也将下降。物价涨落与利率涨落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
当然,通货的购买力突然下降,也就是说,物价突然上涨,可能是由国内的歉收造成的,这显然是一件坏事;也可能是由别国的歉收造成的,例如1891年印度物价的上涨主要是俄国的饥荒造成的,这对印度来说是一件好事。但物价突然上涨,特别是在西方,一般都是通货膨胀或信贷增加造成的。如果高信用是工业体系通过前一时期的低信用清除了不健康因素后的复兴,则高信用可以说是恢复健康的好迹象。但高信用伴随以更加谨慎地使用信贷,使物价更加趋于稳定,则高信用可能只是暂时有好处,尽管从长期来看可能更加有益。事实上,信用膨胀会使贷款者们轻率大意,所有商人似乎都可能得到厚利,一些投机商可以用借来的钱贱价买进和高价卖出而致富。他们的致富并不能增加公共财富,只不过是成功地抢劫公共财富的结果。他们的致富使商业呈现出虚假的繁荣景象。贴现率取决于不同企业的平均利润,也就是部分地取决于寻找投资机会的资本额与修建新船坞,购买新机器等的机会的比例,而投资机会的多寡,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实际上主要取决于人们预期物价是上涨还是下跌,因为如果他们认为物价将下跌,他们就不愿借钱。一方面是贷款的供给,另一方面是人们借款的愿望,决定了贴现率是八厘、六厘、五厘,还是二厘;在这种情况下,若再注入放贷人手里少许黄金,就会使供给多于需求,使贴现率低于其均衡水平(不管均衡水平有多低),从而刺激投机。
诚然,由于投资场合少,资本供给多而引起的贴现率下降,是不会增加投机的,因为其本身就是因不易找到有利的投机机会而引起的。然而不久之后,尽管有利地使用资本的机会仍然较少,但贴现率却会低到足以吸收资本的程度。于是就在贴现率较低的情况下形成了贷款的需求与其供给之间的新均衡。新的贴现率是由于使资本落在投机者(他们在旧的贴现率之下不接受资本,但在新的贴现率之下却接受资本)手中而使贷款的供给与需求达到均衡的。因此,不管他们的投机采取何种形式,几乎肯定要直接地或间接地抬高物价。这是主要的问题。
但还有一个次要的问题,在某些情况下,它比主要问题还重要。这就是,当有一批黄金要运来的时候,人们事先是会知道的,因而预料物价将会有所上涨。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对是否借钱来投资犹豫不决的人,就有理由相信,物价将会上涨,从而愿意付三厘的利息来借一笔款,而在以前只有当利率不超过二厘五的时候,他才会借钱。所以,黄金流入国内,会使人认为物价将会上涨,从而增加对购买商品的手段即通货的需求,使一些人在物价上涨中获利。因此,黄金流入国内会抬高贴现率。这个问题将在下面第四编第四章里进一步讨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