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页

[俄]赫尔岑《科学中华而不实的作风》

上一页 下一页


论文三 华而不实的人和学者的行会



    有这样的人..welchealleToneeinerMusikmitdurchgehorthaben,anderenSinnaberdasEine,dieHarmoniedieserTonenichtgekommenist..(Gesch.derPhil.)①黑格尔这样说过。

①(德语)..他们听完了乐曲的全部音响,可是并没有获得整体的感觉——即这些音响的和谐..(哲学史)

    在漫长的人类生活的一切时代里,可以看出有两个对立着的运动;一个运动的发展决定着另一个运动的发生,并且同时又造成了一种斗争、以及前者的毁灭。不论我们观察历史生活中哪一个处所,我们都看到了这个过程,同时也看到伴随着它不断出现的轮迴*。由于某一个原因,相互间具有某种共同联系的人们力图走到一旁,站在特殊地位上,攫取垄断权。由于另一种原因,群众方图吞噬把他们隔绝在一边的人们,而把他们的劳动果实据为己有,把它溶解在自身之中,消灭垄断。在每一个国家,在每一个时代,在每一个垄断和群众相抗衡的领域里面,其表现是不同的,可是各种行会,特殊集团不断形成,群众就不断地捣毁它,最奇怪的是,昨天谴责行会的群众自己,今天却自己成了行会,而地位比较一般的群众明天同样又把它加以吞噬和摧毁。这种两极性乃是人类生命发展的现象之一,类似脉搏的现象,只有一点不同,人类随着脉搏的每次跳动而向前迈进一步。抽象的思想存在于行会之中,聚集其周围、信奉它的人群则是它的发展必不可少的机体;不过当它在行会中刚一达到自己的成年,对于它行会就成为是有害的;它需要呼吸,见见阳光,正像胎儿在母体生长九个月以后一样;它所需要的环境是更为广阔的;但是在思想发展初期对于自己的思想颇为有益的这特殊集团中的人们,也会丧失自己的意义,僵化,停滞,不向前进,怀着妒嫉踢开新事物,很怕丢掉自己的破衣裳,想为自己把思想控制在手里。这是不可能的。思想的性质是光辉灿烂的,普照大地的;它渴望普及,它冲入所有的孔隙,从指缝间漏出去。思想的真正实现并不在特殊集团之中,而是在人类之中;它不可能局限在行会的狭隘圈子里;思想并不信守夫妇间的忠实,——它对一切人都拥抱;它只是不跟那些想私人占有它的人同居共处。当群众攫住了思想,并对它表示钟情的时候,行会就衰落了;用不着惋惜,因为它已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分裂的目的一定是统一和彼此交流。人离开故乡为的是衣锦归来;只有那些流浪汉才永远背井离乡。一切特殊集团的道路就是这样的。可以预料到人类的行会pourlabonnebouche①将拥有其他一切行会。这还不是很快的事情。暂时——人准备接受任何称号,不过对于人的称号还不太习惯。

①(法语)最终。

    现代科学已经步入这样一个成熟时期,在这个时期里为一切人所发现,以及献身于一切人已成为一种需要了。在讲堂和会议厅里面,它是颇感苦闷的,颇感狭窄的:它极其向往自由,它很想在一些实际生活的领域里发出实际的呼声。虽然有这种趋向,可是在它还被抓在一些学者集团中的时候,科学就仍旧停留在一个愿望上,并没有能够以活生生的因素汇入应用范围的激流之中;只有生活中的人能把科学用到生活之中。伟大的事业开始了;它的发展是很迟缓的;它在抽象的领域内完成了某些东西,这对于科学来讲,其必要性也正像摆脱开它一样。对于群众来讲,科学涎生下来不应是初生的婴儿,而应是如同雅典守护女神一般全副武装的。在它提供出自己的果实以前,它必须首先在自我之中完成、并意识到自己已完成了自己领域中应该完成的一切;它接近这点了。然而,直到现在人们还以不信任的态度来看待科学,而且这种不信任是很美丽的;确实可靠,然而又模糊不清的感觉使得他们确信,在科学当中一定得解答一些极其伟大的问题,然而他们眼前的科学家却大部分致力于烦琐的小事、无聊的辩论会和没有生命的问题,而不顾全人类的利益。他们预感到科学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但看到它是很难接近的,它使用的是很古怪、很费解的语言。人们不顾科学,正像科学家不顾人们一样。

    当然错处不在科学,也不在人们,而在于两者之间。科学的光芒为了射到普通人那里,必须透过一层浓雾和沼地的水蒸气,这就使得射到那儿的光芒染上了一层颜色,变得不同于原来那样,可是人们却根据这种光芒来判别。科学解放的第一个步骤,就是要意识到障碍物,揭露假心假意的朋友,他们直到今天还认为可以用烦琐哲学的襁褓把科学包扎起来,并且认为活生生的科学要像埃及的木乃伊那样躺着。科学周围的迷雾般的氛围中充塞它的友人,但这些友人正是它的最危险的敌人。他们像雅典女神庙屋檐下的枭鸟一样生活着;他们本是奴婢或流浪汉,但冒充是主人。他们理应承受向科学投来的一切责备和非难。浅陋的华而不实作风和exofficio①科学家的艺匠式的专门化,乃是科学的两个堤岸烂阻这条尼罗河挟带沃土泛滥。关于华而不实作风不久以前我们曾经谈过②,不过这里把它当做与专门主义的完全对立的东西提一提,我们认为并不完全是多余之举。对立有时能比相似更好地说明问题。

①(拉丁语)职业的。

② 《祖国纪事》1843年第一期,《论科学中华而不实的作风》。——赫尔岑原注

    华而不实作风乃是对科学的一种爱,这种爱与对科学完全缺乏了解连结在一起:由于这种爱,它分散在知识的海洋之中,而不能集中;他满足于爱,而一无所得,对什么也不放在心上,就连对相互之间的爱也是一样;这是对科学的柏拉图式的、浪漫主义的激情,这种爱情是不生育的。华而不实的人们兴高采烈地高谈阔论科学的弱点和优点,蔑视其他的语言,让俗人去讲那种话,可是他们怕问题怕的要命,一旦被逻辑所窘,他们就会背信弃义地出卖科学。华而不实的人就是只浏览绪言和卷头页的人们,就是在别人用饭时,自己围绕沙锅走来走去的人们。记得热尔诺维克曾教过英王拉提琴。国王是一个华而不实的人,就是说,爱音乐,可是并不会弹奏。有一次他问热尔诺维克,他把自己列为那一流的提琴家。“列为第二流,”艺术家回答他说。“您还把哪些人列入了这一流?”——“有不少,国王;关于奏提琴,我一般把人分为三流:第一流最多,——这些人并不会拉提琴:第二流也是相当多数——这些人虽然不能说会拉,可是喜欢不断拉提琴,第三流可太可怜了,因为列进去的只有寥寥无几的几个懂得音乐,并有时拉提琴拉的很漂亮的人。当然陛下已经从第一流升入第二流了。”我不知道这篇答话是否使国王满意,不过对于华而不实的作风来讲倒是颇为不坏的评论,热尔诺维克并卓越地注意到正是第二流才不断地位提琴;华而不实的人变成了病态的,由于过度的恋爱的激情而发疯了。华而不实这种作风并不新鲜。尼禄①就是音乐上华而不实的人,亨利八世②就是神学上华而不实的人。华而不实的人都具有其时代的外表。在十八世纪他们是很快活的,吵吵嚷嚷的,叫做es—pritfort③;在十九世纪华而不实的人则浸沉在优郁的、猜不透的思想里;他爱好科学,可是认识它的诡谲,他有些像神秘主义者,所以阅读斯威顿波尔格的著作④,不过也有些像怀疑主义者,因此不时翻阅拜伦的作品;而且他常常像哈姆莱特那样说:“不,荷拉修,有好多事情科学家还没有弄清楚⑤,”而他自以为是知道了世界上的一切。总之,华而不实的人乃是最无害亦最无益的人;他平凡地在同各个时代的哲人谈话中度过了自己的一生,蔑视物质性的事情;他们谈了些什么,那谁又知道呢!这一点就连华而不实的人本身也并不清楚,可是在自己的暖昧态度觉得很舒服。

①Nero(37—68),罗马皇帝。——译者注

②HenryVIII(1491—1547),英王,因撰崇教论文由教皇赠以宗教保护者的称号。——译者注

③(法语)自由思想家。

④ Swedenborg(1688—1772),瑞典神秘主义者。——译者注

⑤莎士比亚《哈姆莱特》第一幕第五场。——译者注

    学者(dieFachgelehrten⑥)的、有学位、有文凭、有自尊心的学者的特殊集团,是华而不实的人的完全对立物。这个集团的最主要的缺点就在于它是个小集团;其次一个缺点则是学者们通常迷失于其中的它的专门主义,为了说明一下学者特殊集团对科学的态度,我们可以提一提,它在中国比在任何地方都更为发达。中国被许多人认为是很隆盛的宗法制国家:也许如此,那儿的学者是无数的;自古以来学者有做官的特权——不过科学却连影子也没有..“他们有自己的科学呀!”对于这点我们并不打算争论:不过我们所谈的科学乃是属于人类的,并非属于中国的,并非属于日本及其他有科学的国家的科学。我们俄国也有人让孩子去学铁匠和木匠,说是去求学问的,那一定得认为他们也有自己的学问了。然而,对于真正的科学来讲,已经过了作为是特殊集团的学者集团为必要的年龄——在那个未成熟期科学曾经遭到否认,它的权利不被承认,它本身屈服于权威。然而那已成为过去了。譬如在中世纪,甚至一直到十七世纪,学者集团,有知识的人还受到粗暴野蛮的观念的包围,他们保管着古代神圣的遗产,对过去的回忆,以及时代的思想;他们在压制、迫害的威胁之下默默无闻地工作,——尔后,藏诸名山的著作,才可能浴于荣誉的光辉之中。在那时候,学者保存科学像保持机密一样,谈科学的时候得用群众莫解的语言,有意识地隐讳自己的思想,唯恐受到粗暴的误解。在当时依附于科学的祭司*是一种英勇行为,当时学者的头街常常会惹起遭受火刑的杀身之祸,而并不是被选入科学院。可是被真理所鼓舞起来的他们仍然勇在直前。乔尔丹诺·布鲁诺是位学者,伽利略也是位学者。当时作为一个阶层的学者是合乎时代要求的;当时大学讲堂里讨论了该世纪最伟大的问题;他们的研讨范围是广泛的,因而最先被新兴起的理智的光芒照亮的是学者,像高原的橡树,傲岸而坚强。以后,一切都改变了;谁也不再迫害科学了,社会意识已经进步到尊崇科学,进步到思慕它,而且开始公正地抗议学者的垄断了;可是嫉妒心重重的特殊集团很想把世界抓在自己手里,想用烦琐哲学的森林,用粗野不文的术语;用使人感到不快和厌烦的词句,把科学包围起来。像园丁一样把他的带刺的植物栽在苗圃四周,为的是使那些大胆的、想攀越进来的人首先就得有十次刺伤,并撕破衣服和裤子。一切都枉费心机!知识贵族的时代已经过去。不需要其他一切促进原因,印刷术的发明就足以给予掩藏知识的行为以致命的打击,而把知识给予一切爱好者。把科学抑留在行会当中最后还有一个的可能,这个可能是建立在决非圈子以外。的人所可接近的纯理论方面的研讨上的。然而超越了理论抽象的现代科学却有着不同的要求,它仿佛忘记了自己的尊严,很想离开自己的王座,走进生活。学者决阻挡不了它,这点是毫无疑义的。我们这个时代的学者特殊集团是在宗教改革以及世界上更多的改革之后形成的。关于中世纪以及天主教世界的学术团体我们已经谈过了;这些团体是不该跟近几个世纪在日耳曼发展起来的新的学者特殊集团混为一谈的。

⑥(德语)学术专家们。

    的确,昔日的学者特殊集团使得人的才智成了它的权威的辕下驹,可是不该忘记的首先是那个年代的智力的情况,其次他们的颈项也是被沉重地套在上面的轭所擦伤的。在宗教改革所建树的一切之中都有一种未完成的缺陷,缺乏到达最后成果的英雄气魄,缺乏逻辑的英雄气概,往往一开始弄的满城风雨,后来便畏缩不前,放弃了自然的结果;往往捣毁了高楼大厦,而却珍惜着零砖碎瓦:往往既不能像笃信宗教那样尊敬存在的事物,也不敢勇敢地抛弃它。宗教改革的思想有点过早的见诸行动,因此它落伍了,被人超越而过了。在实行了宗教改革的世界中形成起来的学者特殊集团,从来就是既无力组成一个真正与世界隔绝的、坚不可摧的、熟悉本身专业范围的学术团体,也无力到群众中去开花结果。它从来就既无力依附事物的现存秩序,也无力去反对它,因此各方面都向它投以睥睨的眼色,把它看做不相干的东西;因此它本身就躲避活生生的问题,而专心致志于僵死的问题。把这个特殊集团和社会联系起来的纽带当然就变得松弛了,松弛的直接后果乃是相互缺乏理解,相互漠不关心。某诗人的预言曾经指出人文科学一词是优美的,带有预言性的;可是学术界的人文科学却并无任何人情味。这个词曾经被专门地用来指古典语言文学,这好像是一种讽刺,好像他们知道古代世界比他们更富有人情味似的。拘泥迂腐,脱离生活,烦琐的研究,这些无聊把戏的类型则是一种虚幻的劳动,看来很有意思而实质上却是徒劳无益的劳动;其次,人为的结构,无用的理论,对于实践的无知以及骄傲的自负——这些就是行会学术的枯枝败叶之树赖以生长着的几个条件。那是不能忘恩负义地否认的,学者们毕竟给科学带来了益处,但这并非因为他们亟力组成特殊集团,恰恰相反,而是因为一些人的个人劳动是确实有益的。在天主教学术之后,在否定和斗争中产生的新科学要求更确实的、更实际的另一种根据;不过它并没有资料、储备、研究过的事件和观察;事实的数量很不足够。学者们在科学原野一小块土地上进行调查研究,并分散于其中;他们所得到的乃是defricherleterrain①的艰辛遭遇,也正是在这种构成他们最重要的功绩的劳作中,使他们丧失了远大的眼光,成了手艺匠,始终保持着他们是预言者的想法。在他们的汗水之中,在他们几代艰辛的劳动之中,滋生了真正的科学,但那些工作者,那是一贯以来常常如此的,最少享受到自己劳动的成果。罗曼斯气质和日耳曼气质的对立,不能不反映在新形成的学者行会中。

①(法语)开垦处女地。

    法国的学者大都成为观察家和唯物主义者,日耳曼的则大都成为烦琐哲学家和形式主义者:前者大都研究自然科学,应用部门,他们也就成为声誉显赫的数学家;后者则研究语言文学,一切不实用的科学部门,因此他们也就成为精深的神学家。前者认为科学有实际用处,后者则把科学看做是诗一般的无益之事。法兰西人中专门家很多,而特殊集团少;德意志人则恰恰相反。

    德国的学者很像埃及的祭司阶极,因为他们是一些特殊的人物,他们手中掌握着社会教育、社会思想、医疗、学术以及其他事业。善良的德意志人则只是吃吃喝喝,并subir①那些有证书而具有特权的一些人的医疗、教诲和思想。在法兰西则学者并不占据首要的地位,因此就没有像德意志学者所有的那样的影响。在法兰西他们或多或少地都致力于实际的改进,这是一条走进生活的巨大途径。如果可以公正地责怪他们比德意志人更专业化的话,那么恐怕无法责怪他们无用。法兰西正是科学普及的领头人;在一世纪以前它就已经那末巧妙地把自己的观念(不论是什么观念)体现在当代人民的、通俗易懂的、充满生活气息的形式之中了!只处在抽象的范围里面法兰西人不会感到满足:它既需要客厅,也需要广场,既需要贝朗热的歌曲,也需要报章杂志,不必为他担忧,他不会长期处在特殊集团之中。日耳曼行会学者则全不如此。他们主要的、截然不同的特征——就是有一条隔绝生活的壁垒;这是一些具有自己的世界、自己的兴趣、自己的习惯的中世纪的苦行僧。神学、古代作家、希伯莱语、某些手抄本的隐晦词句的解释、一些互无连系的实验、缺乏一般目的的观察——这就是他们的对象:当他们有时偶然与现实发生了关系,他们就要它服从自己的范畴,因此就引起一些可笑的畸形物。德意志的学术科学世界,乃是一个与德意志毫无瓜葛的独立王国。实际上三十年战争之后学院能够从生活中吸收的东西是很少的。这应归咎于双方面。蹉跎于对烦琐哲学的题目做长期的研究的学者们,构造使他们严重脱离其他群众的阶层。学院墙外缓慢地、寂寞地繁荣起来了的生活,无法引诱他们;世俗生活像学者生活一样地不可忍受地枯燥乏味。虽然脱离生活,学者们缅怀中世纪大学和博士在碰到最重要的问题时具有多么强烈的声音,他们就想在武断的法庭上解决一切Scientifique①和艺术的争论;以普遍的研究权利为名而颠复天主教神父特殊集团的这些人,表露出他们想组成自己世俗神父集团的意图。既缺乏天主教教士的精力,又不像群众那样愚昧无知的他们,并未能如愿以偿。牧养群众的新的特殊集团并没有能成立;牧养群众变得更困难了;人们把学术大师们看作是跟他们平等的人,看作是一般人,甚至看作是并不了解丰富多采的全部生活而只是在三百六十行中一个行业中糊口的一般人。

①(法语)忍受着。

①(法语)科学的。

    科学里一张为每一个人预备着的食桌,只要人肚子饿,只要人对于天上的粮食有足够强烈的要求就行。对真理的向往,对知识的向往并不排斥任何个人的生活活动;他也照样可以成为化学家、医学家、演员和商人。决不能认为只有学者才对真理具有巨大的特权:他对真理只是具有较大的权利而已。对某种专门对象进行一辈子的单调而片面的研究的人,怎么能比受到事件本身所诱惑而千百次同群众发生各种冲突的另一些人更有明确的观点和深刻的思想呢?恰恰相反,行会的学者除了自己的对象外,对什么都是不关心的。他并不需要任何活生生的问题。他很少怀疑科学的伟大的重要性,他并没有从他的特殊对象的背后认识科学,他把他的对象就视之为科学。学者在发展到极端时,在社会上是处于反芻动物的第二胃的地位;永远也得不到新鲜的食品,而是已经阻嚼过的东西,他们再去阻嚼则只是为了爱好咀嚼而已。群众在行动,在流血流汗,而科学家则是事后考究所发生的事件。诗人、艺术家在创作,群众赞赏他们的作品,——科学家们则写出注释、文法的以及各种各样的分析。这一切都有它的用处;可是他们以比我们高出一头的权利认定自己就是雅典女神的祭司、是她的情人,说得更坏一些是她的丈夫,这是不公正的。另一方面,假如我们说科学家不可能知道真理,说他们与真理是毫不相干的,那会更加可怪了。人具有向往真理的精神,无论什么人都毫不例外。并不是所有的学者都是行会的学者;许多克服了宗派性的爱好真理的学者,变成了有教养①的人,摆脱行会走向人类。不可救药的行会学者乃是绝对的无望的专门家和烦琐哲学家——让一保尔曾经讽刺过这些人,他说:“厨师的手艺很快就发展到煎鲇焦的不会煎鲤鱼这种地步。”正是这些鲤鱼厨师和鲇鱼厨师组成了许许多多的学者的特殊集团,在这些集团中创造着各种各样的词典、图表和观测,以及需要长期的耐性和僵死的灵魂才能办到的一切。

①当然,这里用的有教养这个词是它的真实含义,并不是像《钦差大臣》中市长太太所使用的那个意思。——赫尔岑原注

    这些东西在群众当中是很难得到发展的;这些东西乃是学术性的片面方向的极端;他们为了自己的片面性而殉身还不够:他们还要像圆木一样在各种各样的伟大的改良的道路上,——并不是因为他们不想改良科学,而是因为他们只知道遵循他们的仪式和制度的那种改良,或者由他们搞起来的那种改良。他们就只有一个方法——解剖的方法,为了理解有机体,他们必须检验尸体*。杀死了莱布尼兹的学说,使这种学说具有宗派性的死尸相,不是这种解剖学者还有谁呢?是谁竭力用活生生的、包罗万象的黑格尔学说制造烦琐哲学的、无生命的、可怖的骷髅呢?——是柏林的教授们*。

    能使个性臻于某种艺术的完善和高度人性的完善性的希腊,在它的黄金时代很少有我们所理解的那种学者的:希腊的思想家,希腊的历史学家,希腊的诗人,他们首先是个公民,生活中的人,具有社会意志、进行社会活动、住过军营的人:因而其科学、艺术的伟大人物苏格拉底、柏拉图、艾斯希洛斯、色诺芬及其他一些人有协调匀称、和谐优美、多方面发展。可是我们的学者呢?在德国有多少教授在拿破仑悲剧时代还宁静他讲授他的烦琐哲学的谵语,宁静地用读荷马作品时在另一张地图上寻找奥得赛旅途那种求知的淡泊心情,到地图上查对一下奥埃尔镇*和瓦格拉姆的位置啊!只有一个费希特,一个热情充沛、思情深刻的人,他高呼祖国在危难中,暂时丢开了书卷*。

    而歌德呢..请你们读一下他当时所写的信札吧!当然,歌德不可计量地高出于流派的片面性之上!到今天我们站在他那令人敬畏的宏大的影子面前,还带着深深的惊异,像佇立在卢克索尔方尖碑*面前那种惊异——那是另一个时代的伟大的纪念碑,不过这是过去的而不是我们的时代的伟大的纪念碑了①!学者②与现时代竟脱离到如此地步,竟衰萎、消替到如此地步,以致必须用几乎非人的努力,才能把它作为生命的环节接进生命的链条中去。有教养的人认为人间的一切事物没有跟自己毫不相干的,他跟周围的一切事物共同呼吸:对于学者来讲则与此相反,除掉他挑选出来的对象以外,人间的一切都跟他毫不相干。他所挑选的对象就其本身来讲无论如何也是有限度的。有教养的人是按照自由的动机、按照高尚的人性去思索,因而他的想法是豁朗的、自由的,学者是按照职责、按照自己的誓言去思索,因而他的想法中总有点手艺匠的成分,这些想法总要带一点服从于权威的东西。学者在一个部门必须是高明的,——有教养的人则在任何一个部门都没有权利做一个愚人。有教养的人可以通晓也可以不通晓拉丁语,学者则必须通晓..你不要笑这句话:我在这里也看出了特殊集团的顽固守旧的痕迹。有许多具有世界意义的伟大诗篇、伟大创作,世代流传的不朽的歌谣;没有几个有教养的人不知道这些,不阅读这些,不欣赏这些;假如这些作品对于行会学者的对象无关,他们大概并不阅读这些的。《哈姆莱特》对化学家有什么用呢?《唐璜》对物理学家有什么用呢?在德意志学者中间极常见的还有更古怪的现象,他们之中有一些人什么都阅读过,什么都在阅读着,可是他们所理解的却只是按照自己所从事的那个部门来加以理解:至于在一切别的部门中,他们就被庞大的知识内容吓得目瞪口呆,常常幼稚得像个孩子似的,正像题词上所说的那样:“他们听到了全部音响,可就没有听到和谐。”行会学术的水平完全取决于记忆和勤勉,对于一个对象的毫无用处的知识谁记的更多,谁能够无动于衷,不激起要求非书本上的满足,而是更实际的满足,谁能够二十年耐心坚持在关于一个对象的局部问题和偶然问题上,这个人就更有知识。无疑地,被人们领到波切姆金公爵那里去的、能背诵日历的那位先生是位学者——而且是自己发明自己的科学的人。

①不记得在不久以前德国出版的那一本小册子里谈到:“在1832 年,在这值得注意的一年,我们的伟大文学的最后一个末裔去世的这一年。”——一点不错!——赫尔岑原注

②我认为必须再一次申明,这里完全只是指行会学者,这里所说的话,只在反面意义上是正确的;真正的学者一定单纯地只是一个人,人类一定尊敬他崇景他的。——赫尔岑原注。

    学者只是为了学者而劳动、而著述;有教养的人则为社会、为人民大众而著述;引起巨大影响、震动人民大众的大部分作家,如拜伦、瓦尔特·司各脱、伏尔泰、卢梭并不是学者。假如有一个巨人冲出学术界,突入生活,他们就会像对待荡子一样,像对待叛徒一样,宣布与他断绝关系。他们不肯饶恕哥白尼的天才,他们嘲笑哥伦布,他们指责黑格尔不学无术。学者们花费惊人的劳动去著述;只有一种劳动较之更繁重,那就是阅读他们的doctescrits①;其实这种劳动是谁也没有着手的,学术团体、科学机构、图书馆购买他们的对开本的巨著,需用的人们有时来探问它们一下,——然而从来也没有一个人把它们从头到尾读一遍。任何一个科学机构的学者们集会,都宛若我们的号角乐队,每个乐师都终生吹奏同一个乐谱,假如这些科学机构也有乐队指挥和en-semble①的话(而科学也就是乐队)。他们恰如号角乐师,互相间争论不休,每个人都论证自己乐谱的优秀,为了证明这一点,他们用尽两肺的全部力气吹奏。他的脑袋里就不想一想:只有当一切音响被它们的一个统一的和声所吞浪并消失在其中的时候,才能成为音乐。

①(法语)“学术著述”。黑格尔曾在某处说,阅读一本德国学术著作真是巨大的劳动,接着他补充了一句,说写作它也许还比较轻松些。——赫尔岑原注

①(法语)乐队。

    学者和华而不实的人的区别是极其明显的。华而不实的人喜爱科学——然而并不从事科学;这些人消散在笼罩于科学之上的淡蓝色的太空中,它宛若大地氛围的太空一样,空无一物。对于学者来讲,科学乃是一种苦役,他们就是被征召到一块指定的土地上进行这种耕作的,他们从事着杂乱烦琐的苦役,完全无暇看一看整个田野。华而不实的人在观看的时候,则带着望远镜:因而他们所看得见的对象,至少也有月球到地球那么远,——至于地球表面上的和身边的事物,他们是看不见的。学者观察是用显微镜,因而任何大一点的东西就都无法看见;为了使他们看得见,就必须让人的肉眼看不见;对于他们来讲,存在的并不是清彻的溪流——而是充满微小的爬虫的水滴。华而不实的人观赏科学正像我们观赏土星一样,保持着相当一段距离,并且只知道它发光,只知道它上面有一道光环。学者则太逼近科学殿堂,近得看不见殿堂,除了鼻子所碰到的砖以外什么也看不见。华而不实的人乃是科学领域的观光客,并像一切观光客一样,对于他们曾经到过的国家知道一般的评语,以及各种各样的胡言乱语、报纸的诋毁、交际界的谣言、宫廷的秘史。学者则是工厂里的工人,并且像一切工人一样,智力没有获得发展,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成为本行出色的匠人,除了本行以外却毫无用处。每个华而不实的人所研究的乃是一切scibile①东西,而且还有无法知道的东西,郎神秘主义,催眠术、人相学、顺势疗法、水疗法以及其他。相反的,学者则献身于任一种专门科学的一个章节、一个分支,而且除此之外毫无所知,而且也并不想知道。这一美工作有时也有它的用处,给真正的科学提供了事实材料。当然,从华而不实的人那里是谁也得不到什么好处的。很多人认为,学者为了科学的利益埋头于书斋之中,从事单调无聊的工作,这种自我牺牲精神,来自社会方面的伟大的嘉奖是当之无愧的。我觉得对于任何劳动的奖赏都在于劳动本身,在行动之中。然而我不打算在这方面再谈下去了,让我讲一个古老的轶事吧。

①(意大利语)可知道的。

    有一个善良的法兰西人,以惊人的精确性用蜡做成了一个巴黎市街的模型。结束了他长年劳作之后,他就把它奉献给统一而不可分割的共和国的国民议会。大家知道,国民议会有一种严厉而奇异的脾气。起初,它缄默不发表意见,没有蜡制的市区它的事情已够多的了:它要编组军队,赡养饥饿的巴黎人,防御同盟国的侵略..最后,它好容易有时间处理这个模型了,它的决定是:“创作了决不能认为是最后完成的作品的那位市尺,宜拘禁六个月,因为他在祖国危急时做了一件无用的事情。”从某一方面来看,国民议会是对的,不过国民议会的全部不幸即在于:它看一切事物都是单从一个方面,而且不是从最好的一面来看。它没有想到这个能够几年几年地而且这几年中热中于蜡模型的制作的人,是做不了旁的事情的。我觉得类似这样的人,既不应当给予处罚,也不应当给予奖赏。科学界的专家正处于这种状态,既不能责骂他们,也不能夸奖他们,他们的工作无疑地既不比人类一切平凡工作更坏,当然也并不更好一些。最不公平的是认为学者较比普通公民更为高尚,因为他们是科学家就使他们免除任何社会负担,而他们则乐于穿着长袍坐着,把一切操心、劳苦的事都付与别人。因为人对宝石或徽章,对贝壳或希腊文有一种偏爱,因而就使其处于特殊的地位,这是没有足够的理由的。何况被社会娇养惯了的学者已经弄到了穴居野处的野蛮状态。现在每个人都清楚了,没有一件事可以托付给学者:这是人间的永远的未成年者;只有在他的实验室和博物馆之中才是不可笑的。学者甚至连人类有别于动物的第一特征——社会性也丧失净尽,因为他见到群众就忸怩不安,就胆战心,惊,他不再熟悉活生生的语言:他在危险面前发抖:他连衣服都不会穿了:他内心里总有点什么可悲的、野蛮的东西。从另一方面来看学者是果天托特人①,正像赫列斯达柯夫②从另一方面看是位将军一样。涅梅吉答③在那些想超脱人世而又没有这种权利的人们身上所留下的烙印就是这样的。可是他们却要求我们承认他们比我们优越:要求人类对他们表示某种程度的感谢,认为他们是人类的先锋!绝对不能这样!学者乃是掌司观念的官吏,乃是科学的官僚,科学的书吏、课长、收发员。官吏并不是贵族,学者并不能自以为站在首先被初升的观念之光所照耀的,并且首先被暴风雨所袭击的人类先进的行列中。在这个行列中也可能有学者,正如也可以有战士、有演员、也可以有妇女、有商人一样。不过他们之所以被选入并不是因为他们的学位,而是因为在他们头上可以看到圣光的迹象,他们并不属于学者的阶层,而只是属于对人类和现时生活的概念有了生动的理解的有教养的人们。这一种人视国家的文明程度而或多或少,它是充满力量的活跃的阶层,是一朵美丽的花朵,通过不同筋络吸入一切难以制造的液汁,而形成一个美丽的花冠。其中现在的郎将变成未来的,它将开放得然艳芬芳,以供当代人的玩赏:但我们要避免有所误会,——这个贵族界并非封闭的,它像塞贝城①一样,有一百座宽阔的城门,永远开放,永远召唤着人们。

①西南非洲的一个民族。——译者注

②果戈里《巡按》中的人物,一个骗子。——译者注

③希腊神话中的报应女神。——译者注

①古埃及的古都,以规模宏大、城门众多著名。——译者注

    每个人都能走进大门,不过学者比其他任何人都难以通过它。学者的学位文凭妨碍了他,学位文凭是极其妨碍发展的:学位文凭证明事情已经终结,consummatumest②它的持有者已经完成了学业,精通了科学。

②(拉丁语)完结。

    让-保尔在“列万那”中说道:“在小孩说谎的时候,你可以告诉他,这个行为不好,说他在撒谎,可是不要说他是撒谎的人,因为,不然的话,他慢慢地会相信他是一个撒谎的人的。”这段话很可以用在这里,因为在学位文凭于民法上具有特殊意义的时代里,人真的就会认为获得学位文凭的人是精通科学的,它的持有者则自命超凡脱俗,把没有学位文凭的人看作是无知之徒了。学位文凭宛如犹太教的割礼,它把人类分成两部分。获得文凭的年轻人,或者把它看作为学校毕业证书,证明自己已经是个成年人,——这时候文凭是既无害亦无益的,但也有人就此怀着高傲的心情认为自己与人不同,把文凭看作是litterarum①共和国的国籍证书,而走上它的烦琐哲学的集议场所的。学者的共和国乃是存在过的一切共和国中最坏的共和国,就连博学的弗朗齐亚博士治下的巴拉圭*也不比它更坏。进去的年轻人遇到的是世代相传、食古不化的风俗和习俗:他会被卷进无止无休而又毫无益处时争论中去;可怜的年轻人耗尽自己的精力,被拉进这特殊集团的矫揉造作的生活,慢慢就忘掉了生活的兴趣,跟群众、也跟当代生活隔绝:并开始认为烦琐哲学是人生的绝顶,习惯于用特殊集团的浮夸而艰涩的言词来谈论和写作,认为值得注意的只有发生于八百年以前,在拉丁文中被否认,在希腊文中被承认的事物。不过这还不是全部,这是蜜月而已;不久,片面的排外性(如同精神病患者的idéefixe②)就把他控制住了。他专心于专业,成了一个艺匠;对他来讲,科学已失去了自己的尊严:对于仆人来讲伟人是不存在的,——于是行会学者就形成了!

①(拉丁语)学术。

②(法语)固定观念。

    然而是否有可能存在没有专业的科学呢?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的肤浅不正是华而不实作风的缺陷吗?这当然是不可能的;不过问题就在这里。

    科学乃是真理借以发展的活的粗织。真理的方法只有一个,这就是真理的有机形成过程;形式和体系取决于它的概念的本质,而视其实现的条件和可能性的结合程度而发展。完善的体系是要把科学的灵魂分离和发展到使灵魂变成肉体,使肉体变成灵魂的地步。两者的统一在方法中实现。知识的总和没有在一个活生生的核心周围滋育出活生生的肉体之前,即在还没有把自己了解为肉体以前,不管是什么样的知识总和都构成不了科学。普遍性如果包括在冷冰冰的抽象领域之内而无力从门到类,从一般到个别地具体化并得到展开,假如个体化的必需性、假如向事件和行为世界的过渡并不是出于普遍性所不能克制的内在要求,那么任何出色的普遍性也都不能构成完善的、具有科学形态的知识。一切活的东西只是在作为整体的时候,在内在和外在、一般和个别共存的时候,才是活的和真买的。生命是结合了这两个因素的;生命乃是两者永远互相转化的过程。对科学的片面理解就破坏了这种不可分的关系,亦即扼杀了活的东西。华而不实作风和形式主义是浮在抽象的普遍性之中的;因此它们并不具有真实的知识,所具有的只是影子。由于周围是一片真空,它们很易于消散;它们为了减轻负担很想把生命从活生生的事物中抽出来;负担的确变得轻松了,因为这种抽象的结果是空无一物。而这种空无一物正是各种程度的华而不实的人称心如意的环境:他们在这里发现了一望无际的大洋。因这个可供梦幻和空想的空旷颇感到满足。但是,假如已经看清楚从有生命的组织中抽掉生命这种思想是愚蠢的,同时还维护这种思想,那么当然专门主义的过错并不轻一些。它并不想知道普通的东西,它永远不会提高到这一点,它把琐碎的和特殊的都看做是独特的东西,并维护它们的独特,专门主义可能达到作出目录,列出一切蕴涵*,但永远不能了解它们内在的意义和它们的概念,最后,也就达不到真理,因为在真理之中一定得葬送一切特殊,这个方法颇似按照胶皮套鞋和钮扣来判断人的内在素质一样。专门主义者整个注意都移向特殊,它一步步越来越陷入窘境:特殊变得更琐碎,更细微;划分是没有止境的:偶然性的阴暗的混乱在近旁守伺着它,并把它引进不见阳光的存在的另一极端的泥潭中去,这个泥潭乃是与华而不实作风的苦海相反的专门主义者的无边苦海。普遍、思想、观念乃是一切特殊事物的本源,阿丽阿德娜①的唯一的引线,被专门主义者给失落了,为了细微末节而把它忽略了。他们遇到了一个可怕的危机;事实、现象、变种、偶然事件从四面八方压来;他们感觉到了怕迷失于形形色色的无法缀连的纷然杂陈的事物中的人类天生的恐惧:因为他们的态度是这样固执,所以无法像华而不实的人那样满足于任何一般的地位,而在丧失唯一的伟大的科学目标时还要拼命地渴求Orientierung②,只要能站稳就行,只要能头脑不被从四面八方撒过来的沙粒堵塞住就行。立即能站稳的愿望导致出人为的体系和理论,导致出人为的分类和各种各样的结构;关于这些体系和理论,他们事先就知道并不是真理。学习这些理论是困难的,因为这些理论是违反自然的,也正是这些形成了一座不可逾越的堡垒,狡猾的学者则坐在堡垒的后面。这些理论乃是科学上的赘瘤,眼翳:必须立即把这些切除,以便打开视野;然而这些东西却成为学者的骄傲和荣誉。

①希腊神话,阿丽阿德娜是克勒特岛上米诺罗王的女儿,爱上传说英雄提秀斯,提秀斯靠她的一根引线,才能从迷宫中走出来。——译者注

②(德语)确定方位。

    最近一个时期没有一个著名的医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如布鲁赛和盖一留塞克,泰纳尔和拉斯拜尔①以及tuttiquanti②不臆造自己的理论的。不过学者愈诚挚,他自己就愈不能够满足于类似的理论;他刚采用某种理论以便把各种事实统括起来,他就会碰到显然无法适用的事实。要使之适应,就得另辟一个部门、另定新的规划、新的假说,然而这个新假说跟旧假说是互相抵触的,——入林愈深,薪材越多,就愈加复杂困难了。学者必须通晓本行的一切学说,同时又不能忘记所有这些学说都是一些无稽之谈(如同法国物理、化学一切教科书中所详述的东西那样)。由于要花时间对已往的错误做有益的研讨,他就无法腾出一点时间研究一些与本行无关的东西,也就更没有时间进入到包容作为是自己的分支的一切个别对象的真正科学的领域中去了。可是,学者并不相信科学:他们像拿破仑看待观念学家那样*带着讽刺的微笑瞧着思想家。他们是进行实际验,实地观察的人。但其实,无论是实际实验、无论是唯物主义都不妨碍他们大都是唯心主义者。难道人为的方法、体系、主观的学说不是唯心主义的登峰造极吗?无论人怎样认为自己只是一个事实的研究者,智力的内在的必然性总要把他引诱到思想领域,引向观念,引向一般的:专门主义者博得顽固守旧的称号,就因为他们不是走正确的上升的道路,而是徘徊于古怪的环境当中,底下是互无联系的事实,上面是互无联系的理论的幻想。他们照自己的办法向普遍上升时,却连一个特殊的东西都不肯放过,然而这个领域是不接纳任何可被蠹虫蠹蚀的东西的,因为只有世代相传永远心需的东西才被召进科学中来,并为科学所阐明。真实的世界无疑是科学的基础,不依据自然,不依据事实的科学,正是华而不实的人的虚无飘渺的科学。不过从另一方面来看,在生活中全部偶然性中采取来的incrudo①事实是无力反对在科学中闪烁着光芒的理性的。在生活中受到偶然性等等所侵害的自然,在科学中从偶然性和外界影响支配下解放出来,恢复了它的本来面目;在科学中,自然的逻辑必然性清楚地显现出来了,科学制服了偶然性,使生活和理想协稠起来,使自然的事物重又完全清楚明白,理解了存在(dasDasein)的缺陷,并像掌权的人那样把它加以纠正,可以说,自然渴望自己从偶然的存在中解放出来,在科学中理性完成了这一点。远离事实的形而上学的学者们,必须从其天空上降落到物理学(指这个词的广义)中,也要把钻在地下的专门主义者拉出来,让他们也上升到物理学上去。在这样看待的科学之中,既没有理论上的幻想,也没有事实的偶然性,在其中,只有直观自己和自然的理性了。

①Broussais(1772—1838),法国医学家。Gay-Lussac(1778-1850),法国化学家。Thenard(1777—1857),法国化学家。Raspail(1794—1878),法国化学家。——译者注

②(意大利语)所有这一类人。

①(拉丁语)作为未加工的。

    把学者的科学弄得艰深费解和一团混乱的,主要是形而上学的囈语,和复杂繁多的专业,研究这些专业得耗费掉整整一生,它们的烦琐哲学的外表把很多人拒之于千里之外。在真正科学中必须立即把这两者消除,剩下的就是理性的,因而也是简单明了的严整的机体了。现在科学在我们面前已经达到对它作真实意义上的理解。如果不然的话,那么我们脑海中也就不会产生这样的想法。科学的个别部门的技术部分,永远会留在专门主义者的手里,那是非常公正的,不过问题并不在这里。科学在它的最高的意义上将成为能为人们了解的东西了,也只有在这时候它才能要求对于生活方面一切事情有发言权。没有一种不可以简单明了地说出来的思想,特别在它的辩证的发展上尤其这样。波伐洛①说的很对:

    Toutcequel’Onconcooitbiens’annonceclairement,Etlesmots,pourledire,arriventaisément②*。

①Boileau(1636—1711),法国诗人,批评家。——译者注。

②(法语)一切经过深思熟虑的东西,表达出来都很明晰透澈,并且不必费力就可以找到表达的语言。

    现在我们可以含笑预料到学者在相当清楚地理解了当代科学时那种可笑的地位,科学的真实结论竟如此简单明了,他们将要被人当作话柄了。“怎么!我们努力搏斗并且痛苦地熬过一生,难道问题竟如此单纯吗?”目前他们多少还尊重科学,是因为必须具备一定的能力才能理解它的单纯,必须具有一些技能,才能发现烦琐哲学语句下面的明了易懂的真理,然而他们连猜也没猜到真理的简单性。可是,如果真正的科学果真如此简单,那么像黑格尔这样一些科学最高代表人物,为什么也用很艰涩的语言来谈论问题呢?尽管黑格尔的天才是非常巨大而有力,可是他毕竟也是一个人;在用迂迴曲折的语言发表意见的时代里,他怕把话简单明了地说出来,因为他不敢前进到自己的原理的最后结果;对于不惜一切地、彻底地接受全部真理,他还缺少英雄的气概。一些极其伟大的人物在从他的原理中显然会得出的结论面前裹足不前;另一些人则惊慌失措地向后倒退,不去寻求明确性,而是把自己弄模糊。黑格尔看出了有许多公认的东西需要予以摒弃:他舍不得打碎,可是另一方面,他也不能不把应该说的话说出来。黑格尔常常把原理探索出来而不敢承认原理的一切结果,他不去寻找简单明了的、自然的、当然可以得出的结论,而还要让它跟现存的事物相安无事:发展被弄得更加复杂,明确性被弄得模糊不清。附带提一句,为了跟德国的学者们谈论一生,他不得不养成用学派的语言谈论的坏习惯。可是,他那杰出的天才就在这里也显示出其全部硕大无朋的宏伟。在混乱的长句子中间会突然出现一个词像闪电一般照亮了四周无边无垠的广袤的空间,这一个词的雷鸣的声音,使得你们的心灵好久还在战抖,对他的言论佩服得五体投地。我们对于这位大思想家是无可贵难的!无论谁也不能超越时代到完全摆脱开它,假如说现在这一代人开始谈的更简单一些,并敢于用他的手去掀开伊西达①最后一层帘幕,那么这正是因为他把黑格尔的观点向前发展了一步,战胜了它。现时的人们是站在山巅上的,一下子就把辽阔的风景饱览无余了,但对于开辟登山之路人,这片景色却是慢慢地逐渐展现的。当黑格尔第一个登临的时候,风景的宽阔使他颇为悸动,他开始寻找自己的那个山头,那个山头在山巅上已望不见了;他大惊失色了,因为那个山头跟他的全部经历,跟全部回忆,跟他经受过的全部遭遇联系得太紧密了:他很想把它保存下来。从天才的思想家的强有力的肩膀上很容易就攀登上去的年青一代,既没有登山的那种热爱,也没有钦敬的心情,对他来讲,山已经是过时的东西了。

①古埃及的丰收女神。——译者注

    当年青一代成年的时候,当他们习惯于在高峰环顾四周,自己感到已在那里安家落户,不再为广袤无边的风景和自己的自由而感到惊诧的时候(一句话,跟高峰的顶巅稔熟了的时候),它的真理,它的科学才会表达得简单明白,才能为任何人所了解。将来一定是这样的!

1842年11月

目录页

CTJ121E书©2005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