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7期

接受中国的崛起(下)

作者:查默斯.约翰逊




  在随后的几周里,中国与阿根廷、委内瑞拉、玻利维亚、智利和古巴签署了重要的投资和贸易协议。二○○四年十二月,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访问了中国,承诺中国可以大规模地利用其石油储备。委内瑞拉是世界第五大石油输出国,以往一直向美国出口约60%的石油。然而,在新的协议下,中国可以直接操作委内瑞拉东部的十五个成熟油田。中国将对抽提石油投资约三点五亿美元,另有六千万美元投资于天然气井。
  中国同时致力于整合东亚一些较小的国家,以组成新的经济政治社群。这样的结盟一旦形成,将无疑逐渐抵消美国与日本在这一地区的影响。二○○四年十一月,东盟十国(文莱、缅甸、柬埔寨、印尼、老挝、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和越南)在老挝首都万象召集会议,中国、日本和韩国的领导人出席了会议。美国未被邀请,而日本代表在那里感觉不自在。会议的目的是筹划在二○○五年十一月召开一个东亚峰会,从而创立“东亚社群”。二○○四年十二月,东盟与中国商定,二○一○年之前在这些国家之间创立一个自由贸易区。
  据《华盛顿邮报》的库迪说:“自一九九○年以来,中国与东盟十国之间的贸易每年增长约20%,而晚近数年,这一增长率提高得更快。”这一贸易在二○○三年达到七百八十二亿美元,到二○○四年底则达到一千亿美元。日本资深政治评论家船桥洋一发现,“二○○二年,东亚的地区贸易与其全球贸易之比例接近52%。尽管这一数字低于欧盟的62%,却超过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46%。由此,东亚在贸易方面对美国的依赖大大减低”。
  中国是这些成就背后的主要驱动力。据船桥的观察,中国领导层的策略是,利用本国飞跃发展的经济和与本地区贸易伙伴之间的强韧纽带,边缘化美国,孤立日本。他认为,美国低估了这一地区对它的极度不信任,这要感谢美国对一九九七年东亚经济危机的狭隘心态与意识形态化的反应,它们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目前这种状况。二○○四年十一月三十日,美国国务院政策制订主任瑞斯在东京说,“美国作为西太平洋的强权,在东亚也有利益。因此,任何把美国排除在这一地区的对话与合作之外的计划,都会使我们感到不快”。
  日本面临的抉择更为困难。中日之间的敌意在东亚史上已非一日,由此带来的结果也总是灾难性的。“二战”之前,日本最有影响的中国问题作家之一尾崎秀富预言性地警告说,日本不但拒绝接受中国革命,而且向它开战,其结果将使得中国人更加激进,最终将帮助革命获得成功。他以毕生之力研究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革命的成功会成为日本的不利因素?”一九四四年,日本政府以叛徒罪将尾崎处以绞刑。然而,他的问题在今日的重要性仍不亚于在三十年代后期。
  为什么中国作为一个富裕而成功的国家之崛起将成为日本或美国的不利因素?历史告诉我们,对这一发展最不明智的回应是企图用军事力量阻止它。香港有一句俏皮话说,中国只是经历了一两个倒霉的世纪,今天,它回来了!整个世界需要平和地接受中国的正当权利——其中包括任何其他国家须停止使台湾问题军事化。同时,我们亦需要注视中国在这一地区的任何不合理操作。不幸的是,从目前的东亚情势看,我们可能将看到上世纪中日冲突的重演。所不同的只是,这一次美国将未必属于赢的一方。
  (周勤译)
  译者附记:
  查默斯·约翰逊(Chalmers Johnson)教授是美国日本政策研究所所长,东亚问题专家,先后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和圣地亚哥分校任教三十年,曾任这两所大学亚洲政治学领域的讲座教授,在伯克利还任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和政治系主任。其新著《反弹三部曲》之第一部《反弹:美利坚帝国的代价与后果》(Blowback:The Costs and Consequences of American Empire,2000)和第二部《帝国的悲哀:军国主义、机密体制与共和国的终结》(The Sorrows of Empire:Militarism,Secrecy,and the End of the Republic,2004)已由纽约国际都市图书公司(Metropolitan Books)出版;第三部正在撰写之中。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