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10期

流动的空间与全球转型

作者:卡斯特斯等




  高建平:我刚刚去过巴西的首都巴西利亚,这个城市的设计非常完整,整个城市俯瞰像一架飞机,飞机的身体是公共建筑,而两个机翼是居民建筑,因而被称之为一个“现代性的里程碑”。您认为这是一个好的例子,还是一个坏的例子?另外,在您的著作中谈到,“空间”不是“场所”,空间是流动性的,但我认为更重要的是“场所”,众多场所之间的连接构成了空间。您的论述中也涉及到空间和时间,传统的理论一般认为时间更重要,因为时间可以变化,但您似乎认为空间是支配因素。可是,如果涉及到过程的话,时间就是很重要的。
  卡:巴西利亚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显示巴西是如何的想要逃避现实。巴西利亚建设得很好,仿佛乌托邦,但却充满贫穷和矛盾、犯罪。但是,在其都市区,所有这些问题都看不到,仿佛首都与这个国家的其他部分完全脱节了。最初的设计和立意固然精彩,但是预设的居民只有四十万,而现在实际上有居民数百万。设计者没有想到的是,巴西利亚建在雨林当中,需要大量的建设者,于是招来了成千上万的工人,城市建成之后,这些工人当然也留了下来,为此修建了很多的卫星镇、居住点。此外还有后来来到这里的穷人。于是,这座城市就由三种居住区组成,城内全是官僚,环境非常之好;第二种是当初为安置建筑工人而修设的居住区,经过几代之后变得很破败贫穷;第三种则是真正的贫民窟,是过去几十年贫穷不断增长的结果,情况让人绝望,巴西利亚城内的人都不敢到那里去。当地的居民构成比例就成为:四十万人生活在真正的城市中;另外一百万是当初建设城市时制造的穷人;还有一百万则是情况更糟的穷人,是由于贫穷、悲惨的现实以及政府的不作为长期积累而成。
  关于空间与场所之间的关系,这确实在我的理论中是很复杂的部分。任何重大的结构性转型,都牵涉到空间的改变、时间的改变,以及空间与时间关系的改变。就我们的具体情况而言,空间的转变的基础在于,电子信息技术没有取消空间,但改变了空间,其途径是同时地把物理空间分割开来,又使之交互联系。因此,电子信息技术既不是仅仅打散了人们的活动,也不是仅仅把人们的活动凝聚到一起,而是同时具有二者的能力。例如,在经济的运筹管理当中,CBD仍然是高度集中的,但是,CBD所指挥的多种具体活动却可以分散在大都会区域当中,分散在世界的各处。传播技术使得决策的运作集中在CBD,同时还与不同地方的不同场所相连接。我称之为“流动的空间”,这一概念不是指某一个特别的地点,而是指利用电子技术把不同空间组织到一种形式之内的能力,它同时包括“集中化”和“去集中化”的过程。不过,在这一切之上,对人来说,他们的经验,他们相互的交往,仍然是在他们生活的地方、在他们的具体行为中展开,因此,具体的经验仍然与具体的场所相联系。但是,我们社会的逻辑是,那些最主要的功能——经济、媒体传播、政治决策等等——都组织在这一类型的空间中,也就是组织在这一类型的流动性当中,虽然人们仍然在特定的地点、特定的空间中生活、工作、交往。在全球化的过程当中,流动的空间大受青睐,因为重要的活动都在这里开展,CBD、高速公路、机场、电子传播都属于这种空间,于是吸引了所有的投资。当然,人们并不生活在流动的空间当中,他们生活在各自的场所里。空间的力量就建立在流动的空间上,如机场、机场中的贵宾通道、特设的旅馆等等都属于流动空间的组成部分,也在世界各地市政府优先考虑的对象中占主导地位。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