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无锡有太湖。太湖周边的四个城市,没有哪个像无锡这样离太湖这么近,也没有哪个像无锡这样集中了太湖丰富的生态和旅游资源。
太湖,成为无锡和苏州城市博弈的另一个战场。
苏州曾经雄心勃勃地要把太湖变为和苏州园林一样的“私产”。但是,从城市的竞争和资源占有角度来看,无锡的突出表现及成绩,不可不谓城市竞争的一个经典案例。现在来看,业内人士公认的太湖竞争被分解为四个阶段。一是旅游资源竞争,二是知名度竞争,三是城市实力竞争,四是竞争的未来趋势。
首先来看看无锡在这几个阶段有何作为。第一阶段,旅游资源的竞争。在省内,无锡的旅游资源相对匮乏于南京、苏州、扬州、镇江等地,然而每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无锡旅游业的各项指标几乎与苏州不相上下,直追南京。当然,旅游业发达其文章并不全在旅游这一块;但若是单论旅游,无锡至少做了两件事。一是狠抓现有资源,诸如“太湖佳绝处”的诗词、“包孕吴越”的石刻等,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给人的感觉是太湖的精华好像都集中在无锡了,这就是他们包装的成功之处。二是花大力气以小搏大或无中生有地开发建设无锡太湖旅游资源,如当时华东地区首屈一指的太湖乐园、央视影视基地、灵山大佛、阿育王柱、太湖仙岛等。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不断推陈出新、改革创新,每个景点(其实都是景区)都加强了营销,不断推出的新景点带动了全市旅游业的发展。在环太湖诸市中,应该说,无锡的太湖旅游做得最好。
第二阶段,在知名度上的竞争。在当今市场竞争机制的条件下,一个城市的知名度极为重要,这就是所谓的注意力经济。尽管无锡拥有盛极一时的工商业大腕级的荣誉,但其在外名声之于苏州等市,似乎稍逊一筹。不过,无锡的明智之处在于,能够扬长避短,发挥优势,集中宣传太湖,宣传太湖和无锡城市的湖城一体。无锡一度有过一个口号,叫做“打太湖牌,唱山水歌”,新景点的不断推出,加上太湖大道、太湖明珠、太湖新城、太湖博览会、太湖学院等称号,不仅推销了无锡太湖独特的山水资源,在旅游领域创造了辉煌,而且一举叫响了无锡在国内外的知名度,甚至人们误以为太湖是无锡的内湖。虽然苏州发现了这一结果,在各种场合一遍遍地跟人家解释苏州也拥有太湖,而且太湖面积在三分之二以上,但显然是无锡已著先鞭。
第三阶段,增强城市实力的竞争。当苏州发现太湖的名头被无锡一家独占,如梦初醒之时,无锡已悄悄将虚名之争转入具有实质意义的竞争……滨湖建设新城区。城市之间无论何种竞争,归根结底都是如何增强自身实力的竞争。太湖竞争由虚而实,表现出无锡的雄心壮志,以及引领竞争潮流的气魄。
综观无锡对应前三阶段的作为,无不是有计划、有步骤,层层推进、有序实施,颇有章法。反观苏州,在太湖的保护上,用力甚勤,但在旅游开发上,从各方面讲不如无锡,国家级苏州太湖度假区十年涓涓细流般的开发,以至至今未成大的气候,就是一个明证。现在,苏州的旅游已明显从一个个珍珠般的景点走向面积更大、内容更为丰富的景区,受无锡开发太湖的启发和刺激,太湖的旅游开发建设已提上苏州的议事日程。客观地说,前些年苏州的太湖旅游开发也并不是没有成绩,比如太湖大桥的建成、天下第九洞天林屋古洞的开发、光福和西山梅花林的保护和种植、浦庄未来农林大世界和西山现代农业示范园的建成、江南第一楼东山雕花楼的修复开放、陆巷等古村落的保护、三山岛的开发、光福镇铜观音寺的建成开放和船餐开发成功,还是可圈可点的。但为什么知名度不如无锡?一是这些开发没有形成一种整体战略,各战斗小组各自为战的开发,形不成合力,也没有人来组合成经典的旅游线路;二是没有进行很好的现代营销。这是苏州的失策。
为这个城市赢得了新的卖点和更多的口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