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州盐井




  四川是我国古代井盐生产的主要基地,岷江、沱江流域一带就是盐井分布的密集区。唐代李吉甫的《元和郡县志》卷三十三就记载了蜀地盐井,并详细描绘了盐井的规模:“陵井纵广三十丈,深八十余尺,益都盐井最多,此井最大。”

  本则笔记记述陵州盐井的结构以及修复盐井时为制伏有毒废气而采取的措施。让液体与气体对流,使液体吸附并带走那些有害气体,就是现代化学工业常用的工艺方法。这里所记录的“雨盘”制伏“阴气”一事,是这种工艺方法在历史文献中的较早记载。

  陵州盐井,深五百余尺,皆石也。上下甚宽广,独中间稍狭,谓之“杖鼓【杖鼓】古代的一种敲击乐器。在木头框架上蒙上皮革制成,两端粗,中间细窄,形状与现代朝鲜族乐器长鼓相似。腰”。旧自井底用柏木为干【干】这里指在盐井四壁层层叠架而上,用以加固井壁,防止土石垮落的木框架。,上出井口,自木干垂绠而下,方能至水。井侧设大车绞之。岁久,井干摧败,屡欲新之,而井中阴气【阴气】指盐井中产生的有害气体,如硫化氢(H2S)、二氧化碳(CO2)、甲烷(CH4)等。袭人,入者辄死,无缘措手。惟候有雨入井,则阴气随雨而下,稍可施工,雨晴复止。后有人【有人】《宋史》卷三三三记载,创制雨盘者是当时的陵州推官杨佐。以一木盘,满中贮水,盘底为小窍,酾【酾】滤酒。这里指洒水。酾,音shī。水一如雨点,设于井上。谓之“雨盘”,令水下终日不绝。如此数月,井干为之一新,而陵井之利复旧。

  【译文】

  陵州盐井深五百余尺,井壁全是岩石。井的上部、下部都很宽广,只有中间较为狭窄,叫做“杖鼓腰”。旧时,用柏木作成井干,从井底直达井口,从井口的木干上用大绳吊下去,才能到达水面。井旁安设大绞车绞动绳索。年代久远,井干朽烂,多次想换新的,但是井中阴气袭人,人一下去就死,无法下井施工。只有等到雨天,阴气随雨水下降,才稍微可以下井施工,天一放睛就得停止。后来,有人创制了一个大木盘,盘中盛满水,盘底凿了许多小孔,水像雨点一样从小孔中洒出,安设在井口上,称为“雨盘”,让清水洒下终日不绝。这样连续几个月,井干被全部更新,陵州盐井又恢复了原有的盐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