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代,随着造船业的发展,开始出现了船坞。船坞是一种建在水域岸边供修船和造船用的长方形水工建筑物。它的建造方法是修建一个三面封闭的深水池,另一面与河道相通,装上可以启闭的闸门,并在池底安放一套支撑架。引水灌满深池,把需要修理的船驶进池中正对着支撑架。然后关闭闸门,抽干池里的积水,船便悬空在架上,这样就可以施工修理了。这种船坞是固定式干船坞(相对于浮动式浮船坞而言),现在有的船厂仍然使用这种装置修造船舶。
本则笔记记载北宋中期在汴京修建的一座船坞。这个船坞可以容纳二十多丈的龙船,在当时应当是很大规模的了。
据文献记载,我国第一座船坞是在北宋太宗时(公元976—997年)由一位名叫张平的船官建造的。在西方,直到1495年,英皇亨利七世才在朴茨茅斯修建了欧洲第一个船坞。这比我国已经晚了五百年,较之沈括的记载也晚了四百余年。
国初,两浙献龙船,长二十余丈,上为官室层楼,设御榻以备游幸。岁久腹败,欲修治,而水中不可施工。熙宁中,宦官黄怀信献计,于金明池北凿大澳【澳】河道中可以停船的较宽阔的地方。,可容龙船,其下置柱,以大木梁其上。乃决水入澳,引船当梁上,即车出澳中水,船乃笐【笐】用木头、竹竿搭成的架子,这里指悬空架起。笐,音hāng。于空中。完补讫,复以水浮船,撤去梁柱。以大屋蒙之,遂为藏船之室,永无暴露之患。
【译文】
国朝初年,两浙进献一条龙船,长二十多丈,上面建造了宫室楼阁,并设有龙床,以备皇上出游巡幸。由于年岁久远,船的腹部朽败了,想要修理,但是水中不能施工。熙宁年间,宦官黄怀信提出一条方案,在金明池北挖一个大澳,可以容纳龙船。在澳底安置木柱,用大木架在立柱上当做横梁。于是决金明池水使流入澳中,将龙船牵引到梁的上面,随即车干澳里的水,龙船便架在空中。修补完毕,再引水使船浮起来,撤走梁柱。用大屋覆盖住大澳,它就成为藏船的屋室,从此再也没有暴露在外面的忧虑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