式优劣




  北宋初年,一批作家为了变革当时文坛浮靡华艳的文风,他们大力倡导秦汉以及唐代韩愈、柳宗元的散文,主张用平易通顺的句式来表情达意。

  本则笔记记载当时的两位作家比试句式的事,正反映了当时的文风。因此他们造出的句子显然是作为叙事状物的名句而流传于世的。

  有关这两个句式的优劣问题,后来成了文人学士争论不休的一桩公案,众说纷纭,悬而未决。其中,陈望道先生的评论比较公允。他认为,说话者着眼点不同,选择的表达方式就应有区别。穆修着眼于犬与马,于是使用了两个句子;而张景却着眼于犬,所以选用了一个句子。由此而言,两种句式的差异仅仅是强调的重点不同,并不存在工巧拙劣的区别(见陈望道《修辞学发凡》)。

  往岁士人多尚对偶为文【“往岁士人”句】指宋初的一批作家沿袭晚唐、五代的浮靡文风,在创作上形成的一种讲求句式对仗、辞藻华丽的倾向。,穆修【穆修】字伯长,宋代郓州(今山东郓城)人,是宋初提倡秦汉散文的著名作家。、张景【张景】字晦之,宋代江陵公安(今湖北公安)人,曾拜宋初文学家柳开为师。辈始为平文【平文】一种区别于骈体文的散文,它们的行文以秦汉散文句式为标准。,当时谓之古文。穆、张尝同造朝,待旦于东华门下,方论文次,适见有奔句马践死一犬,二人各记其事,以较工拙。穆修曰:“马逸【逸】狂奔。,有黄犬遇蹄而毙。”张景曰:“有犬死奔马之下。”时文体新变,二人之语皆拙涩,当时已谓之工,传之至今。

  【译文】

  往年士人写文章大多崇尚对偶,穆修、张景等人才开始创作平文,当时称作“古文”。穆修、张景曾经一同上朝,在东华门外等待早朝,正讨论文章的时候,恰巧见到有飞奔的马踏死了一条狗,两人各自记下这件事,来比较句式的工巧和拙劣。穆修说: “马逸,有黄犬遇蹄而毙。”张景道:“有犬死奔马之下。”那时文体刚刚变化,两人的语句都古拙艰涩,当时已称作工巧,一直流传至今。

  ①【披哆】张开。哆,音du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