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6期
生命课
作者:朱小蔓等
同时,我还看到了人类一些永恒的东西,比如情,比如爱。永恒的东西是价值观中最基础的,它是可能超越时空、超越阶级的,是人类共同性的东西;它们最接近生命的本能,也最接近自然。甚至可以说,越是基础的,越是永恒的;越是永恒的,越是自然的。苏霍姆林斯基的女儿卡娅说过,尽管我们的社会在转型之中,尽管我们彻底地否定了原来的社会制度,尽管我们进行了市场改革,但我们不能否认,道德价值的重要性依然还是存在的,依然还有它的地位。比如说,爱母亲、爱孩子,这个是最基本的东西,无论是什么样的改革,这个东西仍然是人最基本的东西。
“当你超越了生命的长度、拓展了心灵的宽度、增加了灵魂的深度后,你会发现,蓓蕾初成、芙蕖临波、秋英染金、梅映雪香,生命在其中,美得像一场花季;红光暖尘、日影横江、风驰萧萧、雨洗新色,生命在其中,美得像一幅图画。”
文采斐然的卫星老师用这段意蕴深厚的文字寄语他的学生,那么,在感动着卫星老师生命教育探索历程以及实践成果的同时,让我们所有的基础教育工作者都来帮助我们的学生超越生命的长度,拓展心灵的宽度,增加灵魂的深度,帮助我们的学生在珍惜生命的基础上发展生命、张扬生命,让我们的学生对生命有一个全新的、完整的、深刻的感知,通过对环境积极的适应,达到人生的完满。
特别的礼物,点亮我心灯
——读《生命课——一个父亲的谆谆教诲》
○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学校七(1)班 袁晓可依
春天是生机盎然的。在这生机盎然的春天里,我得到了一份特别珍贵的礼物,那就是我的爸爸给我写的一本书——《生命课——一个父亲的谆谆教诲》。在这本有着春天田野一般绿色封面的书里,我读到的,是春雨般润物无声的殷殷教诲,是春花般争奇斗艳的动人故事,是春草般坚韧旺盛的生命本真。
在这本书里,爸爸用他多年的人生经历和感受给我写了七封长信。每一封信都有一个好听的名字,每一封信都是一篇美丽的文字,每一封信都交给我一个人生的关键词。
在《一枚碧绿的叶子》中,爸爸交给我“健康”。他让我明白,身体是上帝赐予我们的最神圣的绿色食粮:肉体是灵魂寄居的基点,也是亲人希望和朋友关注的重心;珍爱自己的身体,因为它不是仅仅为我一个人而准备的。
在《金碧辉煌的旅程》中,爸爸交给我“追求”。他让我明白,唤醒内心酣睡的巨人,他比阿拉丁神灯的所有神灵更为有力!积极的心态,明确的目标,正确的思考,勇敢的探索,自我控制,集体心理,信心应用,愉快个性,首创精神,协作精神,注意力,热情,总结经验教训,运用普遍规律……要坚信自己不会平庸。
在《调和那一片蔚蓝》中,爸爸交给我“宁静”。他让我明白,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蔚蓝而宁静的心胸,能赛过大海,也能赛过天空。多为他人着想,就不会为自己的狭隘和自私而感到痛苦。现实社会中许多人的苦恼都是心灵没有一抹蓝色造成的。
在《坚守一生的洁白》中,爸爸交给我“纯洁”。他让我明白,坚守应该坚守的一切,拒绝应该拒绝的所有,让身体和心灵保持永远的单一纯净、不染尘埃。做一天纯美的游鱼,“不因物质而搁浅”,“不被世俗所猎取”。
在《一条红色警戒线》中,爸爸交给我“审慎”。他让我明白,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社会为我们早早画下了一道警戒线,它集聚了人类进化几十万年才得到的有限而又无尽的智慧。在未来广阔的生命空间里,会逐渐出现越来越多的各种诱惑,要“冷眼”看,热心做,既不为浮华蒙尘,也别因害怕世俗而冷漠。
在《穿着黑袍的死神》中,爸爸交给我“坦然”。他让我明白,人生的惊奇实在太多了!哈雷彗星第一次划过天空时,人们以为世界末日来临,纷纷穷奢极欲,做尽过去不敢做的坏事,表现出劣根性的丑态,最终却什么也没发生。泰坦尼克号快要沉没的时候,船上的乘客有秩序地把救生艇让给了妇孺,让死亡走向自己,甚至还奏起了优雅的音乐,嘲笑死神的肤浅。人终有一死,但有的人重于泰山,有的人轻于鸿毛。
在《接近无限的透明》中,爸爸交给我“本真”。他让我明白,“慢慢走,欣赏啊!”,这话虽然直白、朴素,意义却相当深刻。有些美丽的景色,不光要用眼睛来看,更需要用身心去慢慢地阅读,慢慢地感受,沉浸其中,去真正体味“风景这边独好”的美妙。
我是平安夜出生的孩子,在12年前的那个平安夜,我用一声啼哭向世界宣告了自己的到来。爸爸妈妈虽然没有像印第安人那样举行仪式,在我的眼睛以下嘴唇以上的脸部涂抹上部落的色彩,然后将我高举过顶迎向湛蓝的天空,让太阳的光辉灿烂地照耀在我的身上,但有了这本书的陪伴,有了爸爸这七封长信的“馈赠”,我相信,我的一辈子都会沐浴阳光的温暖与光明!因为,我的心灯已被点亮……
(指导老师:殷燕)
生命课,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
○新浪网教育新闻
《常州晚报》 记者 孟亦萍 宋瑞 陈征文
2月11日,湖塘校中心小学学生开学前老师们“教师论坛”期间,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语文教研员袁卫星应邀到校作了一场关于生命教育的学术报告。新学期,江苏省部分参与新教育实验的中小学将把生命教育正式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来开设,湖塘桥中心小学也是其中的一所。袁卫星,就是这些学校使用的教材《生命课——一个学生的必修课程》的编写者。这本教材也是全国首本生命教育读本。
袁卫星的报告将近3个小时。他的报告中,讲故事(这些故事大多是袁本人的亲身经历)的时间明显多过对理论的阐述,但却把为什么要开设生命教育,什么是生命教育,生命教育怎么开展等问题讲解得清晰明了,而深入浅出的报告不但让听讲者笑声不断,也让即将成为生命教育实践者的数百名湖小老师由衷认同了生命课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的理念。
一堂课救了一条命
[故事]袁卫星是2003年暑假的时候调到教育科学院工作的,在此之前他13年时间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就在他离开的那一年,2003年的上半年,他班上一个语文学习非常优秀的学生,有天突然写了一首遗诗,称准备在7天之后“上路”,被语文课代表无意中发现。
袁卫星没有去找这位同学谈心,而是临时上了一堂《善待生命》的课。袁卫星找了一首小诗叫做“我还有一只脚”,这是台湾一个9岁时得了癌症,瘫痪截肢的小女孩周大观,在和病魔抗争的时候写的一首诗。“贝多芬双耳失聪,郑龙水双眼失明,我还有一只脚,我要站在地球上……”一上课,袁卫星就把这首诗念给同学们听,并问同学们喜欢哪一句。那位想自杀的同学的回答是:“非常佩服她。换了我早就自杀了。”
课在不动声色中继续,问题一个接着一个。这些问题的答案写在每个同学手中被发到的白纸上。这时,袁卫星说,现在你们手上的白纸已经写满,你们人生的白纸才刚刚开始,现在你们可以在这张白纸上写上你的名字,而且可以在你们的名字上面加上修饰词、定语,比如未来二十一世纪最杰出的诗人某某,他点了那位想自杀同学的名字。
课后,袁卫星决定给这位同学写7封信,每天1封。结果信写到第5天的时候,这个学生来找袁卫星了。再后来,这位同学考上了师范,即将成为一名教师。
[观点]那位想要轻生的学生和他的那一堂课“逼”出来的生命教育课,成了袁卫星这几年孜孜以求生命教育的开端,也让他成了国内生命教育的先行者之一。报告中,袁卫星几次说了“生命教育已经刻不容缓”这样的话,因为,像他那位“诗人”学生那样动辄想轻生的孩子并非少数,挨老师批评,受父母责骂,一次考试不理想,在成人看来微不足道的一件小事却导致学生自杀事件屡见报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