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10期
“辱师事件”大家谈
作者:本刊编辑部
一切都再明显不过,以物质为基础的“尊师”能唤起学生的多少钦佩和敬仰?“不尊师”之“恶行”难道还会是“偶发”么?难道我们不该三思吗?
当代学生人文素养
缺失的成因
朱晖(浙江省湖州市十一中)
“海艺辱师事件”发生了!我不意外,这样的老师,这样的学生!
要指责这几个孩子,还不如反思。是什么原因导致这几个学生丢掉了最起码的尊师礼仪?是什么原因让他们背离了最根本的道德底线——尊重他人的人格?我们的教育应该时时刻刻贯穿“以人为本”的思想,永远不要忘记我们培养的是“人”,而不是“工具”。而从这几个孩子身上,我们很痛心地看到了人文素养的缺失。
辩证地看,我们不能把所有的错都归咎到孩子身上,有他们自身的原因,也有学校、社会等方方面面的原因,不可否认正是这方方面面的不和谐才造成了这起恶性事件。
一方面,独生子女的身份,“4+2+1”的家庭结构形式,使得1个孩子处于6个成年人的关爱中。在家中,他们是被重视被关注的中心,6份关爱为他们尽量阻挡所有的坎坷。在家中,他们可以犯错,可以被轻易原谅,他们可以随意地找到借口,去避免挫折,他们的生活中有泛滥的鼓励和廉价的赞扬。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这样的孩子必然是脆弱的、自我的,当遇到现实生活中真正的困难时,他们或者躲避退让,最终成为忍气吞声者;或者气恼狂妄,用冲动的方法解决问题。更严重的是,在极端宠爱中长大的孩子,往往自觉不自觉就形成了别人必须听命于我的错觉。他们总认为别人会谦让,他们把这种错觉带入了校园,遇到矛盾,永远在找别人的茬,他们希望别人会忍让,但事实并非如此,他们觉得与别人很难沟通,与家里很不一样。他们中的有的人凭着强横成为头领,有的人却因为懦弱胆小,沦为跟随者。缺乏主见和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使有些学生心情郁闷,没有心思学习;同时,因为缺乏意志磨炼,遇到学习上的困难时,只会抱怨逃避,最后沮丧灰心,极度厌学。
另一方面,应试教育导致道德教育的缺失。国家统计局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应试教育严重影响孩子德育素质。有56.9%的成年人认为“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重视智育,轻视德育”是影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提高的主要原因。有近六成的家长和70%的高中生、55%的初中生、38%的小学生认为现在的课业负担较重,仅有8.6%的学生认为比较轻或“很轻”。有80.9%的学生在课余时间和假期主要是“做家庭作业”。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各级中小学校和学生家长只追求升学率,而忽视了道德教育和对孩子良好价值观的塑造。能考高分的孩子就是好孩子,这也导致了德育在许多学校处于不被重视的状态,因为只有中、高考的必考科目才是“正课”。在家中,孩子的学习成绩是重中之重,是家庭“天空”的晴雨表,主宰着家中每个成员的喜怒哀乐。只要不影响学习,孩子的很多行为都可以被纵容;只要为了学习,孩子就要牺牲合理的休闲、正当的爱好甚至必需的休息。在学校,跟中考有关的课是必须要上的,甚至要加班加点,而音乐、美术、体育都变得可有可无,班会时间被挤占,课外活动被侵吞,教师承担着大量教学任务,筋疲力尽,放在思想教育上的时间寥寥无几。虽然我们要求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但现行的教育体系并没有将德育工作放在首位,甚至也没能与智育放在同等的地位,德育处在被漠视或弱化的尴尬局面。
同时,中国的传统伦理道德面临挑战。中国古代称教书者为“师”,并把“师”作为最受人尊敬的职业。《尚书·泰誓》云:“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把“师”的地位与天、地、君、亲并称,并写在同一牌位供众人跪拜,可见“师”的地位之高。
尊师、敬老,是为人最起码的道德。而这群十六七岁的高中学生竟如此放肆地咆哮课堂,侮辱、戏弄古稀教师,这难道不是丧失了最起码的德行吗?再看看现在的校园吧:直呼老师名字甚至不雅的绰号的,有之;见到老师不打招呼,视为陌路的,有之;老师批评指正他的错误,不仅不接受,反而恶语相向的,有之;更有甚者,在受到老师批评之后,觉得丢了面子而对老师大打出手者,也有。这些,难道是祖先们留给我们的优良传统吗?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可尊师重教这一礼仪,如今安在?但能全部怪学生吗?现在部分家长,成长于“文革”时期,深受反文明、反知识思想的熏陶,文化程度低、个人修养差,缺少尊师重教的习惯。老师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单独在校内外见到老师还能打声招呼,但学生要是跟家长在一块,好多家长在明知老师身份的情况下对老师视而不见,孩子也跟着学样。现在多数家长对自家孩子的不尊师言行持默许态度。当哪一天他听到老师报告孩子打架了或是闯了其他祸时,只会将责任往老师身上推,认为学校没有教育好他的孩子,一味埋怨学校及老师。殊不知,父母乃子女第一任老师,身教比言传更有影响力。有些家长财大气粗,对老师横加指责,这时候,我们还能期望他的孩子尊重老师吗?再次,舆论误导人们对一些教育理论歪曲理解。“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的说法,让多少老师蒙冤,多少媒体就是揪着这句话不放而大做文章的。当然,学生自身也有责任,厌学心理导致他们对学校、教师、学习都没有兴趣和好感,尊师重教也就成了只存在于校规校纪中的一句空话,但造成学生厌学的原因仍是多方面的,不能光叫学生买单。
最后,我们不能回避一个问题:教师的自身素质。在视频中,年已花甲的孙老师对整个课堂失去了必要的控制力,也是导致课堂秩序混乱的主要原因。也许,我们去责备一个已承受侮辱的老教师有些残忍,但作为一个教师,他有责任维持课堂纪律,让他的教学充满吸引力。当学生对教师产生敬重、喜爱或欣赏的感情时,我们还需要担心课堂纪律吗?还会发生视频中让人悲哀的一幕吗?视频中的学生是职高生,很多职高生上学的目的是混日子,他们考不上高中,又不能在社会上闲逛,许多人就被父母逼迫着上学,而且,中国教育的确还存在着教育资源分配不公的现象,在重点高中、重点院校读书的学生似乎就注定了有美好的前程,而那些所谓比较差的学校里的学生,交着高昂的学费,面对的却是无望的未来。他们很容易放弃自己,破罐子破摔。面对这样的学生,教师更需要高超的教学技能和强烈的责任心,而一个颤颤巍巍、疾病缠身的老教师,即使心有余也是力不足啊!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北京海淀区某艺术职业学校的领导在管理上存在着敷衍了事、不负责任的错误。既然学校的态度是这样的,那么,学生不认真学习也就不足为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