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3期


印度瑜伽术与道家内丹术比较研究

作者:李 政




  【摘要】印度瑜伽术以“梵我一如”为哲学基础,道家内丹术以“天人合一”为哲学基础,文章则将这两种修持术作一个对比,分别从哲学基础、关于人体构造的理论、具体的修持方法这几方面罗列其异同,分析内丹术与瑜伽术的相似性。
  【关键词】瑜伽术;内丹术;天人合一;梵我一如;气脉理论
  
  在人的一生中,总会有许多的烦恼、忧愁,亦或是悲伤等等。这种种不快的体验,释伽牟尼将其归结为所谓八苦,即“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阴盛聚、求不得”。为了解脱这八苦,佛教有一些特殊的修持方法。而这些修持方法都属于普遍意义上的瑜伽修持术。在印度,瑜伽不仅仅是佛教修持的方法,而且是一种社会普遍重视的宗教修持方法,其中也包括了婆罗门教(即通常所称的印度教)。这些瑜伽修持者认为,通过瑜伽的修持,他们可以超脱尘世的种种苦难,进入与世界的本原——“梵”合而为一的理想精神境界。
  从某种角度来看,释伽牟尼所言的八苦是具有一种普遍性的;这也是佛教得以传播到世界许多其他地区的原因之一。在中国,同样也有一些类似于瑜伽术的修持方法帮助人实现某种超脱。道家内丹术即是其中一种。内丹术的理论基础是道家的学说;内丹术的修持者认为,通过内丹术的修持,可以实现庄子所说的“真人”境界。修道有成的修炼者他们有真知、真才、大谋、大勇,是真强者而能用忍居弱;其为人能怀素抱朴,豁达恬静而逍遥物外,这些人已经体道真,超脱了世俗的苦难,实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
  
  一、瑜伽术与内丹术哲学基础的比较
  
  从对瑜伽术与内丹术的简要介绍中,可以看出瑜伽术与内丹术都追求人与宇宙的自然本性的契合。只是对于这种状态的描述各不相同,瑜伽术称之为“梵我一如”,内丹术称之为“天人合一”。这种“天人合一”与“梵我一如”的观念,不仅仅体现在中国及印度的这两种修持术中,而是在分别在中国文化与印度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是这两种修持术的哲学基础。
  瑜伽术中“梵我一如”的思想,源自于奥义书;并且至今仍在印度哲学中占主导地位。“梵”,原意为“咒力”、“祈祷”,引申为“由祈祷而得到的神秘力量”,进而引申为世界的主宰,哲学的最高本体。奥义书认为梵是世界的本原,由梵产生森罗万象的世界万物。由此,奥义书的哲学家认为梵也就包含了世界万物的一切特性。此外,奥义书的哲学家认为梵创造了整个世界,也创造了人。因此,人自然也包含了梵的特性,人这个小宇宙与梵所创造的大宇宙是相通的,人与梵在本质上是等同的。这种等同的依据,在于人体内蕴藏着与梵完全一致的绝对精神存在——我。在奥义书中,把它既看作是个人的灵魂,又是万物内在的神秘力量,以及宇宙统一的基本原理,认为它既是梵,与梵完全等同。但是,虽然梵与我本来是同一的,但由于种种原因,“我”被禁锢在肉体中,受苦不已。因此,从根本上说,那个大梵才是真正的自我,而这个小我则是人被迷失的自我。因此,他们认为人生的最大追求,就是力图回归真正的自我,亦即达到“梵我一如”的境地。使人这个小宇宙内在的灵魂与大宇宙灵魂达到高度的契合、和谐与统一。而实现这一目的的重要手段就是瑜伽术。
  中国的“天人合一”思想,古来有之。孔子就曾说上古的三皇五帝即是天道的传承者;而到孟子时“天人感应”的观念更是为多种学派所认同。但各个不同的学派对“天人合一”的理解虽大体相似,在具体概念是却有少许不同。因这里所讲的是道家的内丹术,所以重点讨论一下道家的“天人合一”观念。内丹术的“天人合一”观念主要来源于道家的代表理论著作《老子》。在书中,老子提出一个与“天”相等同的哲学范畴——“道”,认为道是世界万物的最高的实体范畴。是万物天地的根源;由道而产生宇宙万物,“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里的“一”指阴阳未分之时,宇宙混沌一体;“二”指宇宙剖分为阴阳;而“三生万物”,即阴阳运动生成新的统一体后化出世界万物。“道”以及由它所派生的阴阳这一对矛盾普遍地存在于万事万物之中,宇宙万物乃以“道”为其最大共性和最初本原的有机统一整体,天地万物乃至人类皆是同源同构的。由于人天在本源上是同一的,天地是一大宇宙,人是一小宇宙,人是宇宙的全息,天地人都有受着“道”这一共同的普遍规律所支配。而人自出生后,识神用事,情、欲伤身而至年老气衰,元气损耗,脱离了最初与道合一的状态。内丹术正是据此而生,其目的即是重新将人体与大自然的内在节律相调谐,通过内丹术的修持使人的身心与混沌的宇宙融汇为一体,返回到先天的天人合一,体道合真的状态。
  内丹术与瑜伽术分别作为其哲学基础的“天人合一”与“梵我一如”的哲学观念虽然是分别独立产生于两种不同的文化体系之中,且对各自理论的描述也各不相同,但其本质上却是相通的:其一,这两种观念均认为有一个宇宙万物最本质的共相的存在,只是在印度被称为“梵”,在中国称之为“天”名称上有差异罢了;并且也都认为这个宇宙的本原即是最高实体亦是宇宙运动的规律,具有双重性质。其二,这两种观念也都认为人与这个宇宙的本原具有某种本质上的同一性,人与这个本原是同构的;如同现代几何学中提出的分形论的基本思想,又如同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全息现象。其三,这两种观念都认为人可以通过某种形式的修炼(如瑜伽术或内丹术,当然也还有其他的方法,譬如孟子所说的“养吾浩然之气”的方法等)从尘世和种种烦恼中解脱出来,进而达到与这一宇宙本原相契合的状态。
  
  二、瑜伽术与内丹术关于人体构造理论的比较
  
  瑜伽术关于人体构造的理论是“气脉理论”。这种理论认为,我们现实的五脏六腑组成的身体只是“粗身”。而这个物质性的粗身之所以有种种生理、心理活动,完全在于还有一个能够支配它的“细身”存在。细身主要由气组成,这种气指的是细身的脉管和脉轮中流动着的生命的能量,这些能量就是气。这些气通过脉管、脉轮运转于全身、作用于全身。细身的大小等同于粗身,虽然我们既看不着、摸不着细身,并且通过人体解剖学的研究也发现不了细身;但是细身真实存在,反映了人体的真正奥秘。古代印度人在实际的瑜伽修持与人体生理机能中论证了细身的存在,并认为细身的中央是气运行的管道——脉管,脉管上有一个能量中心——脉轮。脉管、脉轮以及运行于其中的气,形成了气脉理论人体模型的基本系统。
  内丹术中关于人体构造的理论即是著名的“经络理论”,这种理论同时也是中国传统医学所采用的人体构造理论。经络是经脉与络脉的总称。经,有路径的含义,经脉贯通上下,沟通内外,是络脉系统的主干;络,有网络的含义,络脉是经脉别出的分支,较经脉细小,纵横交错,遍布全身。经脉与络脉交错相连形成人体的经络系统,气血通过经络运行于全身。
  这两种人体构造理论有一个共同之处,即是都没有得到现代人体解剖学的支持,即看不到,也摸不着;但是这两种理论照样发展,并且指导了相应的瑜伽术与内丹术的修持,经络理论还指导了中国传统医学数千年的医学实践。此外,气脉理论中的脉管与经络理论中的经脉同是上下走向,为整个人体系统的主干。在瑜伽术的修持中,有三条重要的脉管,其一是贯穿整个身体,位于身体中央的中脉;其二是位于中脉左面的左脉;其三是位于中脉右面的右脉。在内丹术的修持中,亦有三条重要的经脉,即是属于奇经八脉的任、督、冲三脉;内丹家亦称冲脉为中脉,其中冲脉与气脉理论中的中脉相似,在人体中央正位,不前不后;任脉在前,督脉在后。任、督、冲三脉其两端皆是胞中和会阴,在经络理论中称为“一源三岐”。与之类似,在气脉理论中,左、中、右三脉亦同起于会阴部的海底轮,同出眉间的师命轮。在诃陀瑜伽及密教的瑜伽修持中,其修持过程即是将源于海底轮的气沿中脉引导到上部,乃至一直到头顶,并认为这样就完成了瑜伽修持的一个重要阶段;与之类似在许多派别内丹术中均有“打通任督二脉”的说法,更有修黄道一派,亦称为修中脉,并称中脉能通,脉路上的七孔亦得到净化通畅,这更与瑜伽术中修中脉通七轮的功法暗合。这说明所谓殊途同归,人体的奥秘是统一的。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