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吴宓日记(续编)》中的历史片断

作者:曹立新




  
  吴宓日记中的思想改造
  
  早在1951年4月29日参加一次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的座谈会时,吴宓就在冗长的会议中注意到会上某位领导无意中附带提及的一句话——本校每一教职员均需完成“意识改造,阶级转变”。
  关于思想改造,《续篇》中有一段较长的分析。吴宓认为思想改造中有两类人。第一种是那些好名好利、专图官职的国民党政府人员,本来就没什么信仰和节操,习惯于见风使舵朝秦暮楚,为了自己的利益,自然转向新政权效忠,思想改造极其容易。第二种人则是少数真诚之士,他们出于本性,终生尊崇儒佛,笃行道德,潜心学术文章,重节操,既不沾染旧朝积习,也无所求于新代,不愿意改变思想,甚至宁可殉道而死——当局可以改变这些人的“笔与口”,却很难改变他们的心。吴宓显然属于第二种人,他声称自己无心世事,又表示自己的思想是不能改、也不愿改的;可他也清楚,思想改造是不可避免的。联想到之前的土改、镇反、三反等一系列运动,吴宓推测思想改造无非也是“如耍猴戏,猴但畏场下幕后之鞭笞而已”。
  面对即将来临的“改造”,不工于巧言伪饰的吴宓感到既忧且惧,甚至做好了一死的准备。出乎意料的是,政府向他说明思想改造将采用和风细雨的办法,不实行处罚;只要承认错误检讨思想就行。于是,吴宓放下包袱坦白了自己所犯的两种错误:雇佣观点,清高思想。坦白之后,他觉得通体轻松心情愉快。不久他又进一步觉悟到,思想改造最重要的是向党表示彻底服从,挖掘检讨自己思想的根源。至于学问文章事业,并不重要,私人生活与道德也不计较。就像八股时代赶考求功名的考生,重要的不是真才实学,关键是要揣摩考官的意思,但求中考而已。
  吴宓的自我检讨相当成功,获得了当局的认可。其思想改造之“速而易”,令很多人感到意外。学校广播中称赞吴宓学习进步,说他愿抛弃五十余年的思想感情生活习惯而改造从新。《新华日报》记者来采访并约请他写文章谈感受,但被他拒绝。政府还将他谈思想改造的文章译成英文,对美国广播宣传,以作招降胡适等之用。此事使宓极不快,感觉“愧若人矣”。
  1952年8月,紧张的学习运动终于告一段落。虽然是暂获喘息,吴宓也感到无比快慰。他打了一个比方:“譬如驾车之骡马,自晓至晚,不卸辕鞍。偶值主人访友留坐,空车停门外移时,可略得休憩。至于此外各事,骡马安得有所主张?恭听主人及御者之命令,弗敢违,但祈少受鞭笞,以至于死而已。此正今日吾侪之运命。”
  1951年12月27日,吴宓一气作了五首《感事》诗,总叙进入新时代后国家世道及他个人的心情境遇。其中第五首云:“千秋理想真兼善,一旦成功力胜仁。阶级惊看严报复,性情深惜废彝伦。身多疾病心先馁,境处忧危语禁呻。三见嘉陵春水绿,面颜长做梦中人。”吴宓所宝爱的种种彝伦美德,连同他一生的理想志业,都只能作为“梦中人”了!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