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4年第1期
2003 年诺贝尔文学奖揭晓等
作者:孟 丽等
2003 年诺贝尔文学奖揭晓
2003 年10月2日,瑞典皇家颁奖委员会宣布,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南非作家约翰 · 马克斯韦尔 · 库切(John Maxwell Coetzee,1940— ),奖金约为130万美金。至此,库切成为继纳丁 · 戈迪默(1991年)之后第二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南非作家。近年来蜚声世界文坛的库切一直是诺贝尔文学奖的热门人选,每年该奖预测名单中总少不了他的名字,所以,此次获奖于他而言实属名至实归。
库切1940年2月9日出生在南非开普敦的一个律师家庭,16岁就学于开普敦大学,大学毕业即应聘前往伦敦、剑桥和埃尔德马斯顿等地工作了三年。1965年,库切被聘为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助教和研究员,同时攻读文学,1969年获得得克萨斯大学文学博士学位,1970年在纽约州立大学任讲师一年,1972年因未得到绿卡,被迫回到开普敦大学英语系担任讲师,2002年移居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市,目前他在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思想委员会任客座教授。
库切的文学生涯始于1972年回到南非后不久。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黄昏国度》发表于1974年,随后《在国家的中心地带》、《等待野蛮人》、《迈克尔 · K的生活和时代》、《仇敌》、《铁的时代》、《耻》、《童年:乡村生活场景之一》、《青春:乡村生活场景之二》等一系列作品相继问世。其中《迈克尔 · K的生活和时代》获1983年度布克奖,为他赢得了国际声誉。1999年《耻》再次荣膺年度布克奖,从而使他成为第一位两度问鼎布克奖的作家。他2003年9月出版的最新作《伊丽莎白 · 科斯泰洛》也再次入围年度布克奖提名。 除小说外,他还著有《白色写作》(1988)、《加倍的观点》(1992)、《冒犯:论审查制度》、《陌生海岸》等随笔和论文集。
(孟丽)
瘾君子折桂2003年布克奖
2003 年的布克奖可谓爆出了该奖35年的历史中最大的冷门:一位笔名叫DBC · 皮埃尔(DBC.Pierre)的无名小卒成为赢家,获奖作品竟然是其处女作《弗农 · 古德 · 利特尔》。更让读者和媒体大跌眼镜的是,皮埃尔曾经还是赌场常客和瘾君子。难怪该奖一揭晓媒体就一片哗然。
DBC · 皮埃尔真名叫彼得 · 芬莱(Peter Finlay),1961年出生在澳大利亚,青少年时期在墨西哥度过,现住在爱尔兰。DBC是其笔名,系“肮脏但纯净”(Dirty But Clean)的字头缩写,他有时也自称“肮脏的皮埃尔”(Dirty Pierre)。
《弗农 · 古德 · 利特尔》是基于美国“校园枪击案”的电视报道而创作的,被布克奖评审委员会称为“一部熠熠生辉的黑色喜剧”。15岁的弗农是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名中学生,他的同学兼好友在校园枪杀了16名同学后自杀,当时不在场的弗农是惟一的幸存者,但由于在现场留下很多指纹而成了最大的嫌疑犯。一时间,他在新闻媒体和公众眼中成了一个十足的变态狂,更被怀疑是连环杀人案的真凶。但弗农坚持自己是无辜的,并最终道出了惟一的证据:案发当时他正在数英里之外的一个地方大便,正是这一让人尴尬的证据证明了他的无罪。全书洋溢着典型的黑色幽默,折射出人们对当代美国诸多社会问题的思考。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从去年4月起,曼恩(Man)金融财团成为未来五年的布克奖赞助商。布克奖也因此被更名为曼恩布克奖(Man Booker)。这一消息在西方文学界曾引起很大的反响,很多人认为英国文学“降价了”,将成为“快餐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随着财团的加盟,今后美国作品也将被允许参与角逐。
(孟丽)
斯蒂芬 · 金获美国全国图书奖终身成就奖
美国头号恐怖小说大师斯蒂芬 · 金去年9月出人意料地获得美国全国图书奖终身成就奖,奖金1万美元。创建于1988年的美国全国图书奖终身成就奖旨在奖励那些“毕生为拓宽文学视野而奋斗的美国作家”,以往的获奖者多为纯文学作家,如菲利普 · 罗斯、亚瑟 · 米勒和尤多拉 · 韦尔登等,对于此次作为一名流行小说家荣膺该奖,金本人也感到意外,他在给评委会声明中说:“这大概是我自1973年提笔写作以来最让人激动的事。我会把奖金赠送给全国图书奖基金会,以支持他们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青少年教育和写作研究项目,奖章我会珍藏终身。”而评委会主席内尔·巴德温对此作出的解释是:“公众得改变观念,重新来看待‘文学是什么’这个问题。对此我们应持‘海纳百川、百花齐放’的态度,而不必拘泥于‘合适与否’的标准。”
(孟丽)
斯蒂芬 · 金完成《黑暗塔》系列终结篇
近日,斯蒂芬 · 金在自己的网站上发布消息说: “过去九年来,读者们一刻不停地追问我,‘你打算怎么讲完《黑暗塔》的故事?’大家猜猜看——我已经完成了。所以,帮帮忙,给其他读者递个话去。”
斯蒂芬这番话确实不夸张。在他2000年遭遇一场严重的车祸时,就有无数的读者为他祈祷,希望他能够康复,完成整部《黑暗塔》的创作。《黑暗塔》的第1卷《杀手》早在1982年就已出版,之后斯蒂芬又出版了1987年的第2卷《三选一》,1991年的第3卷《荒原》和1997年的第四卷《术士和玻璃》。第5卷《卡拉之狼》今年11月刚刚出版。剩下的两卷虽已完成,但要到明年才能与读者见面,据悉第6卷《苏珊娜的歌》将于明年夏天问世,之后在11月推出终结篇《黑暗塔》。一部超长卷小说能前后历经23年才出版完毕,这实在有些考验读者的耐心了。据说,第4卷出版后,就已经有很多读者致信斯蒂芬 · 金,求他要么加快进度,要么透露一些余下的内容,甚至有死囚担心自己捱不到终结篇出版那天,请他看在自己来日无多的份上,多少讲讲书的内容,并发毒誓一定把秘密带进棺材,不透露给任何人。恐怕也只有金这样的超级大腕才有如此魅力能让读者为他牵肠挂肚二十余载。
(孟丽)
出版商盯上伍迪 · 艾伦的传记
近年来,名人传记在世界各地的图书市场中一枝独秀,只要名人真有些分量,又愿意在传记中爆些猛料,多半都能实现出版机构和作者的双赢。据悉,美国集大导演、演员和作家于一身的伍迪·艾伦已经成为英美等多国出版商争夺的对象。虽然伍迪 · 艾伦的传记尚未进入写作阶段,但版权收入已近500万美元。除了艾伦从不隐瞒的自己患有神经质的事实外,他在1992年卷入的一起丑闻——他离开陪伴他多年的女友米亚 · 法罗,与她21岁的养女结婚——也将是传记中比较有看点的内容。
(孟丽)
休斯博士头像印上美国邮票
为了纪念美国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儿童文学作家和插图画家休斯博士(1904—1991)诞辰100周年,美国邮务署决定将休斯博士的彩色头像印在面值37美分的邮票上,围绕在头像周围的是他创造的六个最具代表性的角色形象。
2003年10月27日,休斯博士的遗孀在位于斯普林菲尔德的休斯博士国家纪念公园举行了邮票首发典礼。
(孟丽)
托尼 · 莫里森发表新作《爱》之后转向儿童题材
美国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托尼 · 莫里森于去年11月发表新作《爱》之后转入创作一部以儿童为中心的图书。这部名为《图示颂歌》(A pictorial Tribute)的小说围绕布朗教育委员会——美国最高法院反对种族隔离政策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果——展开。
莫里森专门为该书收集了大量珍贵的黑白照片,以激发自己的灵感,真实地再现当年的黑人儿童的情感状态,包括符合时代和阶级特色的人物对话等,以更好地反映与美国最高法院和学校种族隔离政策相关的历史事件。
《图示颂歌》将于今年出版,以纪念美国最高法院一致通过“公立学校实行白人小学生和黑人小学生同校”50周年。
(孟丽)
路易丝 · 格鲁克 · 内姆德荣膺美国“桂冠诗人”称号
诗人路易丝 · 格鲁克 · 内姆德将接过美国桂冠诗人比利 · 柯林斯手中的接力棒,出任下一届为期一年的“桂冠诗人”,并由此获得国会图书馆的一个薪水高达3万5千美金的职位。之前,她还被选为“耶鲁大学系列新诗人”评委。执教麻省威廉姆斯学院的格鲁克已出版了《阿克琉斯的胜利》和《新星传记》等9部诗集,1993年以《狂野的彩虹》赢得普利策诗歌奖,新诗集《十月》将于今年4月份出版。
(孟丽)
美国新泽西州投票表决废除“州桂冠诗人”荣誉称号
美国新泽西州最近通过一项法案,同意州参议院发起的废除“州桂冠诗人”荣誉称号的提议。此举意在对针对现任桂冠诗人阿米里 · 巴拉卡的诗歌《炸飞美国》引发的争论作出反应。《炸飞美国》暗示以色列早在9 · 11事件发生之前就已经得知了确切情报。巴拉卡在2002年的道奇诗歌节上朗诵了该诗。由于每届桂冠诗人上任时均签署有相关合同,州长詹姆斯 · E · 迈克格林威在督促巴拉卡辞职未果后,取消了他的1万美金的“桂冠诗人”津贴。针对此举,巴拉卡表示自己既无道歉之心,也无辞职之意,并将以诽谤罪起诉州长。
(孟丽)
M · G · 瓦沙基再次摘取“吉勒”奖
继1994年首次获得加拿大重要的“吉勒”小说奖后, 十年的磨练让 M · G · 瓦沙基梅开二度,凭《威克拉姆 · 拉尔的中间世界》把2003年度“吉勒”奖及2万5千美元奖金再次纳入囊中。
瓦沙基出生在肯尼亚,成长在坦桑尼亚,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获核物理博士学位,1978年移居加拿大,已经发表的作品包括《黄麻袋》、《没有新土地》、《阿姆里卡》和获得1994年“吉勒”奖的《秘密之书》等。《威克拉姆 · 拉尔的中间世界》以上世纪50年代中期的肯尼亚种族冲突为背景,讲述了8岁的拉尔和妹妹努力在英国和非洲玩伴中间为自己的印度人身份争取一席之地的故事。
(孟丽)
加拿大已故作家卡罗尔 · 希尔兹的短篇小说被拍成电视剧
为纪念2003年7月因乳腺癌逝世的加拿大最负盛名的作家之一卡罗尔 · 希尔兹治,加拿大W网络公司决定将其多部短篇小说改编成电视剧。此前在2003年上半年,该公司已将2000年布克奖得主玛格丽特 · 艾特伍德的短篇小说成功地拍成了电视剧。
卡罗尔 · 希尔兹治1935年6月出生在美国奥克帕克市, 1957年随丈夫移居加拿大。在20余年的创作生涯中,她出版了《偶然事件》、《爱的共和国》、《香橙鱼》、《万千奇迹》等多部重要的作品。到1993年《斯通家史札记》出版时,她已经发表过两本诗集、两部短篇小说集及八部小说。希尔兹还获得过多项重要文学大奖,《细微礼仪》在 1976年获加拿大作家协会小说奖,《斯通家史札记》在1993年至1995年先后获英国布克奖、加拿大总督文学奖、全国书评界奖及美国普利策文学奖,囊括了英美加地区最重要的文学奖项,1997年的《拉里的家宴》荣膺1998年度奥兰治奖,2002年的绝笔《如果不》更是获得了包括布克奖和奥兰治奖在内的多项大奖的提名。
(孟丽)
《第六感》导演相中扬 · 马特尔的《阿皮传》
加拿大作家扬 · 马特尔的2002年布克奖获奖作《阿皮传》不仅给他带了滚滚财源,更因其生动惊险的故事情节赢得了众多制片商的关注。据悉,曾执导《第六感》的好莱坞大导演夏马兰已正式与马特尔接洽,商量将该书的内容搬上银幕的相关事宜。根据夏马兰的初步设想,影片将是百分之百的大制作。夏马兰自己也是非常有名的作家,他以往导演的所有影片都是取材于自己的作品,所以如果一切顺利的话,这将是夏马兰第一次拍摄由他人作品改编的电影。
《阿皮传》描写出身动物园饲养员家庭的印度小孩阿皮一家在迁往加拿大的途中遭遇船难,阿皮只身带着几只动物在大海上漂流了200多天,最终到达加拿大。该书在美加英三国已售出150 多万册。
(孟丽)
2003 年法国龚古尔文学奖提前揭晓
10 月21日,法国龚古尔奖评委会宣布,2003年的龚古尔文学奖授予雅克-皮埃尔 · 阿梅特(Jacques?鄄Pierre Amette)。阿梅特1943年生于法国诺曼底地区的卡尔瓦多斯省,自1972年起一直担任《观点》周刊的文学评论员,迄今已发表《在诺曼底的年轻时代》、《沉默的人》、《一个宠儿的忏悔》、《我的生活,他的作品》等三十多部作品,包括小说、 随笔、 诗歌、 戏剧、 广播剧和电视剧本等多种体裁。阿梅特对德国文化充满兴趣,此次获奖作品《布莱希特的情人》中以战后东西柏林为背景,以朴实的笔调讲述了虚构的女演员兼女间谍玛丽亚 · 埃什与德国著名剧作家贝托尔特 ·布莱希特(Bertolt Brecht, 1898—1956)之间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