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1期
近50年正定古建筑维修中发现的文字题记初步研究
作者:刘友恒 樊瑞平 杜 平
四、开元寺钟楼题记
开元寺是正定古城八大寺院之一,始建于东魏兴和二年(540年),兴盛时期寺内的建筑多达9座,现仅存砖塔和钟楼。二者于主殿前东西而立,是研究唐代寺院平面布局的重要实例,尤其是建于晚唐的平面方形的二层楼阁式钟楼,不仅是河北省最早的古建筑,也是我国现存唯一的唐代钟楼。此钟楼虽经明、清、民国时期的多次维修,但至1988年重修前已是残破不堪,墙体酥裂坍塌,柱根糟朽,梁架、枋、斗拱、椽飞朽折严重。1988年1月钟楼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6月便批准落架大修。在1989年2月拆落过程中,于下层南山面第二根柱上端发现明嘉靖二十七年八月二十八日、清康熙七年三月十一日墨书题记木板各一块。明嘉靖二十七年题记木板长90.3厘米,宽18.5厘米,厚5.3厘米,正面及右侧均有题记。正面文字6行,内容为:“重修开元寺钟楼佛殿塔记。孙真空、真来、真经、真礼、真纪、真成、真奉、真栾,慕(募)缘比丘僧圆海,徒弟明保、明见、明辉、明彻、明堂、明住、明玉、明朗、明真、元亮,住持僧义远、退印(隐),住持义端,都管祖深,库头净通,点(典)座大彻、惠兰,后缺都纲义在、本山、印惺、永宁、永安、印堂、印受、真奉、祖山、祖敬、净太、祖官,泥水匠董志刚,男董经、董莫、董深,孙董□、董□堂、董净余、祖林、义亮、普成、义隆。嘉靖二十七年八月二十八日同记。木匠赵保、赵玺、赵隆,琉璃匠王计先、王经,泥匠高大、高廷锐。”(图一一)右侧字为:“□工刘住等五十名。”清康熙七年题记木板长47.3厘米,宽22.2厘米,厚2.3厘米,题记为:“开元寺重修钟楼记。募缘比丘僧自成,号开化,寂学号秀峰,自成师叔来堂,徒性定、性玉、性才、性和,点(典)座巩,本寺住持僧玄恭,徒妙钦,孙思洪、思满、思法、思治,重孙修文,总理修建真定县儒学生何性治,号理初,木匠雨逢现、云真,徒弟蔡名印,泥水匠张真、陈喜龙,小工头杨有才,上工人贾道。大清康熙七年三月十一日之吉记。”(图一二)
《正定府志》、《正定县志》、《河朔访古记》中仅对开元寺作了简单介绍,均未谈及钟楼的创建和重修。已失的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重修真定开元寺记》和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重修开元寺碑记》碑文分别记:“真定郡城中央有寺,创自后魏,其名解慧,宋元间更今名,……毗卢阁左右伽蓝,给孤堂,前有门楼,后有雁塔,则齐之遗迹,上凌青霄实众大筏殿,左侧有古钟楼……。”“正郡开元寺之建也,历世久远,递坏递修,迄于国朝相沿不坠,左钟楼,右浮图,前天王殿、伽蓝殿,后法船正殿,栋宇参差,互相辉煌……。嘉庆十年九月钟楼忽颓,邑人触目怆心, 图之堕也,爰倡议捐修。因钟楼之修而兼及其余,缺者补之,敝者新之,又创增毗卢、韦陀殿三楹,愿制较前为备。工始于嘉庆十年九月,成于十四年四月……。”现存石碑尚有清康熙七年《真定开元寺重修浮图记》,清光绪七年《重修开元寺碑记》和民国十一年《重修开元寺碑记》。以上所有资料中均没有明嘉靖二十七年重修的记载。这次发现的明嘉靖二十七年题记为研究该寺院的重修、建置、僧官名号、匠师姓名等情况增添了重要资料。
据清康熙七年《真定开元寺重修浮图记》碑文的记述,开元寺塔重修后,以其余材既饰前后殿宇,复修钟楼;碑阴也记有修塔募缘比丘、住持僧、总理工事、泥匠头之名号。发现的木板题记可与碑文相互补充,从题记中可知募缘比丘僧自成、寂学的号分别为开化、秀峰。
五、广惠寺华塔题记
花塔是我国古塔艺术造型中的一种,其主要特征是塔身上半部以佛教题材的雕塑作为装饰,犹如巨型花束光彩夺目,不仅使原本朴质庄严的佛塔变得富丽多姿,更具观赏性,同时也增添了宗教的神秘气氛。此种类型的佛塔国内仅存有几座,在这屈指可数的花塔中,正定广惠寺华塔不仅装饰最为华美,在高耸的主塔四隅附以六角形单层小塔更是其奇特之处,为海内所仅见。
关于广惠寺华塔的结构与形制,曾有多人发表文章介绍,此不赘述。而对塔的始建和重修却说法不一,综合碑文和志书的记载,其始建年代说法有五:一塔创于赵;二建于隋;三兴于魏隋之间;四始于唐之神尧高祖;五唐贞元中建。早期重修的记载有三:一修于唐;二修于唐宋之际;三既毁于金之皇统,复修于金之大定。根据记载和塔之结构,以及雕刻于唐开元十六年、贞元十一年移于塔内的多宝、释迦二如来石造像铭文,近几十年,古建筑界趋于一致的观点认为,该塔始建于唐贞元年间,现存之塔系金代遗物。
由于广惠寺华塔多年饱经风雨侵蚀,主塔残破倾斜,裂痕累累,岌岌可危,四隅小塔仅存残址,1990年国家文物局批准重修,并要求将此工程当作研究项目进行。1994年正式动工,在尽量保存原构件的情况下,对主塔进行了修补加固,恢复了失存的塔檐平座和四隅小塔,耗资220万元,于1999年8月工竣。施工过程中发现了三处宋人题记,均是很重要的文字资料,刘智敏同志曾据此对华塔的建筑年代问题作了新探[15]。
三处题记中,两处刻于二层回廊内壁西南面佛龛旁侧。题记之处原被一层灰皮所罩,因空鼓将其剔除。位于下层佛龛右侧的题记为:“太平兴国四年六月八日龙卫佑第二军第一指挥第都节□□□□到此记□□。”位于上层佛龛右侧的题记为:“太平兴国四年六月十日侍卫步军司□圻官□□曹案王钛同到此拾记之。”在不可全辨的题记中,第一则题记“龙卫佑第二军”和第二则中的“侍卫步军司”清晰可识。据《中国历代官制大辞典》,宋初,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司(简称侍卫马军司或马司)、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司与殿前都指挥使司合称三衙,分掌全国禁军之统领,兼总厢兵,侍卫马军司统兵官为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侍卫亲军马军副都指挥使和侍卫亲军马军都虞侯各一员,掌禁军马军诸指挥之名籍,总其政令,侍卫扈从及大礼宿卫;所领马军自龙卫而下有左右四厢都指挥使,龙卫左右厢各有都指挥使,每军有都指挥使、都虞侯,每指挥有指挥使、副指挥使,每都有军使、副兵马使、十将、将、虞侯、承勾、押官。第二则题记中的“侍卫步军司”为官署名,即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司。“圻官”当为掌管兵马之官。《宋史》卷4记,太平兴国四年四月辛酉,宋太宗以孟玄、刘廷翰为兵马都钤辖,崔翰为总马步军,率军驻镇州;壬戌赵光义亲临镇州督战,击败御卿克岚军。可见题记的时间、内容均与史书记载的史实相吻合。第三处题记位于二层塔梯门券部,内容为“……宁十年”,推测第一字为“熙”,熙宁十年为1077年。另外,1991年河北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曾将塔体砖标本送请上海博物馆进行热释光测试,测试结果为距当时980±30年和910±30年,此时间上下限均在宋朝的范围内。从三处宋代题记和塔体砖的测试年代两方面分析,华塔二层以下应为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以前所建。
另外,正定县文物保管所曾在华塔底层南正面发现金正隆辛巳年游人墨书题记。1963年3月7日,文化部副部长徐平羽及王冶秋、王书庄、梁思成几位专家看后,决定将其揭取珍藏。该题记的内容为:“周百父叔暨□□山王仁庋仝登是塔。正隆辛巳四月十二日题记。”金正隆辛巳年与大定元年是同一年,即1161年。此题记亦可说明现存塔身一层在金正隆辛巳年以前已经存在,而不是金大定复修的遗物。
上述题记是探究现存华塔时代的重要文字依据。由于题记发现于塔之一、二层,所以可以确定华塔的一、二层为宋代遗物。然而塔身“第三层平座甚大,但塔身则骤小”[16],与下部塔身形成一定反差,加之尚无文字确证,故三层塔身以上到底是宋代遗存还是如碑文所记录的金大定年间复修,还有待于新资料的发现和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
[1][2][6][7]梁思成:《正定调查纪略》,载《梁思成文集》第一辑,第184页,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2年。
[3][5]祁英涛:《正定隆兴寺简介》,载《祁英涛古建论文集》,第156页,华夏出版社,1992年。
[4]梁思成:《中国建筑史》,载《梁思成文集》第三辑,第125页,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年。
[8]祁英涛:《摩尼殿新发现题记的研究》,载《祁英涛古建论文集》,第106~113页,华夏出版社,1992年。
[9]李哲元:《河北省正定隆兴寺摩尼殿发现宋皇四年题记》,《文物》1980年3期。
[10]《明史·兵志》卷89。
[11]《明史·兵志》卷90。
[12]清光绪版《正定县志·卫所》卷26。
[13][14]丁福保:《佛学大辞典》,文物出版社,1984年。
[15]刘智敏:《正定广惠寺华塔建筑年代问题新探》,《文物春秋》1999年3期。
[16]同[1],第223页。
〔责任编辑:许潞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