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5期

唐代邢窑贡瓷“盈”字款研究

作者:支广正




  [关键词]唐代;邢窑;贡瓷;“盈”字款;“大盈”款
  [摘 要]本文对陕西、河北等地历年出土的“盈”字款白瓷进行了分析,并对“盈”字款白瓷的产地、“盈”字的含义和“盈”字款白瓷的入贡时间等尚有争议的问题进行了研究。
  
  上世纪50年代至本世纪初,刻有“盈”字款的白瓷器物在唐代遗址和墓葬中时有出土。“盈”字款白瓷的发现,为研究唐代贡瓷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故引起了考古文物和古陶瓷界的广泛关注。现就“盈”字款白瓷的出土、“盈”字款白瓷的产地、“盈”字含义和“盈”字款白瓷的入贡时间等尚存争议的问题,试作如下分析研究。
  
  一、关于“盈”字款白瓷的出土
  
  根据“盈”字款白瓷出土的时间,可以将其归纳为三个阶段:一是上世纪50至70年代邢窑遗址发现之前;二是上世纪80至90年代邢窑遗址发现之后;三是本世纪初。
  上世纪50至70年代出土的数量不多,见于报道者只有1957年西安唐大明宫遗址出土的一件“盈”字款白瓷碗残片和1975年河北易县北韩村唐墓出土的一件“盈”字款白瓷执壶,此外还有上海博物馆收藏的一件“盈”字款白瓷盒。
  上世纪80至90年代出土的数量渐多,见于报道者有1980年西安唐大明宫麟德殿遗址出土的一件“盈”字款白瓷碗州,1984年西安唐大明宫遗址出土的一件“盈”字款白瓷碗;1985年西安唐西明寺遗址出土的一件“盈”字款白瓷碗,1992年西安唐青龙寺遗址出土的一件“盈”字款白瓷碗和一件白瓷执壶,1994年内蒙古赤峰市早期辽墓出土的一件“盈”字款白瓷大碗,1997年西安唐大明宫遗址出土的一件“翰林”、“盈”字双款白瓷罐。尚未报道者有1990年河北宁晋县北河庄唐墓出土的一件“盈”字款白瓷碗和一件“盈”字款白瓷罐,1991年河北隆尧旧城镇唐墓出土的一件“盈”字款白瓷罐(图一)。
  
  本世纪初出土数量大增,见于报道者有2002年西安唐新昌坊遗址出土的五件“盈”字款白瓷执壶和四件白瓷盘,2003年邢台市邢钢东生活区唐墓出土的一件“盈”字款白瓷碗和一件门瓷盏托。尚未报道者有2000年河北内丘北大丰唐墓出土的一件“盈”字款白瓷罐和2001年出土的两件“盈”字款白瓷罐与一件白瓷碗(图二)。
  以上所列出土的这些“盈”字款白瓷,从器物品种说,主要是碗、罐、盘、执壶,此外也有盒和盏托(图三)。从器物造型特点看,具有中唐后期至晚唐的时代风格,如碗多为唇沿、浅腹、璧足底,圆沿、浅腹、圈足底,或圆沿、浅腹、实足大平底;执壶多为撇口、颈流较长、三肩、下腹修长、圈足底,或是撇口、颈流较长、丰肩、下腹修长、实足底。
  从上可知,“盈”字款白瓷出土的主要地点有两个:一是邢台地区,一是西安市区。为什么出现这种现象,笔者认为,此应与这种白瓷的来向和去向有关。
  第一,“盈”字款白瓷的来向是唐时的邢州,它是邢州官府让邢窑烧造的贡瓷。按当时对贡瓷的要求很严,进贡前要经过层层筛选,筛选下来不能进贡的器物便流落在民间,由于邢州有死者生前所爱之物死后随葬的习俗,故流落在民间的这些贡瓷又被埋入了墓中。这种贡瓷所以在邢台地区的唐墓中常见出土,原因就在于此。
  第二,“盈”字款白瓷的去向是进贡唐朝宫廷,宫廷所在地是都城长安。按“盈”字款白瓷是一种特殊的贡品,凡刻“盈”字的贡瓷入贡后在宫中不能通用,而是专供皇帝宴私或赏赐之用。如今这种贡瓷所以在西安皇帝住所大明宫、僧侣住所西明寺和青龙寺以及官僚住所新昌坊等遗址中多见出土,原因也在于此。
  第三,截至目前为止,“盈”字款白瓷在邢台地区和西安市区以外出土很少,见于报道者只有两件,一件是河北易县出土的“盈”字款白瓷执壶,一件是内蒙古赤峰出土的“盈”字款白瓷大碗。既然“盈”字款白瓷的来向是邢台,去向是西安,为什么又在河北中部和内蒙古东部出现?关于这一点,笔者认为,此应与这种贡瓷从邢州和长安向外流散有关。
  
  
  二、关于“盈”字款白瓷的产地
  
  1957年西安大明宫遗址出土“盈”字款白瓷片后,首先引起争议的是其产地在何处,当时曾出现过两种有影响的意见:第一种认为这种白瓷可能是巩县窑的产品,理由是唐文献中有“河南府”(洛阳)进贡白瓷的记载,而在已发现的唐时属于“河南府”的巩县窑窑址中已发现了白瓷;第二种认为可能是河北定窑的产品,理由是在已发现的晚唐定窑遗址中也发现了白瓷,再加上定窑在五代、北宋之时又有刻款的习惯。
  1957年冯先铭先生曾去西安考察,对这两种意见不大同意。他认为唐文献中虽有河南府贡瓷的记载,但巩县窑白瓷的胎釉发土黄,与大明宫出土的“盈”字款白瓷的胎釉洁白不合,因此这种白瓷不像是巩县窑产品。至于定窑晚唐白瓷的胎釉倒是洁白的,与大明宫出土的白瓷很接近,但唐文献中并没有定瓷进贡的记载,因此也不可能是定窑产品。冯先生认为唯一有可能的是邢窑,理由是根据文献记载邢窑白瓷进贡,且其色类雪,此与大明宫出土的“盈”字款白瓷完全相合。但由于当时邢窑窑址尚未发现,因此感到“苦无窑证”。
  临城唐代邢窑遗址发现后,1980年12月13日,冯先铭、欧志培两位先生在河北师大杨文山先生等的陪同下,对临城的岗头、祁村、西双井窑址进行了考察。考察中,冯先铭先生一再提醒杨文山先生在窑址中留心“盈”字款标本。其后在1981年4月15日~17日的“邢窑与邢瓷艺术鉴赏会”期间,冯先铭先生又提到了“盈”字款问题。
  
  根据冯先铭先生的提醒,杨文山先生与临城县参加窑址调查的调查者虽然在临城窑址中找到了一些“王”、“弘”字款的标本,但“盈”字款标本始终未见。直到1984~1985年,内丘县文物组在内丘境内进行普查时,才在城关窑址发现了大量的“盈”字款白瓷片(图四),从而使冯先铭先生认为大明宫“盈”字款白瓷产地可能是邢窑的看法得到了证实。
  按内丘邢窑遗址发现“盈”字款标本,有一个由少到多的过程。最早是1984年贾水禄先生在外贸局院内土坑中发现了一片;其后是1985年在原县委礼堂一带窑址中发现了十多片;到2003年,又在原县委礼堂一带窑址中发现了20多片(图五)。
  内丘邢窑遗址“盈”字款器物标本的大量出土,按理说“盈”字款贡瓷的产地问题已经得到了解决,但事实上并非如此。比如有些研究者因受定窑产地说的影响太深,所以对邢窑出土大量“盈”字款标本的事实不加理睬,在事过10年之后,仍然坚持其产地是定窑的看法,如1996年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在报道赤峰墓葬出土的“盈”字款白瓷大碗时,明确认定其产地是“定窑”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三、关于“盈”字的含义

[2] [3]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