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4期

浅析刘家河商墓中出土的青铜人面形饰

作者:孙 勐




  综合墓葬的性质、同出器物、族徽(铭文)、纹饰及相关器物、纹饰间的联系等多种因素,可以判定,刘家河商墓的青铜人面形饰为墓主人系缚于织物上的装饰品之一,具有辅助墓主人沟通人神的功能,并且象征和代表了墓主人的权力和地位。
  (本文在写作过程中,诚赖张治强主任和胡传耸同志热忱而耐心的帮助,特此表示感谢!)
  ————————
  [1]北京市文物管理处:《北京市平谷县发现商代墓葬》,《文物》1977年11期。
  [2]相关文章可参见:a.杜金鹏:《北京平谷刘家河商代墓葬与商代燕国》,载北京市文物研究所编:《北京建城3040年暨燕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专辑》,北京燕山出版社,1997年;b.刘绪、赵福生:《围坊三期文化的年代与刘家河M1的属性》,载宿白主编:《苏秉琦与当代中国考古学》,科学出版社,2001年;c.李先登:《北京平谷刘家河商墓发现的重要意义》,载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编:《考古学研究(六)》,科学出版社,2006年;d.郁金城、靳枫毅:《北京地区出土青铜器概论》,《北京文博》2002年2期。
  [3]a.宋新潮:《商代青铜面具小考》,《考古与文物》1991年6期;b.刘士莪、黄尚明:《商周面具初探》,《考古与文物》1993年6期;c.柴晓明:《论商周时期的青铜面饰》,《考古》1992年12期。
  [4]陈梦家:《殷代铜器》,《考古学报》总第七期,1954年。
  [5]a.唐金裕、王寿芝、郭长江:《陕西省城固县出土殷商铜器整理简报》,《考古》1980年3期;b.西北大学文博学院、陕西省文物局编:《城洋青铜器》,科学出版社,2006年。
  [6]a.西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西安老牛坡商代墓地的发掘》,《文物》1988年6期;b.刘士莪编著:《老牛坡》,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
  [7]a.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四川省广汉市文化局:《广汉三星堆遗址一号祭祀坑发掘简报》,《文物》1987年10期;b. 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广汉市文化局:《广汉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发掘简报》,《文物》1989年5期。
  [8]魏树勋:《安阳出土的人头范》,《考古》1959年5期。
  [9]同[6]b,第200页。
  [10]同[2]b。
  [11]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墟的发现与研究》,科学出版社,2001年,第111页。
  [12]同[5]b,第239~241页。
  [13]同[6]b。
  [14]a.同[7];b.李伯谦:《对三星堆文化若干问题的认识》,载《中国青铜文化结构体系研究》,科学出版社,1998年。
  [15]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保定市文物管理处、易县文物保管所:《河北易县北福地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简报》,《文物》2006年9期。
  [16]成东:《先秦时期的盾》,《考古》1989年1期。
  [17] a.同[3];b. 孙华:《四川盆地的青铜时代》,科学出版社,2000年。
  [18]同[17]b,第252页。
  [19]曹定云:《陕西汉中城固出土青铜器研究》,载同[2]c,第186页。
  [20]a. 陈旭:《夏商文化论集》,科学出版社,2000年,第226页;b. 吴镇烽:《陕西商周青铜器的出土与研究》,《考古与文物》1988年5、6期。
  [21]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大甸子》,科学出版社,1998年,第189页。
  [22]a.杨宝成、刘森淼:《商周方鼎初论》,《考古》1991年6期;b.杨宝成:《殷墟文化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77页。
  [23]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藁城台西商代遗址》,文物出版社,1985年。
  [24]林:《说“王”》,《考古》1965年6期。
  [25]《史记》,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年,第6页。
  [26]顾颉刚、刘起:《尚书校释译论》,中华书局,2005年,第1094页。
  [27]同[2]c,第164页。
  [28]a.河南省文物工作队第一队:《郑州市白家庄商代墓葬发掘简报》,《文物参考资料》1955年10期;b.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郑州商城》,文物出版社,2001年,第821页,图版二二八,彩版三五。
  [29]唐兰:《从河南郑州出土的商代前期青铜器谈起》,《文物》1973年7期。
  [30]曹淑琴:《商代中期有铭铜器初探》,《考古》1988年3期。
  [31]郭沫若:《殷彝中图形文字之一解》,载《殷周青铜器铭文研究》,科学出版社,2002年,第16页。
  [32]同[17]b。
  [33]同[4]。
  [34]高至喜:《商代人面方鼎》,《文物》1960年10期。
  [35]a.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江西省新干县博物馆:《江西新干大洋洲商墓发掘简报》,《文物》1991年10期;b.江西省文物考古所、江西省博物馆、新干县博物馆:《新干商代大墓》,文物出版社,1997年,第96页。
  [36]张光直:《商周青铜器上的动物纹样》,载《中国青铜时代》,三联书店,1999年,第444页。
  [37]李泽厚著:《美的历程》,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年,第45页。
  [38]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墟妇好墓》,文物出版社,1980年,第105页。
  [39]同[6]b,第289页。
  [40]同[5]b,第50页。
  [41]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文物出版社,1984年,第229页。
  [42]王震中:《祭祀、战争与国家》,《中国史研究》1993年3期。
  〔责任编辑:成彩虹〕
  

[1] [2]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