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2期
虎卧老人行书《遂闲堂十律诗》考
作者:张金栋 高朝英
七
纪晓岚云:“天津擅煮盐之利,故繁华颇近于淮扬。然置卫始于明,置州升府、割河间七邑隶之,亦六七十年耳,故其地古迹颇稀,明以前可屈指数。河海襟带,港汊交通,虽凫汀鹭渚,颇具水乡之胜。……文士往来于斯,不过寻园亭之乐,作歌舞之欢,以诗酒为佳兴云尔。”[44]梅成栋云:“大抵津门诗学,倡其风者,推遂闲堂张氏为首。”[45]张霖在康熙二十年之后营建的遂闲堂、问津园等诸胜,“益饰池馆务极幽胜,法书名画之属充栋宇”[46],“款接大江南北名流,供帐丰备, 馆舍精雅,才人云集”[47],成为天津最早的文化中心,为时人所瞩目,如同著名的元初吴渭“月泉吟社”、元末顾瑛“玉山草堂”一样在中国文学史上应占有一席之地,无疑它对天津、畿辅乃至北方的文化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毋庸讳言,天津传统文化由此而勃兴、发展。饮水思源,张氏兄弟的草创之功,我们不应忘却。遗憾的是“北方士习朴实,专务暗修,不善标榜”[48],历史的尘封,今人的冷漠,如烟的往事知之者越来越少,“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故于此赘述,祈望能引起读者的点滴关注。
虎卧老人亦称虎卧大仙、虎卧子等,生卒年与查士标大致相当。他晚年寓居于京津附近的燕山一带,常常到遂闲堂、问津园等诸胜作客。他与张氏兄弟既是莫逆交,又是忘年交。诗卷就是在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二月拜访时,作于遂闲堂,奉赠给主人张霖,因没有携带印章而未钤印。毫无疑问,诗卷是遂闲堂之物。康熙四十四年张氏罹祸后,诗卷或留在其子孙手中,或散出,再后辗转至京城,大概在道光年间为李宗所获。梅成栋云:“故人黄藕村寿占藏有(虎卧)老人诗一卷,后卒于都门,不知流落何所。”[49]按其时间、地点及体裁、装裱形式,似乎说的就是此卷,然尚待证明。由于虎卧老人的神秘传奇,至少在雍正年间,他已化为人们扶乩时所请托的一位神灵,后来不知何故被托名于民族英雄史可法。而诗卷恰恰未钤名章,收藏者或射利者补钤了假印,使之成为史可法的“真迹”(或许虎卧老人托名史可法由此而来)。梅成栋积“数十年掇拾心劳”的《津门诗钞》,可惜流传不广,见者不多。前贤张之洞、周肇祥、王葆真等饱读诗书,博古通今,且精通书法艺术,见诗卷真伪不辨,留有话柄。后人多有进步,定为赝品,打入冷宫,亦有所憾。 无独有偶,辽宁省博物馆藏有一通钤有“史可法印”的书札,经著名专家研究,定为真迹,实为伪品[50],书画考鉴之难于此可见一斑。
————————
[10]a.《明史》卷70《选举二》载:“乡试以八月,会试以二月,皆初九为第一场,又三日为第二场,又三日为第三场。……廷试,以三月朔。” b.史元庆《史可法年谱》载:崇祯元年“四月,公举三甲二十六名进士。”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1年,第35页。
[11]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编:《中国古代书画图目》第21册,文物出版社,2000年,第330~331页。
[12][22][49]清·梅成栋:《津门诗钞》卷30“虎卧老人”,思成书屋藏板,道光四年(1824年)刻本(该书无刊刻时间,姑定竣稿时间为刊刻时间,以下无刊刻时间者同此)。
[13][31]清·龙震:《记亡友张帆史交情始末》,载华鼎元:《津门征献诗》,光绪十二年(1886年)刻本。
[14]清·陈仪:《玉虹草堂龙东溟传》,引自《津门诗钞》卷6“张霔”。
[15]清·黄掌纶等撰:《长芦盐法志》卷17,嘉庆十年(1805年)刻本,载《续修四库全书》第840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343页。
[16][19]同[12],卷6“张霔”。
[17]见毛晋:《海岳志林》,转引自《古代书家轶事百则》,上海书画出版社,1984年,第64页。
[18]清·刘熙载:《艺概》,载《历代书法论文选续编》, 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第715页。
[20]清·朱彝尊:《得张舍人霔皖口书却寄诗》,载《曝书亭全集》卷17,上海中华书局,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铅印本。
[21]清·石涛:《雪中怀张笨山》,为《清湘书画稿》长卷中的自题诗。该卷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见《中国绘画全集》第26卷,文物出版社、浙江美术出版社,2001年,第32~33页。
[23]徐世昌等:《大清畿辅先哲传》第20卷,民国七年(1918年)刻本。
[24][46]高凌雯纂修:《天津县新志》卷21,民国二十年(1931年)刻本。
[25]同[12],卷6“张坦”。
[26]a.清·张焘:《津门杂记》,天津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15页; b.同[24],卷25。
[27]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重过何氏五首》,载《全唐诗》第四函第二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544页。
[28]清·蒋良骐撰,林树惠、傅贵九校点:《东华录》卷20,中华书局,1980年,第322页。
[29]《清实录》第6册《圣祖实录》卷221,中华书局,1985年,第228页。
[30]清·赵执信:《与王南村话津门昨事感怀》,引自《津门诗钞》卷5“张霖”。
[32]清·石涛:《辛未冬日,雪中张汝作先生见招,……赋谢兼赠》,载同[21]。
[33]同[11],第6册,文物出版社,1988年,第332~335页。
[34]台湾何创时书法艺术文教基金会编:《明末清初书法展(书家)》,1998年,第151页。
[35]李学勤主编:《论语注疏》(标点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227~228页。
[36]清·昭:《啸亭杂录》卷2“本朝文人多寿”,中华书局,1980年,第31页。
[37]同[12]。以下引诗无注者均同此。
[38]清·秦祖永:《桐阴论画》二编上卷,光绪八年(1882年)刻本。
[39]汪沆(1684~1764年),号槐塘,钱塘人。曾主修《天津府志》、《天津县志》。所写《津门杂事百首》刊于乾隆四年(1739年)。该诗引自《津门诗钞》卷27。
[40]明·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20“箕仙咏史”条,中华书局,2004年,第245页。
[41]清·胡积堂:《笔啸轩书画录》卷下,载《中国书画全书》第14册,上海书画出版社,2000年,第293页。
[42] 清·英和等辑:《钦定石渠宝笈三编·延春阁》影印本,载《续修四库全书》第1078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435页。
[43]清·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卷3《滦阳消夏录三》,卷4《滦阳消夏录四》,载《纪晓岚文集》第2册,河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第53~54、63页。姚安公,即纪容舒,纪晓岚之父,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举人,官云南姚安知府。
[44]清·纪晓岚:《沽河杂咏序》,载《纪晓岚文集》第一册,河北教育出版社,1993年,第194页。
[45]同[12],《津门诗钞·弁词》。
[47]同[12],卷5“张霖”。
[48]同[23],《例言》。
[50]有关辽宁省博物馆藏史可法书札真伪问题,请参见a.杨仁恺:《关于史可法书札的考释及其他》,载《杨仁恺书画鉴定集》,河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第313~319页;b.刘九庵:《<关于史可法书札的考释及其他>一文的商榷》,载《刘九庵书画鉴定集》,河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第102~104页。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