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2期
虎卧老人行书《遂闲堂十律诗》考
作者:张金栋 高朝英
【摘要】河北省博物馆藏有一件虎卧老人行书《遂闲堂十律诗》卷,前人定为史可法自书诗卷,后人定伪。文章探赜索隐,再现了其历史、艺术价值,并对作者及所涉的畿辅先哲张霖、张略作考迹。
三
张之洞、周肇祥、王葆真等均认定诗卷为史可法所书自作诗,所作时间“戊辰仲春”为明崇祯元年(1628年)二月。但是,以今日书画鉴定学观察疑点颇多。首先,崇祯元年二月,史氏年方27岁,恰是其仕途发生巨变之时,恩师左光斗沉冤已昭雪,仇敌宦官魏忠贤被诛,他欲展宏图,英雄搏击,正在参加三年一度的会试[10],不可能如此悠闲访友,诗酒唱和,长歌高吟“白发今如此,优游遂物华”,“屏风云母嫩,歌板雪儿轻”如此暮年悲秋、颓唐荒纵的诗句,且不足而立之年即称老人,亦不合情理。其次,落款下所钤两印过小(边长1.1厘米),与诗卷整体章法、字的大小极不相称。印文线条软弱不畅,略显板涩之气,与明末清初书法作品多钤大印、文字浑穆苍劲(如米万钟、王铎等书法作品的钤印)有别,印泥亦有些轻浮,为后人所钤无疑。再则,目前公私所藏史可法墨迹似乎不少,但无争议者仅有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的书札[11],诗卷与之相较,两者书风相去甚远。故河北博物馆专家将其定为赝品,虽有失偏颇、草率,但不无道理,无可厚非。然而名宦巨卿、文人雅士对诗卷评价甚高,空穴来风,事必有因,除囿于时代外,其诗不独遣词雅致,意境悠远,格调清新,耐人寻味,书法亦用笔遒劲,结字大小错落,跌宕有致,点划清晰,牵丝自然,有飘然欲动、超凡脱俗之美,毫无做作迟疑之弊,可以说诗与书相得益彰,珠联璧合,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非轻妄射利之徒所能企及。为了说明问题,于此介绍一件原藏畿辅先哲祠,现藏河北省博物馆,可谓“流传有序”的史可法草书《七言诗》轴(图八)。该轴为绫本,纵143厘米,横46厘米,书宋陆游《楚城》诗:“ 江上荒城猿鸟悲,隔江便是屈原祠。一千五百年间事,只有滩声似旧时。”其形式、质地及书法、印章等均具明末清初的时代作风和气息,与史可法所处的时代大体相当,但书法笔力软弱,气脉不畅,艺术水平低,应为赝品无疑。诗卷与之相比,虽同属赝品,艺术水平却不可同日而语。是耶?非耶?困惑我们数年,曾赴扬州史可法纪念馆寻觅线索,亦无所获。直至 2005年秋,我们在整理查阅有关畿辅名人书画资料时,见到一部流传不广、却有重要地方史料价值的《津门诗钞》,谜底方被揭开。
该书编纂者梅成栋(1775~l 844年),字树君,号吟斋,斋名欲起竹间楼,乃嘉庆、道光年间天津诗坛领袖。他博学多才, 积数十年之功 ,于道光四年(1824年)纂成《津门诗钞》30卷(图九),其中卷30载虎卧老人诗28首,并有梅氏按语云:
老人乩仙,不署名字,自称五百岁。与张笨山先生唱和最多。能擘(窠)大书,遒肆类张二水。诗洒洒有仙气,余最喜其“卖花小市通春水,种柳高楼背夕阳”句,清丽近樊川。[12]
所言不多,犹如空谷足音,为我们提供了难得的三点信息:
1、 虎卧老人与史可法毫不相干,乃时人扶乩所请托的一位神灵,或曰是一位神秘传奇的高人逸士,其姓名、年龄、生平等已不可考。
2、 他与张笨山关系密切,赋诗唱和最多。
3、 工诗书。擅写大字,劲健恣逸,类似于明末书法家张瑞图;诗潇潇洒洒有仙气,有的诗句清新华美近似唐代诗人杜牧。
由上所示,欲知虎卧老人,张笨山是关键人物,是问题的切入点,下面就谈谈张笨山。
四
张笨山,名霔,号笨山,又号笨仙,别号秋水道人。其人其事鲜为人知,一般文献或工具书均不载,仅散见于畿辅的地方志及清人诗文集中,主要者有三:
1、龙震的《记亡友张帆史交情始末》曰:
友人张,字念艺,又字史,号笨山。其读书处近水,额曰“乃书屋”。每见帆影爱之,因又号帆史,复名其书屋曰“帆斋”。本封翁闻予公冢男也,因其伯子方伯公鲁庵居长,乃行第二。有弟字念兹,好勇,举武孝廉。封翁闻予公旧随其兄光禄明宇公业盐于长芦,遂家天津,帆史即天津生也。十二岁时善临钟王、石刻,十六时擅诗名。由明经授中书舍人,仍乡试,累不第,遂不仕,杜门著书。与二三贫士作文字交,一二缁黄为方外友往来,知名之士慕其名而造之,帆史不拒亦不恋也。予先大人与其父闻予公曾同贫贱患难,又同业盐于长芦,及张氏昌大,予家亦丰足。予与帆史固世好兄弟也……(二人)相敬爱,或一月一聚,或十日一聚,或一二日即一聚,或连日夜相聚,聚时即觅题吟诗,互相删较为乐,如此者十二年如一日也。……帆史生于顺治十六年己亥八月五日,卒于康熙四十三年甲申六月二日。著诗万余首,常畏火劫,乃石匣藏之,曾云“过五十当删定也”。岂意生四十六年而即长往乎。……甲申(1704年)十月一日书于姑苏金阊门外之庄园。[13]
按,龙震(1657~1726年),字文雷,号东溟,天津人。工诗,著有《玉虹草堂诗集》。《大清畿辅先哲传》卷27有传。
2、陈仪的《玉虹草堂龙东溟传》云:
张笨山,名。兄为方伯,门业甲三津,而笨山萧然无所与。尝科头趿履行街衢,或为车马客所辟易。居如村舍,自题曰“帆斋”,又营别室于帆斋之右,亦曰“帆斋”。客征其故,笨山曰:“吾所居则帆斋也,既为帆斋,容有常处乎?此帆斋之义也。”因唏嘘太息,人皆怪之,独东溟心知其意。东溟豪气机敏,踔厉风发;笨山则萧散恬泊,如山间林下人,取趣不同,而相得欢然无间。笨山草书全得张颠神骨,诗似青莲,天马行空,不可羁络。[14]
按,陈仪(1670~1742年),字子,直隶文安(今河北文安县)人。张霔之友。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进士,授编修。雍正年间任京东营田观察使,营田于天津,筑围开渠,沿海滩涂尽变良田。《清史稿》卷291有传。
3、嘉庆十年(1805年)的《长芦盐法志·人物》载:
张,字念艺,号笨山,抚宁人,移居天津。幼敏悟,工书,擅诗名。由岁贡生官中书舍人。……著有《乃书屋》、《弋虫轩》、《星阁秦游》诸集。[15]
以上所言信而有征,可知张霔(1659~1704年),祖籍抚宁(今河北抚宁县),因父张闻予、伯父张明宇为长芦盐商,遂居天津。他出身豪门,由贡生官中书舍人。乡试不第,遂绝意仕进,杜门著书。居若村舍,粗头乱服,如山间林下人。
张霔12岁时善临钟王、石刻,尤工草书,得唐代草书大家张旭神骨。梅成栋云:“先生书法逸古苍劲,人以为宝。城内‘无量庵’额三字系公手书,过者无不仰羡,后为僧换去。”[16]其书法墨迹极罕见,所幸河北省博物馆藏有一幅草书轴,系纸本,纵117厘米,横29厘米。文曰:“‘洗尽二王恶札,得书中三味’语,莫认作颠话。”署款“张霔书言”,款下钤白文“张霔之印”,右上角钤 “家在孤竹国中” 长方形朱文印(图一○)。其语似出自《海岳志林》“徽宗命元章书《周官》篇于屏,书毕掷笔于地,大言曰‘一洗二王恶札,照耀皇宋万古。’”[17]意思是说书法要从二王的窠臼中挣脱出来,有所创新,才能发扬光大。米芾,人称“米颠”, 张霔秉性与其有相似之处,书之,当有其思想与目的,或是阐明书学主张与观点,故此轴写得纵横豪迈,酣畅淋漓,有高视阔步、旁若无人之慨,恰如刘熙载所言:“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18]就笔者所知,这是目前所见张霔唯一的书法作品,亦是传世最早的天津书法家作品,颇为珍贵。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