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2期

毛泽东回头看长征

作者:孙国林




  
   毛泽东还指出,长征的伟大意义在于推动了全民抗战。1939年12月9日,他在延安纪念一二九运动4周年大会上指出:“一二九运动发生在红军北上抗日到达了陕北之时。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帮助了一二九运动,同时,一二九运动也帮助了红军,这两件事的结合,就帮助了全民抗战的发动。”“一二九是动员全民族抗战的运动,它准备了抗战的思想,准备了抗战的人心,准备了抗战的干部”。
   1961年3月,毛泽东在广州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讲话时,又从一个特殊的角度,谈到长征对他本人写作的意义。他说:“如果不是经过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不经过万里长征,我那个《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1935年12月作)小册子,也不可能写出来。”这里,他强调了正确的认识和理论,是从革命实践中生成的。
  
  对长征人的关怀与希望
  
   长征途中,红军的任务只有一个,就是战胜敌人与自然的阻挡,北上抗日。到达陕北后,如何看待和妥善处理长征前后发生的问题,就提到日程上来。
   毛泽东首先回头看的是参加长征的人。长征前夕,鄂豫皖苏区肃反扩大化,有300多人的“反革命嫌疑分子”问题没有作结论,他们背着精神重负长征到陕北。1935年11月24日,毛泽东听徐海东汇报后明确指出:他们长征都过来了,这是最好的历史证明,应该统统释放;党员团员一律恢复组织生活,干部要恢复工作。并责成徐海东亲自抓这项工作的落实。根据毛泽东这个看待长征人的精神,历史遗留问题大都得到解决,使这些同志愉快地投入伟大的抗日战争中。
   如何对待张国焘和四方面军的问题,在延安一度成为一个十分尖锐的问题。特别是由于张国焘的叛逃,中央对他公开批判以后,出现了扩大化偏向,引起四方面军指战员的极大不满,以致造成许世友等谋划携枪逃跑的严重事件发生。幸有毛泽东及时化解了这一危机。他多次召开政治会议,讨论如何对待原四方面军干部战士的问题,明确指出:过去四方面军的干部除个别人外都是好的。原四方面军干部犯了错误,要按错误的性质加以处理,不要什么都说成张国焘路线。1944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六届七中全会主席团会议上讲话说:红4军在鄂豫皖的时代,对革命是有功绩的,错误应由张国焘负责,不是群众与广大干部的问题。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在延安及各地同四方面军关系上存在的问题,主要由一方面军干部负责。他强调:批判张国焘不能一棍子打过去,连红4军广大干部一起批,把他们说成是张国焘的军队。红4军的指战员,永远是党的。毛泽东这一系列指示,有力地团结了四方面军广大干部战士,也密切了各军之间的关系。
  
   曾经有一段时间,关于长征(外来)干部与非长征(本地)干部之间也出现一些不和谐问题。毛泽东一般是批评长征干部表现出的以功臣自居、摆老资格的态度。他曾说:有些同志有一个缺点,“就是背上背了一点东西,比如讲多走了二万五千里,就增加了身上的包袱,增加了他的负担,变成了一个驼子。你走的路多,但是你失去了根据地,江西根据地就没有了。人家没有走路,但是陕北还是一个根据地。同志!你走了路,把根据地丢了,人家向你要那个根据地,你赔得起吗?”
   当然,毛泽东也不是一味地批评长征干部,而是要求外来干部与本地干部、军队干部与地方干部都认识到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必须在抗日这个大目标下,互相学习,搞好团结,力求进步。
   责任编辑杨小波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