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又说天书之谜

作者:丁 芸

事一这时一结局是”的先后依次陈述的。(下卷第42—43页)生活时空的程序性与现实场景的真实性构成传统性叙事话语笔法的一大特色,它是以反映论的感性形象思维为出发点的。
  在《尤利西斯》笔法的双向选择中,现代性叙事话语笔法才是其艺术的真正亮点。它是以表现论为核心,以追求主观真实为艺术目标。乔伊斯在运用意识流自由联想和内心独白时,同样存在着笔法的双向选择:一种是见物思情,由此及彼的类比性联想,这属常见的传统性联想方式;另一种是非理性的潜意识为主导的跳跃式联想,则属现代性联想方式。前者可以第1章中斯蒂芬站在海滨凝视自身破旧的衣袖,联想到母亲临终时的一幕为例。后者则可以第18章玛莉恩想多睡一会儿而处于恍惚自流状态的联想为例(下卷第242页),那是以非理性的潜意识流程为主导的。其间的连缀点的跳跃性过渡,都是依据“五官通感”连成有机整体的。作者运用的这种现代性联想方式既非见物思情,也非触景生情,而是思绪生景,意象环生。它巧妙地把睡意朦胧这一意念转化为一系列源于生活经验积累的视听感官形象。内心独自是《尤利西斯》语体文体的主体。传统的内心独白不同于意识流内心独白。正如萧乾先生在中译本序言中所说,传统的“内心独白是指人物想表达什么,不说出来,只在心里想,然而还是有条不紊的”。而意识流内心独白“则捕捉人物头脑中那毫不连贯、变幻无常,东一鳞西一爪的思绪。它凌乱芜杂,漫无边际”。乔伊斯的重大功绩在于他擅长改造旧式独白,构建新的意识流内心独白,进而推出经典性的乔伊斯式的意识流内心独白的样板语体。牛津大学教授艾克曼曾经指出:“内心独白之所以成为一种重要方法,完全是由于乔伊斯对它的加工改造。”为了强化内心独白的心理潜能的释放功能、流体功能和表意功能,作者特意将潜意识流程当作独自素材,将传统独白中的单向思维定势改建为双向或多向思维,创造出无标点流状体语式样板。这些都是乔伊斯式的意识流内心独白的重要内核与品牌标识。
  
  四、前瞻性策略:后现代跨文本实验
  
  置身于20世纪20年代现代主义刚刚勃兴时期的乔伊斯,不仅具有创建意识流小说诸多技法的勇气与魄力,而且还有文体发展变革的超前意识和战略眼光。在《尤利西斯》语体文体建构策略中,至今还有一块尚未被开垦的“处女地”,那就是乔伊斯悉心开拓的后现代跨文本实验场。这里所说的“跨文本实验”,是指《尤利西斯》中穿插了一些不属于小说体裁范畴的文本形式,或者是属于未来的后现代小说文本样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将后现代的荒诞剧超前引进小说领地。作为小说高潮的第15章,在体裁上则属尝试性的荒诞剧的雏形。它通过一系列戏剧提示、戏剧角色、台词对白和场景道具,展现出当日深夜众多怪异的舞台画面。即使是布卢姆与妓女调情做爱,也采用戏剧台词和舞台场景表演。荒诞的情节打造出荒诞的虚幻世界,呈现于舞台的既有窑姐似的天使,恶棍式的使徒,又有身穿耶稣衣裳、满头为耶稣光晕环绕的爱德华七世。这些人物相继登场对答,集荒诞与滑稽、虚幻与现实、古与今于一炉。其戏剧氛围已大大超越了当年表现主义戏剧的水准,展露出20世纪后半叶崛起的后现代主义荒诞派戏剧的端倪。
  其二,以纯纪实纯问答话语方式进行未来的后现代小说文本实验。这主要表现在第17章中。该章采用逐个提问、逐条纪实回答的话语方式进行组合。如:“归途,布卢姆和斯蒂芬肩并肩走的是哪条路线?”“一路上,二巨头究竟讨论了什么?”“他们两人的见解有哪些分歧?”诸此等等,累计共有三百九十九个问题的发问与回答。这种表达方式固然存有故意效仿科学论文枯燥乏味的因素,但仍有乔伊斯自身鲜活的创意。例如:“什么样的偶然事件能使他不必去指靠这样的财富呢?——独自发现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金矿脉。”“他何以要去构思一项实现起来如此困难的计划呢?——他所持的原则之一是:如果在就寝前经常反复思考类似的事……就能减轻疲劳,睡得香,并使精力倍增。”今天的读者从中感受到的不正是20世纪60年代风行美国的“黑色幽默”小说语体风格吗?在有些段落中,作者采用拉洋片式的陈述,极为细实琐碎具体,总不见人物的主观意识的踪迹。例如:“开锁之后,头一个抽屉里装着什么?”习字帖一册,两张褪色的照片……“第二个抽屉里装着什么?”文件:布卢姆的出生证。养老保险单。天主教墓地的收据……(详见下卷第141—144页)不言而喻,诸如此类极其烦琐、具体的纪实性、纯客观事物的罗列与陈述的笔法,正是二战之后在欧洲兴起的“新小说派”所追求与崇尚的艺术风格。
  不管乔伊斯当年的主观意愿如何,在客观上,《尤利西斯》中的这些后现代跨文本实验,都为后来的“荒诞派戏剧”、“黑色幽默”文学和“新小说派”的产生,提供了语体文本范式的诱导与催生作用,从中彰显出乔伊斯在小说语体文本建构策略方面继往开来的前瞻性眼光,敢于超前实验的前卫意识,以及构筑“天书”之“谜”的非凡笔力。
  
  (丁芸:浙江杭州下沙高教园区学源街中国计量学院外语学院副教授,邮编:310018)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