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献给爱米丽的玫瑰》中的矛盾性
作者:孙海燕
《献给爱米丽的玫瑰》这部短篇小说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从爱米丽的去世倒叙开始,讲述她在世时年轻一代的镇长官员上门追税的风波;第二部分叙述她曾不顾邻居反对,拒绝清除从她家地窖中冒出的臭味事件与其父之死;第三部分是爱米丽与荷默的恋情和买毒药事件;第四部分关于爱米丽的老年生活及其去世;第五部分描述镇上的人们来为爱米丽举行葬礼以及在她为自己布置的新房中发现荷默的腐尸。如果按照正常的时间叙述顺序,开始应为“父亲之死”,然后爱米丽开始与荷默恋爱,紧接着是毒药事件,人们对爱米丽婚姻的期待以及荷默的“最后出现”。“气味事件”及“税收事件”在“荷默的最后出现”后发生,直至最后“爱米丽之死”。但在小说中,福克纳将故事的出场时间颠倒,小说按一个个片段前后错乱地演进。如果以“爱米丽之死”作为“现在”和起点的话,那么从宏观来看,小说的叙述不断后退,并最终从过去回到现在的“爱米丽之死”作为终点。小说的总体叙述呈现为一个循环。福克纳对于过去时间的追忆虽然从宏观上来看是不断后退循环的,但从局部来看是错乱的。这种“错乱性”体现了福克纳的现实主义创作观。福克纳认为,人对于过去时光的回忆其实是错乱的,跳跃反复的。因此,小说创作要生动地体现出这种“时间的错乱性”。在福克纳笔下,人的记忆是错乱的。通过对小说五个部分的叙述,福克纳仿佛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个杂乱无序的电影镜头,这些看似支离破碎的片断却都围绕着故事的中心,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当我们运用逻辑思维将这些分组镜头重新组合后便不难看出作者巧妙的创作技巧。正如王长荣在《现代美国小说史》中所说:“福克纳小说创作上的一个特点就是打破线型叙事顺序,打乱时间顺序,把故事分解成
许多片断,让各种人物从不同的角度讲述故事。这样就迫使人们都从美学和道德上进行探索,读者也被卷入了故事。”王长荣,《现代美国小说史》,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258页。在福克纳笔下,爱米丽小姐的悲剧是她的“过去”以至整个南方贵族阶层的“过去”的总和。爱米丽这个关于“过去”的故事表征了战后南方对“过去”纪念碑式的追溯情怀。
小说的题目《献给爱米丽的玫瑰》本身也体现了作者福克纳对传统的矛盾心情。玫瑰在许多文学作品中是爱情和幸福的化身,可实际上小说中没有提到玫瑰花,也没有什么人因爱情献玫瑰给爱米丽,只在小说的最后我们看到爱米丽的房间里败了色的玫瑰色窗帘和灯罩。这一意味深长的篇名道出了福克纳对以爱米丽为典型代表的美国南方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复杂情结。内战的炮火虽然彻底摧毁了他们赖以生存的传统秩序,摧毁了旧南方的尊严和荣耀,可这里毕竟是南方人的家园。正如福克纳自己曾说过的那样:“我爱南方,也憎恨它。这里有些东西我根本不喜欢,但是我生在这里,这是我的家。由此,我愿意继续维护它,即使是怀着憎恨。”朱雯,《外国文学新编》,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455页。这种理智上的清醒和感情上的留恋形成的矛盾情绪不可避免地带到他的作品中。作者通过这一朵玫瑰花,透露了南方人爱恨交织的怀旧之情。
(孙海燕:河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邮编:453007)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