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全球化语境下如何翻译“Chinese”

作者:徐颖果




  摘要:近年来,海外华人用英文创作的许多作品被翻译成中文。对这些英文文学作品中Chinese一词的理解,往往关系到对海外华人的文化认同等关键问题。本文用身份理论,从离散文化的视角,通过列举Chinese一词不同的汉语译名及不同内涵,试图澄清一些容易引起误读的翻译,以有助于对海外华人和华裔文学作品的正确理解,同时也说明,理解和翻译Chinese时,语言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这三者缺一不可。
  关键词:Chinese 华人 华裔 唐人 美国华裔文学
  
  在全球化的语境下Chinese 这一英文单词的汉语译名令人瞩目。Chinese一词的含义随着全世界各个角落的Chinese的繁衍、发展而衍变、发展着。除了“中国人”、“中文”的译名之外,Chinese还能根据不同的文化语境翻译成华人,华侨,华裔,华族,唐人;中文,华文和华语等等。其含义之多、深层意义之复杂,有时甚至无法翻译,因为任何一个现存的词都可能只是部分地表征了Chinese一词的含义而遗漏了其余。与此同时,也有华裔根据自己对身份的理解和选择而给自己命名,使得指称海外华人的名称在不断地丰富。
  近年来,海外华人在文学作品中的显现率大幅度提高,但是对一些关键词的翻译不当,导致了对文本的误读。本文通过讨论Chinese一词的各种汉语译名及其内涵,从身份研究的视角,说明英语单词Chinese汉语译名的多样性, 说明历史、社会和文化的大背景在翻译中起到重要作用, 探讨译名与身份的关系,从而澄清一些引起误读的翻译。在全球化语境下,Chinese一词的翻译与文化身份认同有着密切的关系,Chinese一词的汉语译名具有表征海外华人的中国文化背景和现实生活环境的特点。本文通过列举Chinese一词在不同国家和文化中的汉语译名以及不同内涵,试图说明马林诺夫斯基在研究人类原始语言时提出的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的概念,对于21世纪的文学文本研究和翻译研究仍然具有意义,在翻译过程中, 语言语境、情景语境、文化语境都有缺一不可的重要作用。不但如此,译者的语际语境认知程度,直接关系到Chinese译名的准确性。译者的认知语境与原文作者的认知语境越接近,越有可能产生贴切的译文。如果对源语语境的社会和文化认知不足,就很难获得对原文语境的充分认知,也就很难产生贴切的译文。
  研究Chinese的汉语译名,有必要了解中国人移居海外的历史。据出版于2003年的资料表明:“海外大量汉族居住区最早出现公元13世纪。在1276年蒙古征服之后,大规模的汉族群开始移民。”②该作者认为,第二次移民潮始于元朝(1206—1368),并得到朝廷的鼓励。元朝的统治者对建立贸易殖民地(与希腊、亚美尼亚的扩张类型相同)非常感兴趣,随之,14世纪后期,大规模有组织的中国人在柬埔寨、爪哇、苏门答腊、新加坡定居。15世纪中国在泰国建立殖民地。一个世纪以后,一个中国殖民地一跃成为现在的菲律宾……从17世纪开始,中国离散族群居住群在世界各地建立。③据统计,海外华人大约有三千五百万,主要居住在以下国家和地区: 缅甸、越南、柬埔寨、马来西亚、朝鲜、新加坡、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台湾、日本、泰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秘鲁、南美洲、欧洲。④
  19世纪中叶,不少其他国家的人为了去金山淘金而移民美国。在1849年的加利福尼亚淘金热中,从世界各地到旧金山淘金的人约有十万零一百人,其中来自中国的有325人。此后,中国人移民美国的人数不断增加。以下图标显示的仅仅是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末的一百年间,移居美国的华人和他们出生在美国的后代的人口数字:
  
  ①此论文为天津市艺术科学规划2006年度立项项目的部分内容。课题名称:《美国华裔戏剧研究》。编号:A0601007。
  ②③Gabriel Sheffer, Diaspora Politics: at Home Abroad. Cambridge UP, 2003, P. 16.
  ④同上, P. 104。
  
  1900年至2000年间美国的华人人口
  
  在大多数英汉词典中,Chinese的释义是“中国的;汉语,中国人。”(注:http://dict.cn/en/search/)但是当指涉海外华人,或有中国人血统的华裔时,Chinese一词一般翻译成“华人”,以区别生活在中国境内的中国公民。《 辞海》中对“华人”一词的定义是:“是对中华民族的泛称。今日广义的‘中华民族’,包含中国境内各大小民族,以及这些民族在海内外的后裔。” 以及:“广义的‘华人’指所有中华民族的人,狭义的‘华人’指拥有外国国籍的中国人。狭义的‘华人’含义与‘华侨’相对,‘华人’指身在国外但具有中国国籍的炎黄子孙。”(注:http://baike.baidu.com/view/442086.htm)这个定义告诉我们,广义和狭义加起来Chinese一词同时指“中国人”和“华人”。比如: Chinese可以翻译成“华人”。在美国语境中,指涉19世纪移民美国的中国人时,Chinese一词一般翻译成“来自中国的移民”、“华人移民” 或“华人”。Chinese还可以翻译成“华侨”。当我们身在中国大陆的中国人指涉侨居海外的中国人时,我们常常用“海外华人”,或“华侨”,英文是overseas Chinese,其中的Chinese还是翻译成“华人”,英文都是Chinese。
  Chinese也可以翻译成“华族”和“华语”。在多民族和谐相处的新加坡共和国,华人是主要的民族之一。在新加坡,Chinese一词的英文译名是“华人”,或“华族”。新加坡《联合早报》新加坡《联合早报》,2006年10月31日。有一则报道,题为:“华语已成为华族主要家庭用语:讲方言人口比例去年降至24%。”显而易见,在新加坡,华语指的是普通话,相对于在新家坡华人中流行的粤语,客家话,闽南话等方言而言。新加坡的华人在新加坡的人口版图中占大多数,Chinese被翻译成“华族”,那么华族所说的普通话Chinese就成为“华语”。“华族”和“华语” 两个词的英文都是Chinese。换句话,这里的华文(Chinese)就是普通话。根据《辞海》的定义,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全国各民族通用的语言。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注:http://baike.baidu.com/view/442086.htm)而美国人则多用Mandarin 一词指中国的普通话。“Mandarin”在美国语境中指中国官话、普通话。
  在海外Chinese可以翻译成“华文”。比如,美国的华裔作家用英文创作的文学作品被称为“美国华裔文学”( Chinese American literature),而华裔或海外华人作家用中文创作的则被称为“美国华文文学”( American Chinese literature)。同是Chinese一词,前者中的Chinese被翻译成华裔,后者中的Chinese被翻译成华文。前者指认身份,后者指认语言。
  Chinese还可以作形容词,与表示国家的名词构成复合名词。有中国人血统但却生长在外国的华人,被称为华裔,或某籍华人,如美国华裔也称美籍华人,澳大利亚华裔也称澳籍华人,法国华裔也称法国籍华人。英文分别是: Chinese American, Chinese Australian, Chinese French。在这些词汇中,Chinese是形容词,指有中国人血统的,修饰后面的名词“美国人”、“澳大利亚人”、“法国人”。值得注意的是,当Chinese这个词省去修饰词时,往往引起误读,进而被误译。在美国这个多民族和多元文化的国家, 各族裔人民在指涉其他族裔或自己族裔人民的时候通常只是说出他们母国的名字,而无需赘言他们是什么裔的美国人。比如非洲裔美国人(African American),犹太裔美国人( Jewish American),意大利裔美国人( Italian American)分别被简称为African、Jewish、Italian。由于华裔在美国并非人口占多数的族裔群体,而多数美国人不能分辨华裔与其他亚洲裔美国人的区别,所以经常统称他们为“亚裔”。用英语表达常常只是Chinese, 或者Asians, 并不需要说他们是美国华裔(Chinese Americans) 或美国亚裔(Asian Americans), 因为这是不言而喻的。正因为此,当我们在华裔作家的作品中看到他们在美国语境中说 “We Chinese” 这样的表述时, 一定要从语言层面和非语言层面各种因素来综合考虑, 切忌简单从事, 一律翻译成 “我们中国人。” 例如,汤亭亭在强调华裔在历史上对美国做出贡献时曾经说道: “No, we're not outsiders; we Chinese belongs here. This is our country, this is our history, we are a part of America. If it weren't for us, America would be a different place” (意思是: 不,我们不是局外人,我们华裔属于这里。这是我们的国家,这是我们的历史,我们是美国的一部分。如果没有我们华人对美国作出的贡献,美国绝不是现在的样子。)(注:Chang, Joan Chiunghuei. Transforming Chinese American Literature: A Study of History, Sexuality, and Ethnicity. Modern American literature:New Approaches,General ed. Yoshinobu Hakutani. New York: Peter Lang, (vol. 20), 2000. P. 47.)这段话表明华裔作家试图通过说明华裔对美国建国的历史贡献,进而主张华裔在美国的权力。倘若我们把此处的Chinese翻译成“中国人”,整个语篇就会变成汤亭亭作为中国人,在申张中国人对美国的权力:“我们不是局外人,我们中国人属于这里,这是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历史,我们是美国的一部分,如果不是我们,美国绝不是现在的样子。” 这样,语篇便不通了。因此,当文本的语境说明Chinese是在指Chinese American时,Chinese一词应该翻译成“华裔”,而不是“中国人”。总之,无论把华裔叫做什么, 华裔首先想到的都是这些称谓背后可能存在的种族歧视。汤亭亭在这里最想说的是华裔和其他美国人一样,应该得到平等的待遇,不应该受到歧视。所以说,在不同的语境中,“We Chinese” 可以翻译成 “我们中国人”、“我们华人”、“我们华裔”、“我们华侨”、“我们华人移民”( Chinese Immigrants ),或“我们华族”等等。对一个词的翻译,不能脱离语言语境、情景语境 和文化语境,更不能脱离历史、社会和文化的大背景。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