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3期

忧郁与热情的双面构造

作者:赵秀娟




  与这种失意倾向遥相呼应、共同形成其创作中忧郁倾向的因素,还有其家族遗传的遁世志向。井上靖曾多次提到自己家族流贯着一种厌世的血统,亲戚中可以找出许多有厌世癖的人,作家自身也不例外。这种遗传的遁世志向加上少时的孤独经历以及常年的自卑感投射,形成一种抑郁的情感模式。但这种遁世倾向不仅表现为一种阴郁的负面心理,还帮助作家形成一种不易受外界影响的独立精神,使他能够始终保持一种孤独冷峻的凝视者立场。井上靖青中年时期是社会变动异常激烈的年代,各种思想文化运动风起云涌。然而无论局势如何风云变幻,井上靖始终保持漠然冷静的立场,专心于诗歌与小说创作,并未卷到任何思潮运动中去。“不光文学和思想方面,在其他方面他也几乎从来没有受到过影响。因此也可了解到他是如何执着地固守自我。在他的一生中,从未沉迷于某种文学或是思想。”山本健吉,新潮日本文学44 井上靖集解说[M].新潮社,1968:691。
  井上靖的文学性格构成与社会思想性无缘,这正是其人生态度的一种表现。这一点与其与生俱来的孤独性格以及遁世倾向有着莫大关联。“似乎他从小就形成了一种习惯,能够坚决而有力地抵制外界影响。这是从小生活在孤独中,早已习惯孤独的人内心所拥有的坚强和冷峻。”同上。基于自卑感的失意情怀以及家族遗传的遁世倾向共同作用于井上靖的内心世界,在创作中体现为一种谛观意识以及“旁观者”式人生态度。在某种意义上,这是由于作家清醒认识到现实有限性与无常性,从而导致其内心产生一种有条件性的放弃思想。在井上靖的早期诗作《瞳》中,通过描写幼时敏锐的感受性解释了这一思想的根源所在。诗中以十分隐晦的象征手法描绘了作家内心世界的抑郁,充满落寞惆怅的感觉。正是由于作者井上靖在其幼年时代窥见人生的虚无,因此在以后的人生中时时采取一种置身事外的漠然态度。原本存在于井上靖性格中的孤独、失意与遁世倾向在其文学创作中投下深刻印迹,使之不可避免地染上一种怅然寂寥的色彩,并成为井上文学性格的基本色调之一。
  
  三、行动者精神与人生观的成熟
  
  少时的孤独经历与失意情怀铸就井上靖性格中的忧郁倾向,与此同时这种情绪基调的底层还潜藏着与之截然相反的隐性因素与逆反面,即倾注全部热情的行动者精神以及对人生的肯定意愿。井上靖曾经说过:“我喜欢轰轰烈烈的生存方式。”井上靖,篠田一士, 辻邦生.わが文学の轨迹[C]:中央公论社,1977:86。在井上靖的文学作品中,积极努力、热情行动的人物形象不乏其人,他们身上表现出执着、专一的奋斗精神,从中可以管窥到井上靖文学性格的另一个侧面。
  这种执着精神的萌芽可以追溯至作家青年时期热衷的柔道运动。中学时期井上靖曾经花费三年岁月,整日进行严酷的柔道练习。“在四高柔道部的生活,无论好坏,都给了我的人生以强烈影响。”井上靖,私の自己形成史,《井上靖全集》(第23巻)[M]:新潮社,1997:36。柔道运动使得青年井上靖首次体会到了积极努力的人生乐趣以及克己制胜的顽强精神。井上靖初期文学作品中表现出的行动者式热情即与柔道运动的强烈精神一脉相通。作品《斗牛》中执着激烈的孤独精神以及将人生看作是一场赌博的态度正是其柔道精神的投影。在《天平之甍》中,这种精神在鉴真和业行这两个人物形象身上得到了进一步升华。井上靖对他们对待人生的热情及执着进行了细致、深刻的描写,表现出肯定人生的强烈精神。这些人物全力以赴去做自己认定有价值的事情,不管将来结局如何,只是一心一意地努力。即使最后难以逃脱不幸的命运,带给读者的也不光是哀叹与感伤,更是一种昂扬的激情。这样以一腔热情认真对待自己命运的人物形象在井上靖的作品中有很多。作家对生存精神的热情肯定中,充满了对生命本身的憧憬。这构成井上靖文学创作性格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努力超越人生的精神源泉,并在其创作获得一系列巨大成功之后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与奠定。
  井上靖开始职业作家生涯后,其创作很快进入全盛期,其间获得芥川文学奖、野间文艺奖等各种重大奖项。随着在文坛地位的逐日提高,井上靖本人也因其严谨而富有亲和力的作风赢得巨大声望,获得政府文化勋章,并担任过日本文艺家协会会长等多种重要职务。其后半生的人生经历与前半生的晦暗挫折形成了鲜明对比。较之前半生,作家后半生不仅仕途通达,文学创作更是成就非凡。这种人生轨迹的重大转折在为其带来由衷喜悦的同时,也难免激起对人生变幻莫测的慨叹。在作品《敦煌》中,赵行德由一个科举失意的平凡书生转变为英勇战将、最后在千佛洞埋藏经卷,使文化遗产得以保存至今。这种巧发奇中的情节设定在井上靖的初期作品中毫不鲜见,这正表现出作家自身对人生偶然性与无常命运的独特感怀。
  井上靖后半生的一帆风顺为其人生观带来更多积极色彩,坚定了其内心经过努力奋斗来改善人生的信心与勇气。因此后期创作主题思想中对人生唏嘘哀叹的成分减少,而对有限人生的超越志向趋于明显,对人的积极努力进行肯定评价的倾向增强。创作风格也日渐明朗化,积极肯定生存意义的态度愈加坚定,表现出包容旷达的人生态度及对生命本身的热爱。后期作品虽然多描写生死主题,却不重在表现死亡的恐怖与阴森,而是充满对生命本身的肯定。这在晚年的集大成之作《孔子》中体现得极为明显。在作品中,作者借主人公焉姜之口宣称:“孔子对于人类的未来一直采取乐观的态度。人类并没有愚蠢到毁灭自己种族的地步。在自己有生之年,无法看到光明的人类社会、和平的国家关系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美好世界,自然万分遗憾。但他坚信以后这个时代必将来临。这就是孔子的基本思想,也是我的思想。”井上靖,孔子,《井上靖全集》(第22巻)[M]:新潮社,1997:457。这种充满着明朗肯定色彩的言论反映了井上靖后半生人生观的重要转变,同时也显示了其文学性格的最终发展倾向。
  
  结语
  
  井上靖文学创作风格和表现模式从创作伊始就包含着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因素。这两个方面的此消彼长决定了其文学性格中忧郁因素的强弱变化。井上靖人生早期在现实中经历的孤独与挫折体验使其对人生以及现实的悲剧性有了深刻认识,形成作家对生命存在的漠然哀感,直接催生了其文学性格中消极因素主要方面的形成,导致其初期创作中表现出虚无、忧郁、迷茫、孤寂的创作基调。然而与此同时作家的孤独心灵也隐约折射出对人生的热切希冀与追求,并随着后半生人生观转变表现得愈加明显、强烈。这在创作上促成井上靖文学性格外冷内热的模式:创作表层描写人类存在之悲哀,最终表现的却是对人生的肯定;作品中充满哀愁与孤独意象,存在于其根底的却是对永恒事物的向往与憧憬。初期现代小说中表现的虚无遁世与热情行动之两种倾向,在历史小说创作中深化为对人类有限存在的喟叹及对永恒的向往。之后随着作家文坛地位的稳定与人生阅历的丰富,作品中悲哀虚无的倾向渐次减弱,逆向转化为勇于面对现实的积极人生态度及柔韧的生存意识。
  从井上靖文学性格的总体发展轨迹来看,其表现模式并非一成不变,创作中表现的忧郁因素与热情因素的此消彼长始终处于一种动态演变过程。随着作家社会地位的改变以及人生观的日渐成熟,后期文学创作逐渐体现出明朗化色彩,其主题和重心从暴露人生困境逐渐向走出人生困境的倾向转化。在此过程中,对人生意义的追寻与超越志向成为主流,体现出一种积极柔韧的生存意识。从创作表现内容来说,井上靖从创作初期旁观者式的虚无、隐遁倾向到后期积极肯定人生的态度,其文学性格中导向负面结果的因素日益减少,而积极因素显著增加并逐渐占据了明显优势。作品中对现实悲剧性的描写呈现出一种客观倾向与弱化模式,表现出一种积极的人生观与生存志向,这使其文学性格最终显示出一种明朗化的肯定色彩。
  (赵秀娟:北京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邮编: 10008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