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横看成岭侧成峰
作者:王雪梅
三岛的作品有日本新潮社的《三岛由纪夫全集》(全35卷,附卷一)。他最具国际声誉的作品是长篇小说《金阁寺》(1956),获读卖文学奖。日本文学评论界认为《金阁寺》才是真正的文学作品,甚至可以说是抒情诗,是日本战后文学的纪念碑。三岛的代表作品还有《丰饶之海》四部曲等。
然而,三岛之所以闻名于世,除了他的文学成就,还因为他的政治取向和令人瞠目结舌的剖腹自杀。这位一流作家正当盛年,却不惜以此种方式来实现自身一种独特的完美。它也构成了“评价三岛的一个难点与争议焦点”。
“争议作家”引起争议之处往往有三个方面:个人行为离经叛道、创作方式出格、政治取向上有污点。三岛则因其政治主张和剖腹自杀的举动成为国际上著名的“争议作家”。
法国文学界的态度
三岛作品在法国的译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自1961年伽里玛书店出版《金阁寺》起,三岛的好几部作品陆续由该出版社推出:《宴会》(1969)、《午后的曳航》(1968)、《潮骚》(1969)、《近代能乐集》(1970)。第二阶段,《假面的告白》(1972)和《太阳和铁》(1973)被翻译出版。由于1972年发生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川端康成自杀事件,法国文学界对之前三岛自杀事件的认识有所改变,更倾向于作为一种“文学性”事件来看待。第三阶段,1980年春,伽里玛书店一次推出四种与三岛有关的著作,使三岛一下子名声大噪。四种书当中,两种是四部曲《丰饶之海》的前两部《春雪》、《奔马》,另两种是译自英文的三岛传记:约翰·内森的《三岛之生》和艾凡·莫里斯的《消亡的高贵》。
对三岛作品译介的第一阶段,法国文学评论界的反应显得有些杂乱,对《宴会》几乎不置一辞;围绕《午后的曳航》,则关注到三岛创作的基本倾向是否是官能(性欲)与暴力的结合,以致性倒错。论者关注作者是受尼采的影响,抑或受“KAMIKAZE”(神风)的传统影响。
第一阶段的结束以三岛的自杀事件为标志。处于创作顶峰时期的三岛自杀,大异于同一时期美国作家海明威的自杀事件。三岛自杀前发表的政治主张,以及他充满血腥的自杀方式,在法国媒体引起的是“武士”复活、军国精神再现的联想。三岛俨然作为一个政治性人物出现于媒体。
1972年日本唯美派作家川端康成自杀,距离他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不过四年时间。三岛和川端两位极具日本美特色的作家“殊途同归”,发人深思。在此期间,三岛的《假面的告白》和《太阳和铁》被翻译出版,译本序文显示了评论家已用文学视角来看待三岛的自杀事件。围绕《太阳和铁》的评论没有从政治角度出发,有人认为他的自杀是“浪漫主义式的飞跃”。不过,这一阶段三岛在法国的影响力大大消退。
1980年伽里玛书店一次性推出两部三岛的小说和两本有关三岛生平的著作,使三岛的名声在这年春天达到新的高度。更多有关三岛的创作和生平信息的出现,刺激了对三岛的评论。书评之多、延续时间之长、质量之高,颇为可观。对三岛生平及其作品、谢世,论者均从总体的角度把握,从政治角度分析的观点几乎完全消失,甚至有人认为他是将自身的幻想和冲动通过作品和自己的死亡加以美学润色的伟大行为艺术家。
另一件让三岛文学在法兰西名声大振的事件发生在次年初,1981年1月23日,77岁高龄的女作家玛格丽特·尤瑟纳尔当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西方文化界对此事议论纷纷,因为在法兰西学院三百多年的历史上,接纳一位女院士是破天荒的。尽管对古老的学院向来褒贬不一,但对尤瑟纳尔数十年文学创作的成就,各界均予以高度评价。尤瑟纳尔当选院士前一个月,刚刚推出她的力作《三岛的空虚梦幻》。尤瑟纳尔与三岛之间的相互影响,一下子成为东西方文学比较研究的热门话题。尤瑟纳尔指出,三岛四部曲巨著《丰饶之海》这个题目具有象征意义,它原意是指没有水、没有空气、没有生命的沙漠,其深层内涵是指:人世在经历了一系列虚幻的成功、真实的破灭之后,最后达到的终点是“无”。可见,再没有比《丰饶之海》更能体现作品的主题了。尤瑟纳尔1984年出版三岛的《近代能乐集》新译本,她在译本前所撰之文成为众多文学评论家经常引用的文章。
法语区对三岛文学成就有较广泛的了解和认同。有关作家的生平电影、纪录片,作家的剧作(如《萨德侯爵夫人》)也纷纷上演。法国导演还根据三岛的中篇小说《肉体学校》,改编拍成法国人的故事片,片头说明改编自三岛的同名小说。
美国文学界的态度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成为西方研究东方文化最重要的国家,而推介日本文学成绩最为卓著的是现任哥伦比亚大学名誉教授唐纳德·金。
唐纳德在美国出版的日本当代文学评论著作和翻译作品深受好评,因此受到日本当代作家的重视并得以与许多作家成为好朋友,其中包括三岛和安部公房。三岛遗书中的一封就是致唐纳德的。1994年,日本系统地翻译出版了唐纳德的日本文学史著作,日文版多达18卷。
唐纳德的英文名著《日本文学史》“近代、现代篇第五卷”设“三岛由纪夫”专章,译成汉字长达45000余字。他对三岛创作历程的描述,与对三岛重要作品的评论有机结合,清晰地勾画了作家思想发展的历程和作品的美学特质,中间还交代了读者和评论界的反应,令人信服。他认为,“(三岛由纪夫)与其他作家最明显的不同之处是他丰富的古典文学素养以及将这种成分融化在自己作品中的能力。”对于三岛的死,他说:“而我,却愿意将他的自杀动机简单地归结为:这是他向一种独特的日本美的生命祭献的逻辑归属。”
在最终的定位上,唐纳德的结论是:“在日本战后出现的作家中,无论是天赋之才,还是取得的成就,三岛都是最出色的人物。……日本的评论家们把夏目漱石和森鸥外称作文豪,却不愿为三岛戴上这顶桂冠,不过,漱石和森鸥外的任何一篇作品被译为外文时,都不可能得到三岛的小说和戏曲所给予外国人的那些趣味和敬畏。……三岛甚至两度几乎就要获得国际性承认的证据——世界声誉最高的文学奖,最后却终究没能得到。尽管如此,他还是越来越驰名于日本国内外,巩固了他在今日所处的巍然地位。”
另一译介三岛作品的美国学者是约翰·内森。他撰写的关于三岛由纪夫的传记影响很大,以至被法国最大的出版社伽里玛书店选译为法文,与三岛的重要作品一起隆重推出。这一点前文曾经提及。这本书以编年体的形式记叙了三岛由纪夫从出生到他完成“英雄之死”(剖腹自杀的传统含意)的生平,是一本评传。作为作家研究的基础文献,该书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内森写作此书时,正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担任日本文学教授。他的写法重视实证,访问过众多当事人包括三岛的妻子。然而,他在序文中提及三岛妻子为自己提供信息等细节,事后则被认为涉嫌隐私部分,这本书的日文版被禁止再版。
内森在2004年出版《无约束的日本》一书,对比了曾经是好朋友的两位著名作家:石原慎太郎和三岛由纪夫。他指出了石原的右派本质和三岛的浪漫性格,认为:“三岛的爱国主义是审美的,包含着他对忠诚、英勇、牺牲之美等概念的浪漫理解,与政治现实没有什么关系。”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