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5期

书潮

作者:佚名




  华盛顿所率领的大陆军将士,并非一开始就英勇善战。严格说来,他们大多数只是吃苦耐劳的农民、工匠,一群乌合之众。在刚刚出任大陆军总司令的南方人乔治·华盛顿看来,这些北方佬肮脏不堪,愚蠢至极。他们天天都要喝一瓶朗姆酒,嫖妓,没有卫生概念,随地大小便,导致天花肆虐;身为奴隶主,华盛顿对军队中的自由黑人战士也看不顺眼,他甚至下令黑人不得参军。在作者的笔下,一大批普通的大陆军将士栩栩如生地向读者走来。
  当然,麦库勒夫描写的核心人物还是乔治·华盛顿。他是一个勇敢、不知疲倦、天生的领导人,在军事上却很无能。这个讲究排场的贵族总是随身带着奴隶、法国厨师和裁缝,住在最好的别墅中,哪怕大战在前,他还惦记着家里客厅的壁板。 更严重的是,华盛顿对战略一点都没概念,是他的下属们莽撞的计划屡次令他们脱险。麦库勒夫直言华盛顿作为一个战争指挥官“优柔寡断,不称职”,但他坚定的意志和勇于发现自身和手下的错误,令他最终赢得了胜利。
  畅销指数:★★★★★
  悦读指数:★★★★★
  
  2.《反常经济学》
  
  Freakonomics : A Rogue Economist Explores the Hidden Side of Everything
  By Steven Levitt and Stephen J. Dubner
  William Morrow2005年5月
  经济学家要写出畅销书,大抵要有两个要素:有趣好玩,关乎民生。芝加哥大学经济学教授斯蒂文·莱维特两者都做到了。他的新书《反常经济学:恶作剧经济学家探寻万物背后的另一面》已经上榜十四周了,仍然在排行榜第二、三名位置游荡。斯蒂芬·莱维特何许人也?
  几年前,斯蒂芬·莱维特在一篇与人合写的论文里提出一个惊世骇俗的观点:堕胎能抑制犯罪率。他振振有词道,1990年代美国犯罪率骤降,归根结底是二十年前“罗诉韦德案”(Roe v. Wade)所引出的堕胎合法化法案。逻辑很简单:因为不许堕胎而强制出生的孩子不为父母所喜,长大以后犯罪的可能性更大,而堕胎合法化会降低着类孩子的出生率,所以,堕胎能抑制犯罪率。此言一出,几乎激怒每一个人。一直反对堕胎的保守派自不待言,自由派也觉得他的观点有点种族主义优生学的味道,犯罪学界则指责他不好好研究经济,越界讨论犯罪率,真是荒唐。不过这些非议并不影响斯蒂芬·莱维特获得2003年John Bates Clark奖——美国经济学界两年一度授予四十岁以下经济学家的最高奖。
  回过头来说说《反常经济学》。这本书的缘起是《纽约时报杂志》记者斯蒂芬·杜波纳采访莱维特后写的一篇人物特写。两人以此为基础,将莱维特的行为经济学观点生发出一本书。这本书颇为搞怪,作者得意洋洋地自称此书没有一个统一主题,每一章节就像一篇独立的文章,而每一章开头,都有一段杜波纳对莱维特“肉麻”的吹捧:“简单、聪明的解决问题大师”、“理论的蝴蝶”、“亲切,低调,镇定”……《纽约时报》对此评论说:看在此书这么好玩、这么启发人的份上,这种“自吹自擂”也是可以容忍的。这么有趣的经济学读物,实在吊人胃口。
  畅销指数:★★★★
  悦读指数:★★★★★
  
  3.《神秘的人》
  
  The Secret Man: The Story of Watergate's Deep Throat
  By Bob Woodward
  Simon & Schuster 2005年7月
  2005年5月31日出版的《名利场》杂志,突然刊登一篇震惊世界的文章:困扰美国三十年的水门事件关键人物“深喉”现身了!他,就是现年九十二岁的前美国联邦调查局副局长马克·费尔特。
  1972年,《华盛顿邮报》两位记者鲍勃·伍德沃德和卡尔·伯恩斯坦根据来自政府高层的线索,爆出美国有史以来最惊人的政治丑闻之一--水门事件。《华盛顿邮报》编辑霍华德·西蒙斯以情色电影的名称,将这位秘密线人取绰号"深喉"。前二人曾发誓在"深喉"去世前,决不透露其身份。马克·费尔特一经公开身份,美国出版界立刻闻风而动,争夺马克·费尔特本人回忆录的版权。当时恰逢纽约书展,西蒙-舒斯特公司则迫不及待地宣布,原定鲍勃·伍德沃德讲述“深喉”故事的新书《神秘的人》,将从11月提前至7月出版。
  1970年,还在美国海军服役的伍德沃德前往白宫送文件时,偶遇费尔特;此后,伍德沃德成为记者,费尔特则当上了FBI二号人物。水门事件前不久,胡佛去世,尼克松却提名自己的亲信担任代理局长。伍德沃德发现水门事件线索后,多次联系费尔特。两人约定,如果伍德沃德想与“深喉”见面,就搬一个插着红旗的花盆到阳台上,而如果费尔特有重要情况,会在当天的《纽约时报》上做暗号,投送到伍德沃德的公寓邮箱中。
  不过,在费尔特本人现身说法前,伍德沃德说什么,公众恐怕都不会满足。这个“神秘的人”究竟为何,又是如何做到三十年守口如瓶,如今又为何打破沉默?这一切,只有看到明年春天费尔特的回忆录《一个探员的一生:在联邦调查局当“深喉”》才能见分晓。据笔者所知,该书版权也已被国内出版社购得,有望同步出版。
  畅销指数:★★★
  悦读指数:★★★★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