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5期
“无望拍摄成功”的《精神病患者》
作者:斯蒂芬.霍贝洛
译:禹一奇
文:[法] 斯蒂芬·霍贝洛(Stephen Robello)
希区柯克的《精神病患者》业已成为衡量其他惊悚片的标尺。斯蒂芬·霍贝洛从头(《精神病患者》的灵感来自于真实的犯罪故事)至尾(希区柯克强烈要求在开场的演员和摄制人员名单播出之后,调暗舞台灯光,幕布合上三十秒,以增加悬念)亲眼目睹了这部绝妙影片的拍摄全过程。
——美国有线新闻网
导演:阿尔弗雷德遇到的麻烦
为什么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会选择拍摄《精神病患者》?小说作者罗伯特·布洛奇鲜为人知,当他得知这位世界著名导演购买了自己小说的版权时,当然欣喜若狂。但即使是名噪一时的小说家也很难解释悬念大师希区柯克拍摄《精神病患者》的原因。1959年春,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已经将电影界玩弄于其厚实的股掌之间。几十年来,“希区柯克”这个名字早已家喻户晓,他拍的每部电影都可以赚得二十五万美元,自己也赚个盆满钵满。希区柯克在华纳兄弟影片公司执导的几年,影片也很叫座。1953起,他和他的合作伙伴进驻好莱坞梅尔罗斯大道5555号,即派拉蒙影业公司的制片人大楼,专享一套松木装潢的豪华套房。
在派拉蒙,投资经费低于三百万美元时,希区柯克有权决定从剧本选择、电影编剧、演员组成、电影剪辑到电影宣传的每个环节。影业公司的头头脑脑在《后窗》、《哈里的麻烦》、《知情太多的人》和《眩晕》发片后,完全寄希望于希区柯克能为他们带来高票房收入。无怪乎,派拉蒙的一位主管在给米高梅同行的信中提及,1958年希区柯克拍摄《西北偏北》时,“派拉蒙实际上只是在为他做最后的布景安排。”
《西北偏北》是一部耗资三百三十万美元的彩色电影,邀请演员加利·格兰特、伊娃·玛丽·桑特、詹姆斯·梅森和芒特·拉什莫尔加盟。欧内斯特·莱曼编写的这个剧本扑朔迷离,融入了间谍、微型胶卷和性爱等元素。除《宾浒》外,1959年这一年里,米高梅对七月上映的《西北偏北》投资最大。暮春时节,希区柯克为影片做最后的准备,它成为希区柯克的粉丝们最钟爱的影片之一。但人们有理由相信当时五十九岁的悬念大师感到过去与现在的辉煌即将成为他未来发展的瓶颈。
希区柯克成功执导了四十六部影片,举办了三届电视节。他时刻提醒自己,不能走以前的老路。正如希区柯克所说,“为了重新燃起创作的欲望,” 他把故事情节浓缩到一个小范围内(如《救生艇》、《夺魂索》、《后窗》),并集中安排在某一公众场合(如《讹诈》、《三十九级台阶》、英国版和美国版的《知情太多的人》、《海角擒凶》、《海外特派员》)。情节剧安排得跌宕起伏(如《牙买加旅店》和《风流夜合花》),同一个镜头连续拍摄十分钟和三维技术的运用都使舞台表演引人注目(如:《夺魂索》、《电话情杀案》)。他通过对神经症患者(如:《蝴蝶梦》、《深闺疑云》、《美人记》)和精神变态者(如《爱德华大夫》、《心生疑影》、《火车怪客》)的细致刻画来刺激人们的感官。在《史密斯夫妇》中,希区柯克融入了喜剧元素;在《哈里的麻烦》中给中年添上一抹青春期的亮彩;而在《伸冤记》和《眩晕》中,他尝试了记实手法并加入强烈性感的玄学色彩。希区柯克在《维也纳的华尔兹》和《欲海惊魂》中甚至开始有意识地加入些许非主流音乐。他在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主持的节目精彩绝伦,轻而易举地登上“尼尔逊榜单”的前十位。
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半开玩笑地对新闻媒体说:“如果让我来拍《灰姑娘》,观众准会期待着尸体在那驾南瓜变的马车里出现。”人们会失望地发现希区柯克已经形成了“固定风格、模仿老作品的套路”。何?恩?斯旺森既是希区柯克的朋友,又是悬念小说家雷蒙德·钱德勒和艾尔莫?雷纳德的经纪人。他曾经这样评价:“希区柯克从来不一味追求‘特立独行’。他对创作要求严格。”希区柯克的经纪人迈克?卢德梅尔(他的一位长期合作伙伴)强调:“我们为他收集所有可能拍成电影的素材——剧本、长篇小说、短篇小说、剪报,但不考虑侦探小说。因为他不相信科幻小说、超自然力或任何与职业罪犯相关的东西。我们事后很难推测当时在他心中燃起创作灵感的火花是什么,所以为他准备素材这份工作就变得相当有难度。”
让我们来进一步了解《精神病患者》这部影片。小说讲述了人们在昏暗的办公室工作,在年久失修的汽车旅馆滞留,在破败的房子里长久居住,由此而产生了绝望的生活态度。作者罗伯特·布洛克在回忆导演对故事情节表现出的兴趣时透露,“这看上去就像是拍摄的新起点。他过去采用大屏幕彩色电影,聘请大牌明星,票房收入节节攀升。细节我不是很清楚,但我明白他大大改变了小说改编的风格——与以前拍摄的《间谍末日》、《深闺疑云》和《爱德华大夫》截然不同了。他没必要特地去购买此书的版权,除非他打算使用其中的故事情节。除了《魔女记》的导演亨利·乔治·克鲁佐,在这个世界上我最喜欢希区柯克。”
事实上,1959年的时候,除了希区柯克本人,没人能回答“为什么要拍《精神病患者》”这个问题。摄影师伦纳德·索斯与希区柯克合作拍摄了十五部电影,第一部是《火车怪客》。他说:“希区柯克答应为环球公司拍摄一部电影,而《精神病患者》这样的小制作足以兑现他的诺言了。”另一个原因是,导演希区柯克想方设法要制造悬念,从这点来看,布洛克的小说引起他的注意也绝非偶然。同年的早些时候,希区柯克两部影片的流产,使派拉蒙因此遭受了一定的经济损失。其中之一是《火烈鸟的羽毛》。故事发生在非洲,是关于珠宝和种族动乱的。导演的初衷是拍成怪异、可笑的约翰·巴肯的《三十九级台阶》式的惊险片。希区柯克的失误之处在于自己到非洲忙着寻找合适的拍摄场地去了,却把电影剧本的编写工作交给了安格斯·迈克费尔(他曾经是《伸冤记》和《眩晕》的编剧),但他始终没有写出像样的剧本。另一部是根据亨利·塞斯小说改编的喜剧《不准保释法官》。剧本不存在问题。故事讲述了一位机智敏捷的律师为她在地方法院就职的父亲辩护。其父被指控勒死了一名街头拉客的妓女。编剧塞缪尔·泰勒(曾担任《眩晕》的编剧)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但就在开拍之际,原定影星奥黛丽·赫本突然宣布自己已经身怀六甲。英国法律那时开始取缔街头妓女——而街头妓女是希区柯克的拍摄原动力,也是增加悬念的润滑剂。他私下里大发牢骚,但在公众场合对自己的失意却显得若无其事。《纽约时报》问及为何没有找到合适的素材时,他回答:“你们报纸报道了现实生活中大量的奇闻轶事,把我们悬念小说家逼上了绝路。我始终认为我们只有比观众更聪明,才能吊足他们的胃口。而他们在观看电影时,早已是训练有素的侦探了。”
更让希区柯克头疼的是,他的竞争对手相继踏进了他的地盘,和他争夺拍摄素材。执导《陌生人喜结连理》的威廉·卡斯尔、执导《螺旋梯》的罗伯特·西奥德马克、执导《煤气灯下》的乔治·顾柯、执导《罗娜秘记》和《漩涡》的奥托·普雷明格和其他几十位导演使用各种手腕,都想来分一杯羹。1955年引进的法国大片《魔女记》是较早在艺术剧院巡回演出而大获全胜的非本土影片。更有影评人称赞亨利·乔治·克鲁佐是“法国的希区柯克”。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