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3期
书、影横斜
作者:顾 墟
但人物心境,又恰恰是声光不能企及处。何况题材是“太阳升起的地方”,是一个文学上长于表面假冷酷、内心真敏感的国度,是紫式部和康成大居士的故乡。东瀛种种风物人情,“粉墨”(the stage)扮来,都作惊鸿照影,唯有向“笔墨”(the page)中去求索了。
先看影片后看书,更有一种好处,因已知梗概,心中并无悬念的猫爪在抓挠。很多地方可以细细咀味,颠倒把玩。如开首几章叙“蓬门未识绮罗香”,电影只草草几分钟,敷衍了事,但从书中能发现:千代虽小,内心竟然如此敏感,如此活泼。“一只困于寺庙的大堂小鸟急于寻找出路”、“一片在风中乱舞的纸屑”——这些片语,在我看来,尽是谶言,日后的她不正是这只“鸟”、这片“纸”吗?
又,小百合在书末沉思往事,言道:
若不是田中先生把我带离醉屋,小小年纪的我,从不相信生活会是一场搏击。但如今我知道,我们的世界潮涨潮落,并无恒常。无论是怎样的奋斗和成功,无论何等的痛苦和磨砺,都会很快渗入浪涛中,就像水墨颜料泼洒在纸上。
这感悟很平淡,很动人,和叶丽仪在《上海滩》中用低音唱的“成功、失败,混作滔滔一片潮流”异曲同工。只是,小百合见过的世面自然比冯程程、许文强开阔许多,用“沧桑”二字,当不过分。风月场中,有无数悲欣故事可讲,大抵不出“卿须怜我我怜卿”一路,而最终参悟到“色即是空空是色”的,寥寥几人。读罢此段,再回想前三十多章的奔流壮阔、蜿蜒曲折,不能不说译文在重塑历史感方面,胜电影远矣。
前几日,和一好友逛学校附近的书肆,突然想起《达芬奇密码》,便冒出一句:“我可等着看电影呢!”
“别看,肯定烂片!”他很不屑。
是啊,美国近几年拍的好片屈指可数。《达》一书我通宵达旦畅读之后,徒有虎头蛇尾之感。既如此,何苦还翘首企盼着“阿甘哥智勇双全破密码”?仔细想想,商业电影和畅销书都是“连档模子”。
“连档”,吴语也,欲美其名,则曰“双赢”——片商、书商都赚个钵满盆满。可观众和读者呢?不才痴心妄想:鱼与熊掌,虽不可兼得,至少也该给我们一样啊!就一部好片,或,一本好书吧。拿《艺》来说,尽管有岩崎和高登之间的阴霾,有好莱坞惯用的障眼法伎俩,但愚意还是以读其书为上策。
且以拙题《艺》卷后的一首七律来结束这篇小文吧:
渔家遗恨海潮平
璞质仓惶落旧京
香尽秾妆春未晚
素开蝉袖雪犹轻
玉壶金扇亲狼客
死鹤焦琴迓虎兵
暗寄初心风月外
小庭闲看洒枯荣
[1]